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引頸就戮到隨時反擊,40年中國東風飛彈機動車輛發展史

2021-01-10 網易


  一:中國核飛彈的生存問題

  中國早期的東風飛彈都部署在永久地面陣地上,基本沒有任何生存能力,考慮到飛彈數量有限,又因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反應時間較少,所以開始利用堅固的地下或山區洞庫解決核突襲中的生存問題,只保留反擊的機會即可。DF-5洲際飛彈部署在24個真假加固發射井內,備彈水平儲存在洞庫內,基本上處於引頸就戮的狀態,假設美國使用部署在距離中國約7000公裡的太平洋地區2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對中國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15分鐘內可以發射24枚「三叉戟」2飛彈,共計288枚45.5萬噸當量的W88核彈頭,其中20枚用於攻擊河南的20個間距10公裡的DF-5A洲際飛彈發射井,核爆會產生一個長達1000公裡放射性塵埃帶,1.2-1.4萬平方公裡內室外無人生存,河南、安徽和江蘇一帶輻射強度將超過50雷姆,這一帶的人都會出現嚴重輻射病,傷亡人數達到1100萬(有防護)-1800萬(無防護),這也難怪當年要拼命深挖洞,這可都是千萬級別的人命,


  當然,只要有一枚射程足以覆蓋美國大陸的DF-5A核飛彈倖存,其300-500萬噸當量的彈頭命中美國20座人口密集城市中的任何一座,同樣能造成280萬人傷亡,如果DF-5洲際飛彈在「三叉戟」2飛彈到來前射出(三叉戟飛彈需要飛行約30分鐘後才落地),20枚全部命中的話,美國死亡可達1580-2610萬人,放射性塵埃也將遍布整個美國,如果DF-5洲際飛彈一枚也沒倖存下來,那只有靠DF3、DF4中程彈道飛彈反擊了,這兩種是中程彈道飛彈牽引式的,在洞庫內實施灌注燃料,然後拖出來發射。DF3、DF4相當笨重,越野性能有限,只是可以有限的近距離轉移,但並不是真正的機動。如果美國從關島以東海域發射,三叉戟飛彈只需飛行約14分鐘就落地,假設飛彈在得到預警後迅速機動,飛彈牽引車在密度為0.17公裡/平方公裡的山區四級道路以20公裡的半掛車安全限速行駛,三叉戟飛彈到達時飛彈牽引車所處的圓形區域內道路總長度為0.17πR2,


  美國三叉戟飛彈共擁有384枚W88彈頭和1632枚10萬噸當量的W76彈頭,假設10萬噸彈頭殺傷半徑是2.875公裡,那麼2枚彈頭就能摧毀1輛飛彈牽引車,如果飛彈牽引車的時速增加到40公裡則要8-16枚10萬噸彈頭,這樣消滅20枚時速40公裡的機動飛彈就需要320枚彈頭,時速42公裡就能十分鐘內逃出1枚55萬噸當量彈頭的打擊半徑,如果時速40公裡的飛彈牽引車增加120輛,在1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相當於2個上海市)隨時機動就可以抵消全部美國三叉戟彈道飛彈。不過對美國而言這種彈雨式打擊極其低效,很不划算,而且彈幕攻擊為避免相鄰核彈頭相互摧毀會留有10%的空間,總會有10-15%飛彈在首輪攻擊中存活下來,


  所以美國會通過衛星增強情報能力,全天候持續監視飛彈的位置,美國部署在1000公裡的低地球軌道上的天基雷達可探測雷達反射截面10米2、速度最低2.4公裡/小時的目標,雷達水平觀測角低於9.5°時道路兩旁樹木會遮擋目標,發現飛彈的概率低於24%,在山坡傾斜度超過45度的山區是25%,此外,天基雷達存在探測不到活動目標的560公裡直徑「天底孔」,衛星飛過這個孔需約1分鐘,此時飛彈車可以行駛幾百米,如果設置假目標或利用衛星軌跡安排行進路線和時間,那麼美國很難做到發現所有的機動飛彈。以上計算可以看出飛彈運輸車的機動性能是影響飛彈生存機會的重要因素,


