文/冰辰
任何的科學研究和實驗都要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才能得到最終結果。特別是從事一些高風險的研究,往往都會利用一些動物來進行實驗,比如說小白鼠,猴子,兔子等等。隨著人類科技越來越發達,科學家們已經不滿足於在地球上探索了,他們放遠宇宙,將目光聚焦在了月球,火星,金星等星球上,想要出發去探索,就必須要建造火箭。現在火箭已經非常常見了,而且技術也更加完善和穩定。而為航空領域做貢獻的除了科學家以外,還有那些被科學家們送上太空的動物和植物們,是他們為人類獲取了重要的數據和結果。
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何科學家們要將動植物送上太空呢?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火箭第一次發射的時候,我們並不清楚火箭的性能,所以不會直接進行人體試驗,因此就會將同樣擁有生命的動物或者植物送上太空,關注它們的身體數據,倘若他們能夠平安歸來,緊接著才會進行真人實驗。
很多動物都被送上過太空,最早被送上太空的是果蠅,緊接著便是猴子、狗、貓等等。但猴子是科學家們最喜歡用來做實驗的動物,在50年前,科學家們便曾經將一隻猴子送上太空,它的名字叫做哈姆。
哈姆乘坐火箭來到了距離地面10萬米的高空中,並且還積極地配合科學家進行實驗,科學家們如願以償地獲得了所有的數據,哈姆也平安地回到了地球上,這隻有幸進入過太空的猴子被送到了動物園當中悉心照料,最後哈姆在動物園中安享晚年。
唯一可惜的就是哈姆的壽命只有20年,它比普通的猴類活得更短,因為哈姆的抵抗性有所下降,和普通猴子無法比較,患上疾病的概率更大,由此可見,去過太空的哈姆,它的身體變得脆弱不堪,雖然從外表上看不出來,可是它確實受了「內傷」。
有些時候會很同情這些動物,當它們從太空回到地面的時候,沒有熱烈的掌聲和歡呼,不會像其他太空人那樣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它們回到地面會被抓進實驗室進行實驗,科學家們會在其身上採集樣本,抽血進行化驗,觀察身體的變化,許多動物能夠僥倖從太空當中活著命回來,但往往會死於實驗過程。
但這又很現實,任何的科學實驗都會伴隨著一些死亡,人類的價值是高於動物的價值的,所以動物們只能夠代替人類去完成一些比較危險的事情。但不管怎麼說,那些為了人類而犧牲的動物應該被銘記。在生活中我們也要起到保護動物,保護植物的責任,因為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為我們抵擋傷害,造福地球,造福人類。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