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人類歷史上,誰最聰明?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出愛因斯坦這個名字。
其實,對於愛因斯坦的超高智商,可以說是世界公認的。但是,人們對於他智商超群的現象,卻有著頗多的猜測,甚至有人認為:愛因斯坦是外星物種。所以,在愛因斯坦死後,有人為了研究他高智商的原因,將愛因斯坦的大腦私藏在家中五十年。
雖然,這聽起來讓人瞠目結舌,但也表明人們對於愛因斯坦智慧之謎的濃厚興趣。
那麼,針對愛因斯坦智商來源的多年研究,科學家們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別看成年後的愛因斯坦如此聰明,但他小的時候卻是一個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愛因斯坦三歲的時候,才開始張嘴說話。此外,他從小生活在德國,由於,猶太人的身份,使得他的童年生活範圍受到了很多限制。在讀小學的時候,他經常受到同學和老師的歧視。
所以,他不僅沒有什麼朋友,還對遊戲、社交等沒有興趣,經常一個人獨處。不過,孤獨的環境卻造就了他獨立的思考能力。他喜歡一個人去觀察外界的事物,不僅以自己的思考模式去想問題,還認為這比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趣多了。
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學習到了物理和數學等知識,這讓他在理科中的學習優勢進一步顯現了出來。經過科學印證,人們的大腦有一種優勢學習的能力,就是在遇到自己有優勢的學習內容後,大腦會很自然地排斥那些劣勢的學習科目,像愛因斯坦就非常典型。
他對物理、數學很感興趣,便促使了他更樂於學習這些內容更願意去鑽研,而對於那些社交和遊玩活動,他卻產生了「天然的排斥」心理。
雖然,愛因斯坦在小學的時候成績一般,很多學科都不及格,但是,當他接觸到了物理之後,他的天賦就展現了出來,並開始在這一學科中大顯身手。他的父親和他的叔叔,在愛因斯坦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經營一家電器廠,所以,在他家裡關於物理、電動機、電路知識的書籍有很多,材料也是隨處可見。
試想一下,這樣的生活環境,讓愛因斯坦在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積累了大量的物理知識。此外,他的叔叔也經常利用一些生動有趣、淺顯易懂的語言,去給愛因斯坦講解物理、數學、幾何等知識,並告訴他一些物理學原理,使得兒時的愛因斯坦,就在其腦中埋下了很多的物理知識。
其實,一個人如果思考一些問題,則需要提前的知識儲備。而愛因斯坦從小就生活在與物理學知識緊密相關的環境中,讓他更早接觸到了物理並提前積累了大量的知識,並在知識儲備上先人一步。愛因斯坦的叔叔名叫雅各布,是愛因斯坦的科學啟蒙老師。雅各布叔叔說話風趣幽默,理科知識豐富,在叔叔的講解下,那些在別人看來枯燥無味的數學題,在愛因斯坦眼中卻是非常的生動有趣的。
叔叔在講課的時候,時常使用各種比喻、代號的形式,讓內容聽起來更有意思,更形象生動。因此,愛因斯坦非常喜歡聽叔叔講課。此外,在這種快樂情緒的推動下,愛因斯坦更願意去學習和思考,從而,不斷的探尋真理。而且,在雅各布叔叔的鼓勵下,愛因斯坦很小就開始自學幾何知識,對於幾何定理清楚記憶,解題思路明晰,驗證過程嚴謹,更讓愛因斯坦為之著迷。
然而,雅各布叔叔除了教愛因斯坦理科知識外,還是他的教義老師。對於宗教故事,叔叔同樣可以用聲情並茂的講解來完成,讓兒時的愛因斯坦對宗教本身有著非常聖潔的情感。但是,聖潔的宗教情感,卻抵不過他對真理的求索熱情。當他讀過《力和物質》和《自然科學通俗本》這兩本書後,他意識到《聖經》裡講述的一些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並認為:這是國家用來矇騙青年人的做法。
此外,愛因斯坦對死板的學校教育痛恨不已,與沉悶的課堂相比,他更喜歡自學以及獨立思考。而且,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已經超越了很多同齡孩子,甚至,連他學校的數學老師,都不是他的「對手」。很多時候,老師都被愛因斯坦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問得目瞪口呆。所以,這樣的「超常」兒童,自然不招學校老師的待見,甚至,有老師說他:「這樣的你,長大之後,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雖然,這樣的話對愛因斯坦來說非常刺痛,但同時也讓他意識到,現在的很多人都是為了金錢和利益生活。因此,自己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要做一個有自由思想有懷疑態度,且敢於追求真理的人。他認為:「真正的宗教情感,應該是對於理性和知識的追求,而不是盲目的崇拜和信仰。」
其實,除了愛因斯坦從小生活環境的耳濡目染和教育環境外,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其大腦結構也異於常人,從而成為了其智商超群的客觀條件。經過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的頂葉掌管著人類的感覺、神經以及認知能力。如果,人大腦的頂葉受傷,那麼,其說話、閱讀、定位等都會受到影響。
然而,經過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後發現,其腦中的下頂葉寬度要超過常人,使其具有超凡的抽象思考和想像能力。同時,由於其下頂葉的擴大,對旁邊的語言反射區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此可以解釋,愛因斯坦為什麼三歲才學會說話了。
雖然,頂葉加寬的說法有科學依據,但是,僅僅這一點就能實現愛因斯坦如此傳奇的成就嗎?
對此,很多科學家表示懷疑。
此外,有人指出,擁有發達頂葉的人,抽象能力更強。所以,其在繪畫和地理方面也應該有所成就。但實際上,愛因斯坦在這兩門功課上的成績卻是非常一般。而且,頂葉寬大的人有很多,最明顯的就是早年失明者,最容易出現這樣的腦構造變化。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視覺信號沒有辦法接收,才促使頂葉區域的進一步發育。如果頂葉理論成立,那麼,盲人應該更容易成為科學家。
此外,人腦的結構在一生中的不同時期,都在變化。所以,拿著七十六歲的愛因斯坦大腦,去解釋其在二十六歲時候取得的重大科學成就,實際上並不科學。即便很多人認為,大腦的溝回形狀是影響智商的關鍵,但是,這也不能作為愛因斯坦高智商的證據。
因此,愛因斯坦之所以如此聰明,相信是多種原因共同促成的結果。
參考資料: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物理巨匠愛因斯坦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