  蘇聯就是按照這個理論擴充自己的戰略核武庫,「民兵」3飛彈Mk12A分導式彈頭的圓概率誤差僅為166米,面對這麼高精度的分導式彈頭,蘇聯飛彈發射井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機動部署成了更有效的進攻和防禦手段,60年代初期蘇聯就有履帶式三用車運載的SS-14和SS-15飛彈,但火箭發動機的大型藥柱抗振性不佳,機動中容易出裂紋危及發射,運載車行駛速度和行程不理想,定位能力差迅速下馬,直到1985年運載「白楊」飛彈的MAZ-7912型14x12運載車服役蘇聯才真正擁有全地形機動洲際飛彈,該車長22.8米,寬3.05米,高3.8米,自重44噸,載重80噸,採用800馬力YAMZ一847渦輪增壓柴油機,最高時速40公裡,涉水2米,最大公路行程500公裡,可適應-40-50C的惡劣環境,在MAZ-79221型16x16運載車是ss-20中程飛彈所用的MAZ547V型12x12運載車升級版,而MAZ547V則是「飛毛腿」B飛彈使用的MAZ-543P運載車升級版,

  二:中國飛彈牽引車


  中國第一代軍用車輛研發開始於60年代,儘管已經生產了十幾年解放牌卡車,但是技術性能、載重噸位不能適應軍隊需要,7噸級重型越野卡車因機械工業薄弱不盡人意,於是決定一方面濟南汽車製造總廠自行研製,一方面拿出850萬美元給四川汽車製造總廠引進了法國貝利埃GBU一15汽車技術,濟南汽車製造總廠從1967年到1977年十年間自行研製了IN一250、JN一251、JN一253均告失敗,只有黃河一252裝備部隊,四川汽車製造總廠根據法國技術研製的紅巖261經過十年折騰總共才生產了322輛,就這樣中國錯過了世界重型軍用汽車技術發展最迅速的十年,1975年底,軍隊認為自行研製時間成本高昂,而此時西方國家較為友好,決定再次從西方國家引進重型軍用汽車技術。


  此時的德國在二戰結束後只用十年就從一片廢墟中成為年產汽車100萬輛的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解放軍在70年代後期購買了相當數量性能優異的奔馳軍用越野汽車,各兵種都有廣泛好評,1978年初,在決定從國外引進重型汽車技術後三個月內中國就派各汽車企業組成的工業考察團到德國考察,工業考察團一個月內考察了奔馳、MAN、大眾和道依茨四家汽車公司的工廠,技術研發中心和試車場,考察團對奔馳公司60年代後期開發的NG80系列卡車很有興趣,NG80系列卡車是奔馳汽車公司花費了數十億馬克和十年時間研製的的新車型,不等寬、變截面、邊梁式魚肚型結構車架十分先進,重量輕體積小,抗彎強度高,在惡劣環境下運輸能力大幅提高,回國後提交了引進奔馳公司生產的NG一80系列重型軍用汽車生產所需關鍵設備、製造技術、測試手段技術的報告,大約需要10億美元,還要花25億人民幣建設廠房,但奔馳公司的技術轉讓條件非常苛刻,要求先購買大批產品後才考慮技術轉讓,而且需要全部進口專用的衝壓設備,談判就此擱淺,


  一年後,工業考察團再次出國考察了法國雷諾、瑞典沃爾沃、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和英國重型汽車工業公司,並邀請他們到中國進行產品演示,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卡車分公司立即響應,提供剛剛研製成功的91系列重型卡車在中國舉辦性能演示會,這種模塊化設計的重型車有七個噸位,5種不同功率的發動機、4種變速箱組成的數十個車型,整車底盤車架技術先進而且生產工藝簡單,製造設備比較常見,斯太爾公司還考慮到中國資金緊張,決定由奧地利信貸銀行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進出口信貸(貸款項可由產品返銷衝抵)和協助改造現有工廠生產線,並提供相關技術人員協助樣車試驗,


