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只猴子上過太空?它們後來的命運如何?

2020-12-05 FUN知識點

在英語中,monkey意為猴子,由它延伸出的monkeying一詞,則有「瞎胡鬧」之意,這充分表明了人們對於猴子的印象。然而,好動只是猴子的一個特徵,對於人類來說,這些活潑的靈長類可以為探索宇宙做出不小的貢獻,由於它們與人類生理結構的相似性,在太空探索的早期,用猴子代替人類進行太空飛行試驗最合適不過了,那麼上過太空的32隻猴子們後來怎麼樣了?

通常來說,所謂「太空」,是指海拔100千米處的卡門線以上的部分,卡門線作為一條人為劃定的分界線,將大氣層和太空區分開來。以此為標準,最早進入太空的猴子叫做阿爾伯特二號,既然是「二號」,自然會有「一號」,但是很遺憾,阿爾伯特一號沒有扛下艱巨的任務,它於1948年搭乘著美國發射的V-2火箭升到了62千米的高空,隨後便開始降落,降落過程中阿爾伯特一號的座艙墜毀,後來的調查顯示,由於座艙設計存在缺陷,阿爾伯特一號早在上天之前就已經沒有了呼吸。

阿爾伯特一號

上太空的重任落在了阿爾伯特二號的肩上,1949年6月14日,阿爾伯特二號乘坐改造後的V-2火箭到達了134千米的高度,成功進入太空,但是阿爾伯特二號在返回時,降落傘出現故障,阿爾伯特二號因座艙墜毀而亡。後來還有阿爾伯特三、四、五、六號,其中三、四、五號的命運與阿爾伯特二號相同,都在返回時死去了,只有阿爾伯特六號返回了地面,但是很遺憾,還沒等人們找到座艙,它就在落地兩個小時後因為熱衰竭而身亡了。

從種類上看,6隻阿爾伯特都是獼猴,也是美國送上太空的18隻猴子中的成員。在32隻上過太空的猴子中,還有12隻由前蘇聯發送,另外2隻由法國發送。這些猴子中的大部分都與阿爾伯特二號一樣是獼猴,還有6隻松鼠猴,2隻長尾獼猴(食蟹猴)以及1隻豚尾猴。

獼猴雖然上太空比較早,但第一隻真正上過太空並在安全返回地球後活下來的猴子,卻是一隻名叫貝克的雌性松鼠猴。松鼠猴的體型很小,一度被當作寵物猴飼養,貝克也不例外。直到它被選中,成為進入太空的候選猴。並非任何一隻猴子都適合乘坐火箭上太空,因此貝克和其他24隻松鼠猴一起開始了專項訓練,貝克是最為優秀的一個,1959年5月28日,貝克和夥伴亞伯一起乘坐AM18「木星」火箭發射升空,在整個太空飛行中,貝克和亞伯所承受的重力一度達到32G,但它們都沒有太大反應,並成功返回了地球。

貝克

在後續新的檢查中,亞伯顯得非常煩躁並於四天後死亡,與之完全相反,貝克始終保持著平靜的狀態。後來,它過著和普通松鼠猴一樣的生活,孕育後代,直到27歲時自然死亡,要知道,松鼠猴的平均年齡是10到12歲,所以貝克無疑算得上是高齡了,貝剋死後被安葬在了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

搶救亞伯

貝克無疑是只幸運的太空猴子,同時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活著歸來的太空猴。那些上太空的猴子,有的死於返回時的降落傘故障,有的死於座艙爆炸,有的在狹小的座艙內窒息而亡,還有幾隻因失蹤、應激反應過度而死亡,或者著陸後不明原因的暴斃,整體來說,太空猴的存活率並不高。

比如1961年,松鼠猴歌利亞因火箭爆炸而亡,同年另一隻獼猴返回地球後失蹤。1969年6月29日,唯一一隻上過太空的豚尾猴邦尼升空,它是一隻12斤重的雄性,原計劃邦尼會繞地球軌道飛行30天,但是飛行僅9天後,它的身體就出現嚴重異常使得任務被迫中止,邦尼也於返回地球一天後因脫水而死亡了。

美國人送猴子上太空的實驗開始較早,大多都以送上太空並全程監測猴子們的生理指標為目標,從而通過不斷調整實現人類的太空飛行。到了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太空猴實驗也逐漸開始,而他們更願意探索升空的猴子能在太空中待多長的時間,以及此過程中,猴子骨骼、肌肉、血液等出現的變化,探索人類所能承受的極限。比如1989年9月15日,兩隻獼猴「扎科尼婭」和「扎比婭卡」在太空中待了13天零17個小時,它們也成為在太空中飛行時間最久的太空猴。

