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人民路德記巷東側入口處,有一幅畫,畫中一個人物正在抱拳行禮,右掌壓著左拳。
正確的抱拳禮,是左掌壓著右拳,還是右掌壓著左拳?
本著對傳統文化負責的態度,昨天,這幅畫所在地江北白沙街道,為此開了個國學禮儀專題研討會,邀請多方專家來探討。
關於正確的作揖動作,網上有不少討論
昨天,記者來到了人民路,看到了那副雕刻畫:悠悠小舟邊,一個民國裝束的商人雙手抱拳,似乎正向人告辭,又好像在拜年。走近一看,商人抱拳的雙手用了浮雕,右掌壓左拳,遠遠望去,栩栩如生。
白沙街道負責人告訴記者,歷史上,這一帶曾住著麻袋老闆、董家、嚴家等,都是經商的人。
「我們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虛擬的一個甬商,也是寧波幫的縮影。」負責人說。
但網友張先生對抱拳動作提出了質疑。他說,一開始覺得這個雕刻很新穎,就留了影,但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回到家,他才發現,是抱拳動作有問題。他說,小時候曾和人學拳,師父講了不少江湖規矩,其中就包括見面的禮數,抱拳應該左掌壓右拳。右掌壓左拳,稱為「兇拜」,多用於弔喪。
張先生上網一查,發現這個話題在網上有很多,大部分討論結果都和他師父教的一樣。
「這是寧波的一個景點,這裡錯了,會不會影響寧波的形象呢?」為此,他把自己的疑問發到了網上。
白沙街道負責人表示,雕刻畫主要考慮了整體意境,對於作揖的細節,還真沒想過。本著對傳統負責的態度,街道昨天請來專家對此進行探討。
寧大張沂南教授:右掌壓左拳,是奔喪、弔唁時用的
抱拳禮,在古代更專業的說法,應該叫「揖禮」和「拜禮」。拱手作揖,在古代,類似於短消息群發,不用一一握手,也能表達敬意。
「民俗講究吉兇,不同的情況下,行不同的禮數,也有講究。」
寧波大學張沂南教授表示,最早在影視劇、武術比賽時,她就發現了抱拳的手勢問題,「右上左下,在古代,這是奔喪、弔唁才有的。」
對於作揖的手勢,她覺得能糾正最好,不能糾正,也可以將錯就錯,在邊上掛個幽默的說明,給大家普及國學禮儀知識。
工藝美術大師徐小濤:右掌壓左拳,也有隨時領教的意思
工藝美術大師徐小濤說,對與錯,並非絕對。
「雕塑,就是殘缺的藝術,十全十美並不存在。理論上,左掌壓右拳,是承讓的意思,而相反,就是隨時領教的意思。」徐小濤說,在武術界,左掌代表文,右掌代表武。他拿出一張成龍拜年的照片,照片上,成龍的手勢也是右掌壓著左拳。
海曙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者協會理事周東旭接受採訪時說,老朋友見面拱手作揖,一般不會在乎是左手抱右拳,還是右手抱左拳,但作為展示在眾人面前的雕像,右手抱左拳顯然有些不夠嚴謹,「孔子曰:禮者,敬人也。所有行禮目的是為了尊敬人。」
聽了專家的意見,街道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會先和成都的雕刻方聯繫,看看能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