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成都公布了新增3例確診的活動軌跡,其中20歲女孩趙某因一晚上輾轉多個酒吧而遭到了不少網友的抨擊,質疑她的私生活不檢點。
12月9日上午,當事女孩公開發文,對自己出入酒吧一事進行了解釋:自己是酒吧氣氛組的,轉場是她的工作。她也沒有一天轉四場,當晚是和朋友喝了酒,然後再去的酒吧。
什麼是酒吧的氣氛組呢?小編起初也不懂,詢問了小度後才知道:氣氛這個詞在酒吧解釋就是熱鬧,刺激的意思。
如果是在氣氛組工作的,就是在酒吧客人不多的情況下,叫人過來喝免費酒,暖場子增加人氣,使酒吧大廳顯得有氣氛,不冷清,如果酒吧沒有氣氛,那就徹底玩完,面臨著關門,因為酒吧玩的就是氣氛。
這個職業南方俗稱「小蜜蜂」,北方通常叫「炒場」。
一般大型酒吧都有專門的氣氛組,主要是拉人頭配合DJ和MC炒熱現場的氣氛。這是一個短期工種,每晚100-200塊錢的收入,通常十天一個周期結帳。
這個職業在普通人眼裡,有點曖昧。因為氣氛組的女孩並沒有很規範的職業標準,工作內容往往是自由決定。
有的女孩是因為工作時間自由,來掙個兼職費;還有的女孩不過是貪圖愛玩鬧,能免費喝點酒,還能賺點小錢;當然也有隨時可以接受有償陪酒服務的女孩子。
那麼去酒吧的都是些什麼人呢?有的人去酒吧是真的去玩,聽聽音樂,跟朋友喝酒,蹦迪跳舞,釋放一下壓力很正常,誰都喜歡去那種荷爾蒙爆發的地方。去酒吧的大部分是有錢人,能開個3000多的卡你覺著品味能低嗎?有錢人的涵養很高的。也有的人是失戀或者事業失敗鬱悶傷心才去的。當然,也有社會上的閒雜人等,三教九流都有。
但是不能一概而論,一竿子打死一群人。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過這種花天酒地的生活,喜歡這種燈紅酒綠的行業,我們也沒權利幹涉。
成都女孩趙某的職業的確沒有那麼光鮮亮麗,但這也不是遭到無底線曝光和羞辱的理由。
其實任何時代都有一些曖昧的社會職業,用這些惡毒的話來詆毀一個20來歲的女生,真的不合適。
她也不過是一個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我們應當給予同情和關心,而不是嘲諷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