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眼中的奇蝦
據英國《衛報》12月7日報導,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南部袋鼠島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食肉動物奇蝦的複眼化石。經過分析,科學家發現每隻複眼裡竟然包含上萬個「單眼」,功能非常強大。
據悉,複眼是一種由不定數量的單眼組成的視覺器官,主要在昆蟲及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的身上出現。此化石是在有著5.15億年歷史的巖石層裡發現的。每隻複眼大概3釐米寬,包含約1.6萬個可獨立成像的晶體。如此多的「單眼」賦予了奇蝦絕佳的視力,使其能夠遠距離定位獵物。
中國、加拿大等地都曾出土奇蝦化石,但科學家還是第一次發現保存完好的奇蝦複眼化石。該研究項目的負責人、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約翰•帕特松說: 「這一發現告訴我們,連節肢動物最古老的祖先之一都長有複眼,而且節肢動物在進化出硬殼和節足之前,就已經長出複眼了。」
除了複眼化石,科學家們在巖層中還發現了這隻古老奇蝦的蝦鉗、泳足和排洩物化石。
奇蝦是一種古老的軟體節肢動物,生活在約5億年前的海洋中,是現代昆蟲和甲殼綱動物的共同祖先。據研究者介紹,奇蝦所處的正是所謂的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在這一時期,大批物種集中湧現,生存競爭非常激烈,捕食獵物的能力對於當時動物的生存和進化至關重要,而敏銳的視覺則能夠大大增強定位獵物的能力。科學家由此推斷,複眼使奇蝦在進化過程中具有了巨大的適應優勢。此外,也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巨大的進化壓力可能加速了「複眼」這種強大視覺器官的出現。
成年奇蝦體長約為1米,除了長在眼柄上的一雙巨大複眼外,它還有巨大的爪子(蝦鉗)和尖尖的牙齒(其實是類似牙齒的鋸齒狀突起)。奇蝦雖然長相「兇惡」,但科學家發現它可能只以三葉蟲、海綿蟲等軟體海洋生物為食。
(來源:中國日報網 歐葉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