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狐鯉精。
今天早上有小夥伴向本鯉哭訴:
「沒想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原來是因為昨天平安夜他熬夜幫女神上分,正想趁此機會表個白,沒想到女神回答說:
「謝謝你哦~你能幫我男朋友也打上去嗎?」
於是他只好在「小丑竟是我自己」的自嘲下暗自療傷。
「小丑竟是我自己」最近頻繁出現在各大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在某問答平臺光是對此詞的分析就多達1744個,還獲得了七百五十多萬的熱度。
「小丑竟是我自己」是個什麼梗?
從社畜,到韭菜、打工人,再到如今的小丑,年輕人為什麼要創造這一個接一個的梗?
小丑從何而來?
小丑,原指馬戲演員。小丑們畫著誇張的笑容,動作表情滑稽,供人取笑,而小丑自己內心是否苦澀,無人知曉,因為他們只有一副微笑妝容。
網友們因此經常會由他想到生活不如意卻還要努力保持微笑的自己。
而「小丑」一詞在網上的發展壯大是從貼吧開始。一開始是「沙口」(英雄聯盟中小丑薩科的諧音)被網友頻繁使用,直播間彈幕、貼吧隨處可見的「像個小丑/沙口一樣,真可憐」。
英雄聯盟中三位英雄,最右邊即為小丑
到了後來,網友又將其與「高人竟在我身邊」這句帶有諷刺意味的「陰陽話」結合,便形成了「小丑竟在我身邊」的短句。
這裡的小丑已特指為腆著臉盡力討好別人,卻得不到任何回報和問候的人,網友多用來互相取笑和自嘲。
而因為最近有媒體發布了對「做題家」的評論文章,激起了部分網友的憤怒,網友又將小丑的含義進行了延伸,指拼命努力卻得不到任何回報和問候(可能還遭受了他人的批評或嘲弄)的人。
該短句妙在一個「竟」字,體現了說話人對殘忍真相的恍然大悟,以及曾一廂情願為之付出的尷尬與荒謬感。
「』小丑竟是我自己『是我對今年的總結」
可以看到,近幾年年輕人在自嘲自黑的路上走得意外堅定:
社畜、舔狗、打工人、韭菜、小丑……
相信之後還會有更多詞彙填充進來。
雖然這些詞只是網友用來調劑生活的笑料,但它們的背後卻實實在在地藏匿著這屆年輕人的辛酸。
年輕人的生活,可以用一個「難」字總結。
一方面,在「固若金湯」的時代大背景下,階層固化讓年輕人看不到拼命努力的前方,不斷上漲的房價逼得年輕人步步後撤,市場化經濟給上一屆年輕人們帶來了大量機遇,但逐漸成熟卻未完全成熟的它又給這屆年輕人帶來了不安。
在二本院校從教的黃燈通過對4500個學生的長期觀察、長達10年的跟蹤走訪以及與自己那代人的不斷對比,寫下了當前時代下年輕人被架在鋼絲上的艱難:
「對七零後而言,最幸運的地方……是那些錯過高等教育或者被下崗浪潮拋棄的同齡人,只要他們乘勢而為,同樣能借勢獲得好的發展機遇……階層的轉換,在一個成本最為低廉的時代,悄然獲得了兌現。」「這一代孩子,面對自己的處境,竟然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他們無法想像一個不用租房的時代,也從不懷疑高房價的合理性。他們一出生就面臨的這些現實,會妨礙他們從更多的層面去理解自己的成長,妨礙他們從個人成功的價值觀突圍出去建構自己完整、充實、自我主宰、充滿力量的生活。時代就這樣將一群孩子架在鋼絲上。」
而多是獨生子女的這屆年輕人在進入社會前又多受到家庭的蔭蔽,他們在學校的象牙塔裡最重要的就是考高分。
在失去家庭的全方位保護又闖入與過去認知不盡相同的社會後,成長帶來的陣痛出乎他們的預料。
剛入職5個月便被遭遇公司裁員的畢業生,租房卻深陷二房東騙局的年輕人,負債養貓的單身女孩,曾自由不羈、誓不買房,最後向生活妥協背30年房貸的「山鷹男孩」,在《真故90後敘事》中,年輕人的困惑、無奈、抗爭與妥協無處遁形。
於是年輕人只有用自嘲自我解悶,好讓生活能夠繼續得下去。
對現實的順受和看透,是當下年輕人面對時代、命運時不糾結的秘密。
因此,年輕人一遍又一遍地以低姿態描述、定義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自嘲甚至成為了他們面對無法承受的事情的應激反應。
而自嘲,作為 「最高層次的幽默」(《論幽默》赫伯.特魯),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應對抑鬱和焦慮的機制。
年輕人們通過玩笑的方式,將一個個負面情緒傾倒進「網絡廁所」裡,在不斷創造梗又玩梗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超脫於現實的快樂。
同時,他們也在這一超脫中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他們暫時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發現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
「人這時成了一個神,他通過對人生缺陷的戲侮而暫時擺脫了這缺陷。」
苦難中自嘲的他們「藉此(自嘲)而站到了自己的命運之上,並以此方式與命運達成了和解」。(周國平《人與永恆》)
年輕人們通過自嘲,用迂迴的方式將「鋼絲」變成尚能讓人喘息的小道。這道路雖然不很寬闊,但足以讓人鬆口氣然後繼續蹣跚前行。
作者 | 張露曦
↓關注搜狐新聞視頻號↓
文字無法表達的信息,我們用影像來記錄
- 內容僅代表筆者觀點,不代表搜狐立場 -
- 點擊圖片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