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因為其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如同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瑞獸——麒麟,因此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麒麟蝦化石 。曾晗供圖
中國科學家在寒武紀地層裡發現的這些麒麟蝦化石,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北京時間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這是我們研究澄江動物群的又一重大發現,麒麟蝦代表了達爾文進化論預言的重要過渡型物種,它架起了從奇蝦演化到真節肢動物的中間橋梁,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發表該論文的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組負責人朱茂炎研究員表示。
麒麟蝦化石。科技日報記者 陳磊攝
寒武紀大爆發的科學謎題
地球生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歷史,為何直到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時代,複雜多樣的生命才在地球上突然出現?從達爾文開始,「寒武紀大爆發」這一重大生命演化事件,一直是困擾科學界的重大科學謎題。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裡就特別提到,複雜動物在寒武紀突然出現是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
「1984年,我們研究所的科學家在雲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達爾文的困惑』推向頂峰。」該論文的通訊作者黃迪穎研究員解釋說,因為澄江動物群中的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依據達爾文進化論,想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之謎,科學家就需要找到像始祖鳥這樣的動物門類起源的過渡型祖先化石。」
澄江動物群生態復原。楊定華繪圖
填補節肢動物起源過程的缺失環節
澄江動物群中,多樣性最高的是節肢動物。
「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也是當今地球個體數量最多的動物。」據該論文第一作者曾晗博士介紹,「節肢動物有表皮硬化、身體分節、附肢分節等特徵,它們佔據了動物界中大約80%的物種多樣性,徵服『海陸空』。我們熟知的蝴蝶、螃蟹、蜈蚣和蜘蛛都是節肢動物。」
但節肢動物起源一直成謎,並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寒武紀節肢動物之間的演化關係尚無定論。」曾晗說。
「澄江動物群中,奇蝦是寒武紀頂級捕食者,體長可達兩米,被認為是節肢動物的祖先類型。但是,奇蝦和真節肢動物形態差異巨大,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演化鴻溝。這一鴻溝成為探索『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關鍵缺失環節。」該論文通訊作者、澄江古生物研究站站長趙方臣研究員說。
麒麟蝦,嵌合多種動物形態的「四不像」
曾晗介紹,研究團隊在澄江動物群找到了6塊稀有的蝦形化石,最大7釐米,最小的只有1釐米。研究人員採用多種技術手段,對化石進行了精細的比較解剖學研究,恢復其5億年前的形態。
這種動物身體具有明顯的真節肢動物特徵,例如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但是,它的頭部卻又嵌合了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形態構造,包括寒武紀怪物「奧帕賓海蠍」特有的五隻眼睛,以及奇蝦的掠食性附肢。所以,它組合了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身體特徵,是一種罕見的「四不像」嵌合動物。這就如同麒麟,故此得名。
麒麟蝦復原圖。黃迪穎供圖
不過要想確定麒麟蝦處於演化進程中的哪個位置,必須要經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和演算。曾晗介紹,他們以多年積累的研究數據為基礎,結合麒麟蝦獨特的嵌合形態和演化發育生物學分析,論證了奇蝦和真節肢動物第一對附肢的同源性。通過譜系發生重建,計算反演出早期節肢動物演化關係和附肢形態轉變的新模型。結果表明,麒麟蝦的演化位置處於奇蝦和其他真節肢動物之間,位於真節肢動物的根部。
麒麟蝦揭示的節肢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新模式。曾晗製圖
節肢動物演化過程中存在缺失空檔就此被填補,該研究論文審稿專家認為,「這一完美而出人意料的過渡型動物,填補了節肢動物演化史一個知識空白」。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