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國風·齊風·甫田》
【題解】
懷念遠人,久不歸家,徒勞心力。一說少女懷念少年,久不相見,及相見,少女熬成婦。
【注釋】
1、無田(音「佃」)甫田:不要耕種大田。田:治理。甫田:大田。
2、莠:雜草,狗尾草。
3、驕驕、桀桀:高大貌。
4、忉忉(音「刀」):心有所失的樣子,一說憂勞貌。
5、怛怛(音「達」):悲傷。
6、總角:童子將頭髮梳成兩個髻。
7、丱(音「貫」):形容總角翹起之狀。
8、弁(音「辨」):冠。男子二十而冠。
來源: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採集日期:1934年6月3日)
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穀子,我的家鄉叫做小米,小小的米粒有碎白和米黃的,混在一起熬的粥,出鍋前放豬油、鹽巴、蔥花,端到桌上,就是一碗香噴噴的「金裹銀」。
小的時候,這樣的「金裹銀」,外婆常做給我吃,這名字也是她老人家說給我的。
粟的祖先叫做「莠」,又叫「狐尾草」,也就是植物學上所說的狗尾草。
從商代一直到秦漢時期,中國人的主食,既不是我們今天北方的小麥,也不是南方的大米,而是狗尾巴草的後代——粟。
那個時候,國王祭天,要扎一束粟,放於香菸繚繞的供桌上,和三生擺在一起,以求被一切世像所遮蔽,被高遠雲天所阻隔的天地神祉,能夠賜富生靈以牛羊豐旺,粟米滿倉。
在天地之間,狗尾巴草不擇地而生,不擇水而息,豐美沃土和苦寒山地,都能夠天地自在我心悠悠的生長。
猜想狗尾巴草能夠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一定在它的基因序列裡,隱藏了經歷遠超我們想像力的自然災難的洗禮。
無盡的深寒和酷暑,讓嬌貴的生命絕滅了,然而,最本色最柔韌的生命,則度過了罹難的選擇期,獲得了進入下一次繁盛生命的沉默期。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狗尾巴草,或許正在它的沉默期裡,正酣睡著,被無知人類的挖掘機、推土機驚醒時,對著我們無所謂的笑一笑。
記憶裡,即使是鮮嫩的狗尾巴草,豬也不吃。但在草原上,見過吃狗尾巴草的騾馬牛羊。
丟一把狗尾巴草給它們,這些老實動物,蠕動嘴唇,用磨牙細加研磨這些草料,再多次反芻,為自己奔跑的四肢獲取一點微不足道的能量。
長在田間地埂上的狗尾巴草很少有人理睬。
只有天真調皮的孩子們,摘一把藏到書包裡,上課無聊的時候,用狗尾巴草毛茸茸的鞭毛悄悄撓前排正襟危坐的女孩子。
這個惡作劇是小時候的我上課一時興起所要做的功課之一。
人生歲月裡,那些因為一個不起眼的植物而氣不過,下課後和我追打玩鬧的女孩子,現在已經成了幾個孩子的母親。
這次回家,偶爾在路上見了面,小時候集在心上的那點氣結,都化成一點羞澀的問候裡的微笑。
狗尾巴草進入詩歌裡,作為一種內在心神演繹變化的象徵,這是人附加給了一種植物以所謂人存在於世的命運感的部分波動。
這種感知上的習慣,生成了華夏民族「物我同化」、「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的一部分。
井田荒漠的景象,不是灰雲暮地所營造,而是狗尾巴草肆無忌憚的生長所滋生。
長禾苗的田地裡,狗尾巴草的繁盛,意味著生趣的凋零,而生趣的凋零,卻是因為思念的泛濫。
詩裡說:「無思遠人,勞心忉忉。」可是渾身無力的,不是思念,又是什麼呢?
詩的結尾,說曾經頭上扎髮辮的頑童,一晃已成弱冠少年。荏苒的時光裡,多少思念,多少心酸。
悠悠搖在風裡的狗尾巴草,在這首詩裡,展開了一個空闊遼遠、蒼涼灰暗的宏大背景。
思念如一點燭光裡閃爍的火苗,讓這個背景和藏在背景裡的心成了一幅時間裡不老的圖畫。
(完)
莠
又稱狗尾草,禾本科植物。
葉片呈條狀披針形,花為綠色或紫色。
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廣泛分布於我國各地。
經濟價值較高,可入藥或釀酒。
附歌詞,歡迎轉發
··· ···
狗尾草
演唱:安旭
詞:安旭
曲:安旭
當初的那種感覺究竟哪去了
我們抱著 緊緊抱著的心跳
輕輕的耳語 動聽的天籟
一杯水都有世間最美的味道
天藍得不得了 心在熱氣球上飄
你臉上的紅潮 是我幸福的預兆
怎麼突然之間什麼都變了
我成了你眼中 一棵狗尾草
你說這日子越來越無聊
難道這是個危險的信號
牆外的春天沒有那麼好
誘惑是幻覺你應該知道
你的年齡 也不算太小
別再胡思亂想了
別再亂了 我的陣腳
文章來源:選編自《詩經裡的植物》2014年5月第1版(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