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大腦一直以來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對象,近期研究發現這位大物理學家的大腦在很多方面的確與眾不同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消息,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愛因斯坦通常被人們視作一個天才,但是他究竟是如何變成天才的?很多研究人員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一定是與眾不同的,因此他才能想出相對論和其它構成現代物理學基礎的超前理論。
近期對14張新發現的愛因斯坦大腦切片進行的研究顯示,這位大科學家的大腦的確在很多方面是與眾不同的。這些大腦切片是當初在愛因斯坦去世之後被保留下來用作研究之用的。不過,科學家們目前仍然不清楚愛因斯坦大腦中所顯示的那些額外的褶皺和溝回究竟是如何轉化為愛因斯坦驚人的思維能力的。
愛因斯坦大腦的故事開始於1955年。就在這一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逝世,享年76歲。他的兒子漢斯·阿爾伯特(Hans Albert)和他的遺囑執行人奧託·納散(Otto Nathan)授權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Thomas Harvey)保存一些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用於科學研究。
哈維對大腦進行了拍攝,將其切成240份並置於一種樹脂般的物質之中。隨後他進一步將這份大腦樣品切成多達2000片薄片用於顯微鏡研究。在接下來的年代裡,他將這些切片分發給了至少18位全球各地的研究者。但是所有這些切片中唯獨缺失哈維自己保留的那些樣本切片,沒有人知道這些切片現在究竟在什麼地方。隨著這些研究人員相繼退休或逝世,很多樣本或許已經遺失了。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科學家們僅僅發表了6篇通過同行評議的基於這些散落各處的樣本材料撰寫的論文。在這些研究中有些確實發現了愛因斯坦大腦中一些有趣的特徵,包括發現在愛因斯坦大腦的一些部分擁有更高密度的神經分布,以及更高比例的神經膠質,這些物質是負責傳遞神經脈衝信號的。兩篇基於大腦整體解剖學研究的論文,其中包括一篇由人類學家,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迪恩·福柯(Dean Falk)發表於2009年的文章,它們均指出愛因斯坦的大腦頂葉擁有非常獨特的溝回和褶皺,這一部分的獨特構造可能與愛因斯坦驚人的物理思維能力有關。
然而,福柯的研究工作僅僅建立在哈維給出的一小部分切片照片的基礎之上,後者於2007年離世。2010年,哈維的繼承人同意將他們所收藏的所有相關材料移交給美國陸軍國家健康和醫學博物館。
在本月16日發表於《大腦》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福柯和新澤西州羅伯特-伍德·詹森醫學院的神經學家弗裡德裡克·萊玻爾(Frederick Lepore)以及陸軍國家健康和醫學博物館的阿德萊尼·諾爾(Adrianne Noe)相互合作,對此次哈維家族捐贈的14張愛因斯坦全腦圖像進行了分析,這些圖片之前從未對外展示過。這篇文章中還包括了由哈維家族提供的「路線圖」。在這份路線圖中記載了愛因斯坦大腦整體與那全部240塊部分和各個切片之間的位置對應關係。當初哈維製作這一路線圖正是寄希望於方便後來的科學家們繼續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
研究小組將愛因斯坦的大腦與85位其它人士的大腦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這位偉大物理學家的大腦的確存在一些不同尋常之處。儘管愛因斯坦的大腦尺寸並不突出,然而其大腦某些區域的溝回和褶皺結構的發育的確存在不同尋常之處。舉例來說,在其大腦左側區域負責控制將感覺信息輸入面部和舌頭運動控制中樞的部分面積要比一般人大得多;而他的前額皮質,即與人的計劃,注意力和堅忍特性相關的區域同樣要比常人發達。
福柯表示:「在每一個腦葉部分,包括額葉,頂葉和枕葉部分,都觀察到了擁有異乎尋常的複雜溝回的區域。」至於在研究中所觀察到的和臉部和舌頭運動相關區域的異常發達,福柯認為這可能與愛因斯坦廣為人知的一種說法有關,據說愛因斯坦在思考過程中似乎「肌肉的運動」要多過「言詞的使用」。
儘管這種說法一般被解讀為愛因斯坦在思考有關宇宙的理論時站在一種非常客觀的立場之上,但是福柯表示:「這也可能和愛因斯坦能夠以不同尋常的方式使用其運動皮層有關。」這種能力可能和他所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關。
阿爾伯特·加拉布達(Albert Galaburda)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他表示:「這篇文章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對愛因斯坦大腦的解剖情況進行了全面詳盡的描述。」然而加拉布達也指出:「仍有很多重要的問題我們沒有答案。」比如,究竟是因為愛因斯坦天生擁有異於常人的大腦,因此才成就了他偉大物理學家的成就,還是因為他鑽研物理學而反過來導致了他大腦的某些部分發生異常發育?
對於這個問題,加拉布達的觀點是,愛因斯坦的天才可能是他獨特的大腦結構和他所生活的環境共同造就的。
他建議研究人員們將愛因斯坦的大腦與其它偉大物理學家的大腦進行橫向比較,以便確定愛因斯坦的大腦結構究竟是獨有的,還是同樣出現在其它偉大物理學家的大腦之中。
福柯同意這樣的觀點,那就是內在的大腦結構因素和外在的環境因素共同造就了愛因斯坦。他指出愛因斯坦的父母非常重視鼓勵愛因斯坦養成獨立和富於創造性的性格,不僅僅局限於科學領域,也包括在音樂方面。在這方面,福柯在2009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曾經發現愛因斯坦大腦中負責和音樂才能相關的部分非常發達。福柯表示:「愛因斯坦造就了他自己的大腦。」他說:「當物理學的新時代漸露曙光時,愛因斯坦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擁有一個恰當的大腦。」(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