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聖誕
天主預定的時期到了,天主第二位聖子耶穌基督,降生於童貞聖母的淨胎,救贖普世人類。那是羅馬凱撒奧古斯都執政的時期,他頒布了一道召令,命令全國人民各返原籍辦理戶口登記。
達味一族原籍白冷,若瑟因此帶了瑪利亞由納匝肋到白冷去登記。白冷距耶路撒冷約六裡。米該亞先知曾預言以色列的領袖基督將在白冷誕生。
若瑟和瑪利亞到了白冷,那裡旅舍客滿,沒有人肯收留他們,於是只好在一個巖洞過夜。
就在這天,瑪利亞的產期到了,聖子誕生。據聖伯姬達神視所見救主的誕生:一切都準備好了以後,聖母跪到地下,舉目合十,仰天祈禱,浸沉在神魂超拔之中,在她的祈禱中,聖子降生了,聖子身上發出神奇的豪光,日月應遜莫明。聖母用襁褓將他裹起來,聖母以極高的尊敬、最大的虔誠朝拜聖嬰,接著嬰兒哭起來,顫抖著,聖母把他抱起來,靠近心臟,挨著衪的臉,流露出難以言傳的喜樂和極溫柔的母愛。這時若瑟起來,跪倒在地,流著喜悅的淚朝拜嬰兒。聖母和他一起把嬰兒放在馬槽裡,雙雙朝拜。(根據古老的傳說,現在白冷聖誕大堂下面的巖洞,就是當年基督誕生的地方。)
聖子耶穌在謙遜、貧窮、暗晦的狀態中降生。可是天主將這天大的喜訊立刻傳報給人類知道,接受人類的敬禮。祂所傳報的不是權貴顯要,也不是自命不凡的人,而是身份卑賤的牧人。那時,有幾個牧人在田野露宿守夜,看守羊群。上主的一位天使在他們身邊顯現,上主的光明照耀他們,他們非常驚駭。天使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現在報告你們一個萬民歡騰的大喜訊:救主今日為你們在達味城誕生了。衪是主、默西亞。這是給你們的標記: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有一大隊天神,同那位天使一起讚頌天主道:「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牧人們彼此說:「我們到白冷去,看看上主傳報給我們的事。」他們去了,找到了瑪利亞、若瑟和那躺在馬槽中的嬰兒。他們看見以後,就把天使對他們所說的事傳揚開了,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人向他們所說的事。瑪利亞把這些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
天使向牧人傳報的喜訊,也是向我們普世眾人傳報的,我們今天應當朝拜新生的救主。我們應當存想天主在「聖子降生為人」的奧跡中表現了祂無限仁慈,從而喜樂,並生發感恩之心。
救主誕生的諾言,使被逐出地堂度顛沛流離生活的亞當感到安慰;使亞巴郎感到喜樂;使雅各伯英勇無畏;使梅瑟克服一切困難,爭取了猶太民族的解放。古聖先知引頸翹望的日子終於到了。過去是一個諾言,現在是一件事實。誠如聖金口若望所說:「朋友的書信,給予我們很大的喜樂。朋友遠道來訪,握手言歡,給予我們更大的喜樂。含苞待放的鮮花是可愛的,甜美的累累果實更是可愛。古聖接到了天主的書信,我們榮獲天主聖駕親臨。他們得了一紙諾言,我們獲得了這諾言的實現。為什麼天主屈尊紆貴,降生為人,受盡千苦萬難,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流盡最後一滴血。總括一句話,就是為了『愛我們』。我們以愛還愛,知恩圖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基督在世三十三年的生活,就是一部活的福音。衪的誕生,提供我們最寶貴的教訓。創造天地萬物的天主,降生到世上的時候,卻選了一位貧窮的母親,一座小城,一個馬槽;光榮的天主,用襁褓包裹著,躺在馬槽裡。人們怎樣能找到救主呢?「這是給你們的標記。」天使說:「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襁褓,躺在馬槽裡。」這幾句話,含有多大的教育意義,降生的天主,教訓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謙遜。為了補贖我們驕傲的罪,天主聖子捨棄祂的全部光榮,在各方面都和我們一樣,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受罪惡的玷汙。聖金口若望道:「聖子降生時絕對不以祂的光榮來震撼世界,絕對不像西奈山頒布十誡那樣的威嚴,衪只是靜悄悄的來了。」
耶穌誕生的日期,福音沒有記載。希臘教會在一月六日(即三王來朝瞻禮)慶祝聖誕。羅馬公教會自三五四年起,特定每年十二月廿五日為耶穌聖誕節,全世界各地均隨從羅馬教會所定的日期,慶祝耶穌聖誕瞻禮。
古代羅馬,每年十二月廿五日舉行「常勝太陽神節」。聖教會選定十二月廿五日為耶穌聖誕節,可能是為了幫助眾人脫離「太陽神的迷信」,於是便規定此日為慶祝基督誕生的日期。