事實上,上過太空的4種猴子,不光為人類太空探索貢獻過一己之力,如今的它們依然是各種心理學、醫學實驗的常客。據統計全世界死於實驗的猴子數量已經有幾百萬隻,犧牲和奉獻用在它們身上一點不為過,雖然有反對的聲音,認為人們不該決定那些猴子的命運,但是退一步講,如果不是它們代替人類進行了風險測試,又有多少人會因此而喪生呢?這可能無關於道德,而是一種權衡。

相關焦點

  • 5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猴子,後來成了這個樣子
    人類從古至今一直對太空很關注,古時候因為科技不發達,所以只能猜測,所以才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人類終於可以登上太空了,但是畢竟沒有把握,只能先用小動物來做實驗。因為人類的祖先是猿猴,所以美國就想出將猴子送上太空的計劃,那麼5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猴子,後來成了這個樣子。
  • 那隻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如今還活著嗎?結局令人不敢相信
    文/行走天涯那隻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如今還活著嗎?結局令人不敢相信在人類文明前進的多年時間裡,科學家曾做出過無數的實驗,但是實驗的對象幾乎都是小動物,比如小白鼠、猴子、豬等等,因為這些動物比較通人性,又或者和人類的DNA非常相似,正因為它們的存在,人類才發明出了克隆技術,去到了外太空,只可惜,它們也許並不願意成為人類的試驗品,但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也就只能被人類強行命令了!
  • 那些上過太空的猴子回到地球後怎樣了?
    在人類邁出巨大的航空飛躍之前,我們的猴子兄弟經常被送入太空為我們「探路」,它們大多以科學研究為名義,不過基本遭遇了可怕的命運。在沒有人進入太空前,我們對海拔升高後人體反應知之甚少,蘇聯最早把狗狗帶入高空,而美國研究人員決定將靈長類動物送入太空作為實驗對象,因為靈長類和我們很像。
  • 那隻上過太空的猴子,回到地球後,過上了怎樣的生活?
    眾所周知,地球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星球,除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之外,還有月球、火星、水星等等,這些構成了宇宙,人類總是對宇宙抱有十分大的好奇心, 他們總想探索宇宙。也許有一天,他們能找到另一個星球,同樣適合生命生存。每個國家都一直在研究這個課題。
  • 太空的「犧牲品」:50年前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猴子,結局如何了?
    對我們來說,宇宙是未知的,在將人類送往太空之前,我們不得不向太空傳送一些「犧牲品」,50年前就有一隻猴子被人類送上了太空,它的結局如何呢?在選擇猴子之前,人類送往太空的試驗品有狗這些,比如小狗萊卡,因為狗比較好訓練,然而送往太空之後沒多久狗就失去了生命,這些動物的犧牲,並沒有讓人類選擇放棄。
  • 1990年美國把動物送上太空,其中還有2487隻水母,結果如何了
    首先就是地心引力,當太空人到了月球上的時候,所受到的月球的地心引力僅僅是地球上面的六分之一。其次,太空人們到達月球上面時也無法像在地球上一樣呼吸和自由的行走。無數的差異讓太空人們對宇宙上的土壤也產生了好奇心。於是航天計劃將月球和其他地方的土壤帶回地球上進行了植物種植研究。在1990年,當時的美國不顧反對,將2487隻水母帶上了太空。一段時間之後,這些水母在太空繁衍至六萬多隻。如今這些水母如何了呢?
  • 1981年,17隻猴子被切斷手臂傳入神經,它們因何遭罪?
    這件事情發生1981年,十七隻猴子被送到了一間冰冷的實驗室,等待它們的將是沒有任何感情的機器。醫生將他們捆綁起來,讓它們沒有辦法動彈,這一切像極了被歹徒綁架的全過程。猴子們張開嘴巴大聲呼喊著,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沒有誰可以拯救它們,它們終將要淪為非人道的試驗品。
  • 電影賞析:《12隻猴子》科學與命運的對弈,科幻不虛幻
    拍攝於1995年的《12隻猴子》就是這麼一部與時間旅行有關的科幻電影,並且被公認為是該題材中的經典之一。影片中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詹姆斯·科爾作為世界末日下的倖存者在2035年被科學家們逼迫穿越到1996年,科學家們希望他能夠找出當年毀滅世界的病毒根源,從根本上阻止末日災難的發生。
  • 5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猴子引發人類思考:我們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為了對遙遠的宇宙有基礎性了解,也為了減少太空人的犧牲,兩國都曾將動物送上太空。這為未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載人飛船的安全回歸提供了可靠範本。為了贏過美國,蘇聯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把一隻狗送入太空。這隻狗在執行使命之前接受過很多專業訓練,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但在飛行過程中狗還是不幸死亡。