  1980年-1982年,解放軍總後勤部對斯太爾1491.M320/6x6型7噸越野車進行了整車性能綜合試驗和發動機耐久性試驗,結果還是很滿意的,和奔馳公司生產的NG一80系列重型軍用汽車比車架、車橋還存在一定差距,不過 斯太爾公司詳細的介紹了原理和工藝 ,消除中國對底盤剛性不足的疑慮,還答應轉讓更先進的10噸和16噸級輪邊減速橋技術和370馬力直列六缸發動機,1983年12月雙方籤訂了《重型汽車製造技術轉讓合同》,引進斯太爾技術後,中國用技術改造第一代軍用重型汽車並在14年後研製的新一代軍用重型汽車,現在年生產能力已超過10萬輛,奔馳公司因為這事憤恨不已,放下架子向中方轉讓了WZ551輪式裝甲輸送車技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運載戰略飛彈還在使用普通牽引車,

  三:中國飛彈運載車


  隨著偵察衛星實時監控技術和常規遠程精確打擊飛彈的進步,普通牽引車的轉移和固定的預設陣地已經面臨很大生存風險,走向徹底的機動成為必然選擇,八十年代,中國以700-800萬元人民幣一輛的代價購買到二手的飛毛腿」B飛彈使用的MAZ-543P運載車,1985年首次試射的DF一21使用的漢陽特汽廠HY473AS運載車是中國第一種公路機動的彈道飛彈運載車,HY473越野能力相當有限,只是一種用於將飛彈從隱藏隧道中拖運出來的普通運輸設備,必須選擇規整過的混凝土發射場發射,蘇聯解體後,中國和白俄羅斯建立了密切的關係,2004年,明斯克汽車廠向萬山轉讓了龍捲風多管火箭炮的MAZ-543M20噸級4軸運載車的生產技術,MAZ-543M在中國的名稱是M3KT,二者的駕駛艙外形略微不同,原裝的543M有一大一小兩個擋風玻璃,而M3KT只有一個擋風玻璃。543M載重量22.6噸,採用D12A-525A柴油機,525hp,最大公路時速63公裡,


  在中國的生產廠商只有兩家,航天科工集團下屬的三江集團萬山特種汽車製造廠和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15所屬下的泰安特種車輛製造廠,萬山集團的特種車輛是WS2400型8x8輪系列載運車,是09型巡航飛彈、03型300毫米多聯裝火箭炮、東風11戰術地地飛彈、鷹擊62岸對艦飛彈的載運車,同時東風21C也使用WS2400型8x8輪系列載運車的變形車WS2500,DF15B戰術地地飛彈採用的則是泰安TAS5450型載運車,WS2400非常便於識別,其駕駛艙玻璃呈內突形狀,車高2970毫米、車外側寬3050毫米,第一、第二輪間距2200毫米,第二、第三輪間距3300毫米,第四輪至車尾間距1010毫米, 自重18.73噸,最大載重量41噸,最大公路時速80公裡,燃油消耗量68L/100公裡,可在公路上每天可機動1300公裡。


  WS2500變形車WS2400尺寸差不多,自重增加到21.3噸,最大載重量增加到56噸,最大公路時速下降到70公裡,明斯克汽車廠向萬山企業轉移了MAZ534載運車的諸多技術。幫助中國設計了飛彈載運車的後段部分,尤其是懸掛裝置等,而車廂、駕駛室由中國自己負責,後續開發的WS系列明斯克提供了自動變速器的技術,車體由中國自己負責,包括WS51200的駕駛室設計都基本上沿用WS2400的布局。DF-31最早使用和DF-21相似的HY473AS型6x6牽引車和6x6掛車,時速60公裡/小時,由於DF-31A的第三級加長5.4米,發射重量增加到47.2噸,運載車變成WS2400基礎上開發的6軸輪式越野車,徹底擺脫牽引一拖車布局,