關於聖誕節舉行三臺彌撒的來歷,是這樣的:六世紀起,每年聖誕夜雞鳴時分,教宗就在羅馬聖母大殿舉行第一臺彌撒;在聖女亞納大西亞堂舉行第二臺彌撒;天明時分,眾教友列隊到聖伯多祿大殿,教宗在這裡舉行第三臺彌撒。十二世紀起,第三臺彌撒改在聖母大殿舉行,因為聖伯多祿大殿距離教宗的御宮拉特朗大殿太遠,往返需時甚久。這樣,形成了司鐸聖誕節舉行三臺彌撒的習慣。現在的彌撒經上,耶穌聖誕第一臺子時彌撒,就有「集會祈禱於聖母大殿」的字樣;第二臺黎明彌撒,就有「集會祈禱於聖女亞納大西亞堂」的字樣;第三臺天明彌撒,就有「集會祈禱於聖母大殿」的字樣,就是這個出典。聖誕節三臺彌撒也含有奧秘的意義:第一臺彌撒紀念吾主自無始之始生自聖父,本臺彌撒的進臺詠摘自聖詠第二章:上主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第二臺彌撒標誌著耶穌是世界的真光,旭日東升,驅除黑暗的夜:「今日一道曙光要射在我們身上,因為主為人誕生了……」(本臺彌撒進臺詠)。第三臺彌撒紀念聖嬰耶穌是真天主,也是真人,是我們萬民的君王:「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王權負在他的肩上……」(本臺彌撒進臺詠)。「全球四極都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全球都要想上主歡躍……請萬民來朝拜主……」(本臺彌撒默思歌詠)。
聖女安日尼亞(St. Eugenia)童貞殉道
聖女相傳是埃及總督斐理伯的女兒,自幼信奉聖教,但是全家人都是外教。青年時,安日尼亞有志棄俗修道,於是棄家出走,喬裝男子,入了埃及某修院。她因聖德卓越,當選為院長,但沒有人知道她是一個女子。
有一個貴婦,誣告安日尼亞犯奸,依法應處死刑。這件重案,由總督親自審理。安日尼亞當庭向總督透露:她就是失蹤多年的女兒,姦淫的罪名不攻自破。父女團圓,父母都被安日尼亞勸化,皈依聖教。
安日尼亞的父親後來棄家修道,祝聖主教,舉行彌撒聖祭時,被暴徒斬死。
安日尼亞隨母親到羅馬,勸化了許多青年女子歸正,在羅馬因基督徒的身份被捕,死在刀劍之下。
尼閣睦德殉道者(Many Martyrs at Nicomedia)
三O三年聖誕節,數千教友群集尼閣睦德聖堂,參與彌撒。戴克里先皇帝下令將聖堂包圍,四周堆滿柴枝,準備放火焚燒。聖堂門口只留一條出入的道路,放了一隻香爐,逃生的人必須在門口向邪神獻祭,否則死在烈火中。
皇帝派傳令官進聖堂,向人傳達這條殘酷的命令。全堂教友異口同聲,一致表示甘願為基督獻出自己的生命。
這批烈士在熊熊的火焰中,慷慨激昂地獻身作「全燔之祭」。
在這普天同慶,聖子降生救贖人類的佳節,被救贖的尼閣睦德教友在天國重生。
聖女亞納大西亞(St. Anastasia)殉道
聖女亞納大西亞出身羅馬貴族,信奉聖教,於戴克里先教難期內,照顧被囚的教徒。丈夫是教外人,因為怕受到株連,於是不準她出外,參加是項工作。
其後,丈夫往波斯公幹,死在異鄉,亞納大西亞往亞基拉援助蒙難的教徒。
亞納大西亞在西米翁被捕,官吏將她和一批教外囚犯同放在一隻船裡,漂浮海上。
聖女戴多大顯現,領他們到一個島上,島上的異教徒都被亞納大西亞勸化,皈依聖教。
聖女的傳教活動,被官廳查悉,於是第二次被捕,手足被縛在木柱上,用烈火焚斃;同時遇難者,有男教友二百名,女教友七十名。
聖女亞納大西亞的名字,被列入彌撒「行祭常典」經。我們每天念彌撒經的時候,都會念到她的聖名:「亞納大西亞,以及袮的諸聖……」
聖女亞納大西亞另一件引人注意的事是:聖誕節第二臺彌撒的經文中,特別提到她的名字。
羅馬柏拉丁山麓有一所聖堂,名為聖女亞納大西亞堂。過去每年聖誕節,教宗也在這所聖堂奉獻第一臺彌撒,現在聖誕節第二臺彌撒中,提到聖女的名字,就是這個出典。
真福雅各伯納(Bl. Jacopone of Todi)
一二三O年,真福雅各伯在翁伯利亞的多田城出生。他在波倫日大學考取法學博士學位,返故鄉執行律師業務。那時期,他的宗教生活很平凡,雖然不犯罪作惡,也不熱心行善。
一二六七年,雅各伯納結婚,妻子華妮是一位才貎雙全的女子。這段美滿的姻緣為期只有一年,但在雅各伯納整個生命史上,佔著最重要的一頁。
雅各伯納夫人參加朋友的婚禮,陽臺倒塌,別的賓客都安然無恙,只有她一人當場斃命。雅各伯納遭遇這個重大的打擊,變得心灰意冷,並放棄律師業務,從那時起,他的思想完全轉變,這是他生命史的轉捩點。
雅各伯納加入方濟各第三會,最初他受的刺激太大,神經有些失常。他的心靈一天比一天歸向天主,決定與世俗完全斷絕關係。一二七八年,他入了多田方濟各修院,以他的才學而言,未嘗不可接受鐸品訓練,可是雅各伯納太謙遜,總認為自己不配當司鐸。
雅各伯納在修院裡,編了許多通俗的聖歌,這些歌曲,字句顯淺,人人都懂,人人都會學。著名的聖母痛苦歌,相傳出自他的手筆。但關於這一點,考據學家的意見尚未一致。
雅各伯納於一三O六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