  • 一百隻猴子效應
    這個故事大家有沒聽說過?
  • 5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那隻猴子,現在怎麼樣了?
    比如宇宙探索這個問題,在此之前,人類從未登陸過外太空,一切未知風險僅靠模擬進行。為了保證人類生命安全,在進行宇宙探索首先選擇了猩猩,猴子等動物代替人類,試探外太空對生命有何影響。而在早50年的時候,人類已經把靈長類的動物發射到外太空去,而經過探討之後,發現猴子更為適合。
  • 62年前,蘇聯把一隻小狗送上太空,後來這隻狗的結局如何?
    ——王勃各個國家對宇宙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腳步,但是人們這時候會衍生出一個疑問,那就是對於一系列科學研究,人們可能都不會首先採取用人類去做實驗品,而是去選擇一些小白鼠去參與實驗。那麼對於人類進入宇宙空間探索未知這樣的實驗,在最開始採用太空人之前,是否也曾經送過小白鼠到宇宙中去呢?
  • 人類首次登月的三位太空人後來的命運如何?
    其中由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坐的登月倉降落到月球表面,柯林斯則駕駛指令艙留在環繞月球的軌道上。後來,柯林斯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詳細記述了當時獨自承擔這項任務時的思想狀態,以及怎樣擔心萬一真的要拋下兩位同僚在月球而獨自返回的可怕局面。
  • 人有多麼不自由,讓五隻猴子告訴你
    在小時的記憶裡,曾打過一些架,其中有幾次是向比我高大的人挑戰。 好像西方有一個叫赫拉克利特的哲學家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雖然是哲學的角度談時空的流逝和改變,但放在人的心理上,卻恰恰相反。我居然蠢到不止一次挑戰強者。 後來,我反思那些事情,發現每次打架,絕大部分都因為迫不得已。我很奇怪,為什麼明知道揍不過人家,卻還要動手。
  • 宇航測試的太空狗跑了咋辦?蘇聯的解決方式簡單暴力:再隨便抓只
    但是後來一個狀況出現了:因為制動脈衝方向和設計不符合,結果這艘飛船進入一個更高的軌道,不能返回地球了。導向裝置出現故障造成飛船發射失敗,這隻小狗永久性成了犧牲品在太空回不來了。它們有自己的太空衣,狗子的優勢是狀態穩定,而猴子被美國人摔死了很多)7月28日又發射了一次飛船,還是沒有成功。8月19日的發射很成功,兩隻小狗貝卡和斯特列卡被關在飛船裡然後發射上天再返回地球。但人們不知道其中一個秘密:其中一隻小狗被調包了。
  • 流浪猴子收養一隻流浪狗崽,它們的故事感動十六萬人!
    有一隻狗崽,剛出生沒多久就被主人拋棄了,年幼的狗崽什麼都不懂,不但找不到食物,還經常被那些大狗欺負,不過後來狗崽找到了一個非常厲害的靠山,這個靠山可不一般,是一隻流浪狗的猴子,這隻猴子看到狗狗崽以後,可能喚起了內心的母性,不管走到哪裡,都得帶著狗崽,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有了這個靠山以後,再也沒有敢欺負狗崽了,而且它們之間的故事,感動了十六萬人!
  •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1961年,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號」,幾千年來人類親眼目睹太空真面目的夢想真正實現了。 其實,在人類登上太空之前,有一大批動物已經率先去遨遊一圈了,最早是1959年被美國送上太空的兩隻猴子。之所以選擇將猴子作為「特邀嘉賓」是因為人類就是從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他們之間具有高度相似性。
  • NASA國內翻車,無情處死27隻實驗猴,惹到一群不該惹的人
    逼近年關,前些天NASA陰陽怪氣的問我國要月壤,在全世界面前出了一次醜;而在美國,NASA最近因為27隻猴子,又惹上了一幫不該惹的人。本月英國《衛報》公布了一份NASA在加利福尼亞州設立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內部文件,在不知道經受過多少生物實驗後,27隻年紀較大的猴子被直接安樂死。
  • 為什麼太空實驗,蘇聯人用狗美國人用猴子?
    這隻雜種小狗被安置在太空艙裡,綁在火箭上,被送到太空,然後完好無損地回到地球。這次歷史性的飛行發生在1951年9月。蘇聯當時正在開發一項將人類送入太空軌道的計劃,而狗是他們的試驗對象。在世界的另一端,美國也在進行類似的生物醫學研究,不過美國人的研究對象是靈長類動物,包括猴子和黑猩猩。
  • 50年前,那隻為科學獻身,被送上宇宙的猴子,如今怎麼樣了?
    而為航空領域做貢獻的除了科學家以外,還有那些被科學家們送上太空的動物和植物們,是他們為人類獲取了重要的數據和結果。或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何科學家們要將動植物送上太空呢?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火箭第一次發射的時候,我們並不清楚火箭的性能,所以不會直接進行人體試驗,因此就會將同樣擁有生命的動物或者植物送上太空,關注它們的身體數據,倘若他們能夠平安歸來,緊接著才會進行真人實驗。很多動物都被送上過太空,最早被送上太空的是果蠅,緊接著便是猴子、狗、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