  中國三江航天集團作為民用車輛對外推廣的WS51200型八軸超重型越野車。型號為WS51200,驅動形式16x12(六個驅動軸,兩個從動軸),美國康明斯KTTA19-C700發動機,額定功率522kw,最大扭矩2731牛米,德國ZFWSK440+16S251自動變速箱,總質量122噸,整備質量42噸,裝載質量80噸,車長20.11米,車寬3.35米,車高3.35米,輪胎直徑1.6米。是WS系列超重型車輛中外形尺寸及載重量最大的越野運輸車,軍用型號是HTF5980,HTF5980型是真正自主研製的全新的特種車底盤,整個底盤採用了三維設計,突破了高強度鋼板折彎成型工藝、高強度鋼板焊接工藝、高強度焊接車架工藝,是新一代洲際飛彈的載運車,大幅提高機動生存能力。如果以最高公路時速60公裡/小時衝刺機動時,4分鐘內就能逃脫1枚55萬噸當量彈頭的打擊半徑,

  四:結語


  中國國土從山區到平原,從荒野到冰蓋,幾乎跨越地球上所有複雜地貌和氣候條件,面對此龐大的軍隊後勤保障和複雜戰區的地理狀況,迫使中國需要建立起驚人的重型越野運輸車體系,要求喝最粗糙的柴油,馱著最危險的軍火,馳騁在任何戰場上的「全天候、全地形」軍用重型車輛,但這種車輛不是3個沙發加4個輪子那麼簡單,前蘇聯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唯一的重型多輪底盤生產國,而中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重型車輛才剛剛開始。經過40年發展,中國軍用車輛已經從只能載重幾噸到載重近百噸,洲際飛彈也從原來的引頸就戮變成今天的隨時機反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到美國的路程,普通飛機需要飛12個小時,東風飛彈需要多久?
    洲際飛彈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陸基武器,不僅擁有令人聞風喪膽的殺傷力,同時還有超快的突防速度,當然洲際飛彈是不能載人的,不過它卻能夠單槍匹馬飛到美國執行戰鬥任務。東風41洲際飛彈是我國的王牌武器,它14000公裡的射程完全能夠覆蓋美國全境。普通飛機從中國到美國需要12個小時,東風飛彈需要多久呢?
  • 東風-17、東風-41有多強?中國擁有世界頂尖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
    這些年中國軍事實力提升的非常快,火箭軍當中有著好幾款大殺器,比如反艦彈道飛彈當中的東風-17,以及洲際彈道飛彈的東風-41等。這幾款飛彈的出現可是讓我國軍事實力大幅增強的不少。而目前我國的防飛彈系統是無法攔截東風-41、東風-17飛彈的。
  • 東風—31飛彈絕密資料,被間諜以40萬美金洩露,直接被判死刑
    東風-31飛彈是我國的一種三段固體推進劑洲際彈道飛彈,也是我國首種遠程固體彈道飛彈。作為中國第二代戰略武器,應用了許多新技術。與其前輩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相比,東風31在體積、打擊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突破。
  • 中國東風飛彈精度有多高誤差範圍從米進步到分米級
    飽和打擊雖然有效 但是單純數量堆疊並不能到最佳打擊效果美國的蘭德公司一直以來都是以戰略戰術推演預測而著名,在2016年由蘭德公司空軍部發布的報告《亞太空軍基地防衛2016》這份報告中提到,美國現在在亞太的空軍基地都在中國火箭軍和空射巡航飛彈的打擊半徑內,尤其是最大的衝繩嘉手納基地將會被重點「照顧」,至少有1000枚飛彈隨時瞄準。
  • 美首度公開解放軍新DF-21C飛彈陣地坐標
    該發射場由4個部分構成:兵營(偽裝下有近百或更多房舍)、後勤車輛存放區、擁有一個90×33米偽裝和4個車庫的發射服務區、一個可能是燃料區的部門。在通過G215國道附近公路旁邊有一個發射臺。  衛星圖片顯示出一枚東風-21C飛彈正在進或出發射服務區。這是首次東風-21C在部署區內被確認。2007年,克裡斯滕森曾利用商業衛星圖片發現了德令哈東風-4向東風-21飛彈過渡的跡象。
  • 中國東風41飛彈到底讓美國多恐慌?看飛行軌跡美國人表示無解
    東風41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最強大的彈道飛彈,這款飛彈採用固體燃料動力,可以說是目前最先進的戰略武器了。而這款飛彈威力到底有多強大呢?根據測試數據顯示,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若想擊中1萬公裡外的美國西海岸目標,大約只需要一個小時。
