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種: 神話
是反映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現象,世界起源,社會生活,原始理解的一種文學樣式。中國古代神話極為豐富,如精衛填海,女蝸補天,羿射九日等,許多神話保存在《山海經》《淮南子》等著作中。
第二種: 寓言
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性的小故事。結構簡單,主要角色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無生物的擬人化,在簡單故事中隱寓一種道理。我國著名的寓言故事中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揠苗助長》等,外國的有《伊索寓言》《可雷洛夫寓言》等。
第三種: 民間故事
是指人民群眾口頭創作,口耳相傳,為群眾所喜聞樂道的一種語言藝術。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得到群眾集體的修改和加工。如歷代的傳說故事,歌謠,諺語等,都屬於民間文學。
第四種: 說唱文學
是說唱藝術(俗稱曲藝)的文學底本,大體有三類:有說有唱的,如彈詞,鼓詞;以說為主的,如評書,相聲,快板,數來寶;以唱為主的,如清音,小曲等。
第五種: 民歌
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一種詩歌,它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形式活潑,形象生動,語言清新,一般表現勞動人民的願望和理想,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戰鬥性。
第六種: 詩歌
是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形式,最初與音樂舞蹈合為一體,後逐漸分離。詩歌按內容性質不同,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格式的不同,又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歌謠詩。
第七種: 散文詩
是「五四運動」以後出現的一種,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詩體。它以散文形式表現詩的內容,不分行,不押韻,不要求有鮮明的節奏。一般不描寫人物事件,而抒寫對社會生活的某一片段的獨特感受,如魯迅的《野草》高爾基的《海燕》等。
第八種: 小說
是文學的一大類別,它以對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及具體環境的描寫,廣泛細緻,多方面地反映生活。在容納廣泛,繁雜的社會生活方面,沒有哪一種文學形式能與小說相比。
第九種: 報告文學
是敘事散文的一種,兼有新聞與文學的特點。它取材於現實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和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不能虛構。反映現實,要求迅速及時。
第十種: 雜文
是散文的一種,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事變或社會思想傾向的文藝性論文。它以議論為主,夾以敘事或抒情,內容廣泛。凡是有關社會生活,政治事變,文化動態等方面的雜感,雜談,都可以歸入雜文。
第十一種: 隨筆
是散文的一種,是一種隨手寫來,不拘一格的小文章。「五四運動」以來,隨筆十分流行,優秀的隨筆,常常借事抒情,夾敘夾議。
第十二種: 遊記
是散文的一種,是記敘遊歷見聞和地方風光的文學作品。內容可以描寫山川景物,名勝古蹟,也可以記敘社會生活,風土人情。
第十三種: 回憶錄
是一種回憶性散文,是用文學形式,記敘自己或熟悉的他人的過去,有意義的生活經歷,社會活動。可以側重寫人,也可以著重敘事,要求人物,事實,真實不虛,敘述應帶有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