  • 中國東風41飛彈,擊中10000公裡外的目標,需多長時間?
    在戰爭中,新型的先進武器往往最能吸引人們的注意,誰擁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就可以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並且影響到最終的勝利,所以各國在研製新型武器上面也是不留餘地的。二戰之後,最受人關注的就是核武器了,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震動了全世界的心臟。
  • 中國的防飛彈系統能攔截住東風17或者東風41嗎?
    1,東風17和東風41東風17在2019年國慶閱兵中首次亮相,根據現場的解說我們可以了解到,東風17是我國最新服役的彈道飛彈,具備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能力和對中近程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因為東風17採用了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彈頭設計,因此具有高超聲速武器飛行和機動變軌的能力,所以說就目前的反導系統來說,根本就沒有能力攔截東風17。東風41是我國戰略核力量的中心力量,屬於重要支撐,具有1.2萬公裡的射程,而且速度非常之快,突防能力很強。而且東風41是分飛彈頭,有很多的彈頭會發射出,其中也具備假的彈頭,所以說我國現在的反飛彈系統,如果想攔截東風41難度也是非常之大。
  • 東風41時速到底多快,從中國飛到美國要多久?數據體現中國實力
    二戰之中,德國就憑藉自身強大的工業實力研製出了V1和V2飛彈,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和美國瓜分了德國的軍工科技成果,其中就包括了飛彈技術。經過戰後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飛彈已經成為了戰場利器。中國的飛彈發展時間比較晚,但是在錢老和其他眾多的科學家努力之下,中國的飛彈技術後來居上。
  • 東風飛彈家族這麼多型號,分別有什麼作用?世界最完整作戰體系
    作為中國陸基戰略打擊的中堅力量,東風飛彈一直被廣大網友稱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那麼這個和美國民兵、俄羅斯白楊齊名的世界第三大飛彈家族中究竟有哪些厲害角色呢?▲東風16飛彈由於1987年美蘇籤署了銷毀中程飛彈的《中導條約》,因此東風系列飛彈是全球射程最齊全的陸基彈道飛彈。在東風飛彈家族中,第一個出場的就是神槍手—東風16。東風16是一種單級固體近程彈道飛彈,其射程約為1200公裡。
  • 背叛中國的兩個人!以40萬美元出賣東風飛彈機密文件!必須死刑
    背叛中國的兩個人!以40萬美元出賣東風飛彈機密文件!必須死刑!據新華社5月18日報導,中國一向都非常注重愛國觀念,可是總有一些人為了金錢出賣國家利益,讓國家遭受到巨大的損失。據悉,中國在抗戰期間出現了非常多的漢奸和間諜,那個時候中國很多的機密就從那些人的口中流傳出去。中國人民對於背叛祖國的行為非常痛恨,恨不得馬上將這些人處於死刑。隨著國家法制建設得越來越完善,中國開始嚴查一些背叛國家的行為。背叛中國和出賣國家利益的人,無非就是貪圖金錢和女色,被敵方人員拉下水。
  • 我國東風17飛彈厲害?領先美俄10年,價值千億反導系統也無法對付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東風17,它是號稱中國女武神之一的祝學軍教授,率領團隊研發數10年的成果,具備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的特點,可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相比敵人重要反導防空系統的高超音速沉波級飛彈按照我國耗時15年才研發出東風五洲際飛彈來看,我們至少領先10年以上,俄羅斯算擁有至少3款高超音速飛彈,但是無論是匕首告示還是先鋒,他們與彈道飛彈擁有相同的固定彈道,
  • 關於東風-41飛彈,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東風-41洲際飛彈在2019年閱兵時高調亮相,這讓東風飛彈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東風-41可以說是東風5和東風31飛彈的完美結合體,在此之前我國的洲際飛彈一直讓東風5和東風31苦苦支撐著。為何叫苦苦支撐著呢?因為這兩款飛彈都有各自的缺陷,但無法改變只好將就著用。
  • 東風-41飛彈能打多遠?外媒稱其這項能力,僅俄羅斯擁有
    網絡流傳的東風-41飛彈  由於官方尚未披露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的相關數據消息,對於其性能也只能通過媒體報導進行推測。據missilethreat網站數據,東風-41長21米,直徑2.25米,發射重量80噸,有效載荷2.5噸,可搭載最多10個分飛彈頭,採用3級固體推進劑,除可使用移動發射車進行發射外,還可通過鐵路機動進行發射。
  • 大國基石 中國東風31B型洲際飛彈(組圖)
    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的判研和其他消息,該型飛彈裝備了多個彈頭,結合中國的技術水平,該彈應該具有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能力。  早在2003年前,東風-31及其改進型東風-31A型就進行過試射。時隔十多年,中國在該彈基礎上試射一款新型飛彈並不尋常,尤其是更大、射程更遠的東風-41彈道飛彈已經進行數次試射,此時再開發另一種用途接近但卻截然不同的洲際飛彈,著實有些令人意外。
  • 「東風飛彈」從中國到美國?需要多長時間?網友:僅需14分鐘!
    同時期的歐洲,他們還並沒有掌握這一技術,仍然處於冷兵器對抗的時代,第一次將火藥火槍等熱武器傳入歐洲,還是在南宋末期元朝初年,那時的蒙古人相繼入侵西亞歐洲等地,帶來破壞的同時也將火藥這一技術傳了過去,在《西歐中世紀史》中記載,到了14世紀末歐洲人才開始將火藥應用於戰場上。
  • 東風系列飛彈的洩密事件, 誰是罪魁禍首?
    因涉及國家秘密,按中國法律規定,法院沒有對沃維漢間諜案進行公開審理,對郭萬鈞案也沒有公開審理,但都依法進行公開宣判。一審判決死刑後,兩人不服,依法提出上訴。2008年1月2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終審裁定,維持一審原判。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8年11月28日,沃維漢、郭萬鈞被執行死刑。在死刑執行前一天,沃維漢與妻子、小女兒見面,依法行使了探視權。
  • 東風31洩密案,飛彈專家為40萬美元將絕密情報賣到國外
    新中國成立之後到改革開放,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各國很難到我國境內刺探情報。但是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發展經濟的需要,我國開始大力引進外資,一些境外的不法勢力也趁機對我國一些重要單位進行滲透,拉攏腐蝕一些部門的重要人員。沃維漢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達斡爾族,1981年畢業於哈爾濱大學醫學系,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 我國東風飛彈排名第幾?英:世界一流
    而最新研發的東風41-D更是成為我國的王牌武器,不僅擁有分離性彈頭,還安裝了精確制導的先進配置,再搭配上五倍超音速的打擊能力。中國要部署的下一代陸基彈道飛彈非東風-41莫屬,而東風41-D的誕生同時象徵著我國飛彈技術的新巔峰,進一步成為中國的核打擊力量核心。名義上東風-41將取代東風-5,為中國軍事力量的進步再添一筆。
  • 東風26反艦飛彈到底有多強?一枚堪比500枚戰斧,可直接貫穿航母
    多事之秋最近全球村裡出現了好多有趣的事情,大洋彼岸的海軍發聲,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飛彈準確命中靶艦。其實飛彈是我們自己的,為何要別人承認能不能擊中航母呢?你信或不信,飛彈就在那裡,效果從不會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