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近日關於「一邊一國」和「全民公投」的主張,使兩岸人民進一步認清了他的「臺獨」真面目。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臺獨」分子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全世界的中國人不應該對陳水扁抱有任何幻想,而應該作好鬥爭的準備。
不應對陳水扁有任何幻想
閻學通首先闡述了他同許多媒體不一樣的觀點。他說,其他國家的一些媒體,包括美國媒體在內,在評論此事時往往存在一個誤區,以為陳水扁這次的講話違背了他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四不」承諾。實際上,「四不」承諾本身就包含有強烈的「臺獨」意味。陳水扁只是繼續表明他的「臺獨」理念,並沒有違背,只不過上一次他用了一種雙重否定的形式(「如果大陸無意動武,臺灣則不宣布獨立」),而這次則是直接表達而已。
為什麼許多媒體會產生這種誤解呢?閻學通認為,在陳水扁上臺初期,人們還對他抱有一絲幻想,希望他不要在「臺獨」的路上越走越遠。這是對陳水扁「臺獨」主張頑固性認識不明確。實際上,陳水扁從一開始就要搞「獨立」,就職宣誓一完,他就凍結了「國統會」,說「國統綱領」應該有兩個選擇。到今天他也沒有變化,將來更不會有變化。閻學通認為,我們不應該奢望陳水扁放棄其「臺獨」政治目標,今後,他最多會在策略上表現得溫和一些,掩飾的成分多一些而已。
那麼,為什麼陳水扁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其「一邊一國」的主張呢?閻學通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的反華勢力在抬頭,美國政府連續出臺了幾個報告。在些期間,美國在把臺灣提升為「軍事盟友」的步調越走越明顯。於是,「臺獨」分子認為美國為他們提供軍事保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二是最近臺灣島內要求實施「三通」的呼聲越來越高,陳水扁面臨的壓力相應地在增大,他想藉此抵制「三通」,破壞兩岸的政治環境。
臺灣「全民公投」可能在2007年進行
記者問,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是否是受到臺灣島內政治環境的影響?閻學通說,去年12月臺灣「立委」和縣市長選舉中,「臺獨」勢力得到了45.07%的票,使陳水扁認為有把握在下一屆大選中獲勝,繼續堅持「臺獨」政策有利於大選。閻學通認為,陳水扁現在發表講話,是為他在下一屆任期內舉行「全民公投」創造條件。
閻學通分析,根據臺灣「憲法」的規定,即使陳水扁能夠連任,也只能掌權到2008年。如果陳水扁連任的打算得逞,那麼他最有可能在下臺前的一年,即2007年發動「全民公投」。如果按照現在「臺獨」勢力能掌握的票數計算,陳水扁要在2007年發動「全民公投」,決定臺灣是否「獨立」,尚沒有得到50%支持票的把握。因此,他現在的這些舉動完全可以理解為是在加快「臺獨」的運動速度,以確保在2007年舉行公投時,「臺獨」勢力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拋出「一邊一國」、「全民公投」,實際上是陳水扁把下一任要做的「臺獨」工作提前做了。
那麼,陳水扁是否考慮過如何面對眾多的批評呢?閻學通說,陳水扁早已有了應對批評政策。就像李登輝出臺「兩國論」的做法一樣,陳水扁有一套狡猾的做法:先放出「臺獨」言論,然後進行溫和的解釋,進行「消毒」,但「消毒」的結果是什麼呢?「兩國論」還不是變成了「臺獨」分子的既定政策?這次也會是一樣。陳水扁的企圖是:使「一邊一國」和「全民公投」變成既定政策,以後在同大陸討論兩岸問題時,就已經不是是否堅持「兩國論」的問題,而是是否要搞「全民公投」的問題;再以後,就不是討論否要搞「全民公投」,而是「全民公投」怎麼搞、什麼時候搞了。所以,不管陳水扁在以後進行怎樣的解釋,「一邊一國」和「全民公投」作為政策已經出臺,這一點陳水扁是不會改變的。
公投大都伴隨著暴力和戰爭
閻學通介紹說,在國際上,對全民以投還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法律規定,怎樣公投,程序是什麼,權限是什麼等都不清晰。全民公投是由某個政府組織的,通常都受到這個政府的影響,未必能真正反映人民的意願。即使一個全民公投通過了,也並不意味著能得到國際認可。所以,客觀上全民公投不是一個法律結果。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絕大部分全民公投帶來的結果都是動蕩。在很多地區的獨立都是通過全民公投進行的,但公投並不能保證其獨立進程是和平的,公投大都伴隨著戰爭。譬如,在克什米爾地區,公投問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暴力衝突。從1945年到現在,不管是獨立運動還是分離運動,全民公投之後沒有戰爭的例子十分罕見,如果那裡的分離運動獲得成功,則加拿大能否保持和平就難說了。東帝汶的情況也一樣,在公投過程中伴隨著大戰亂甚至戰爭,可見,公投帶來的社會動亂是不可避免的。
閻學通說,臺灣地區的「全民公投」如果失敗,「臺獨」分子不成功,海峽兩岸保持和平可能還有一線希望;一旦通過,戰爭將不可避免。
「臺獨」分子為什麼這麼急
關於臺灣問題解決的時間問題,早在兩年前,在中國學者中就有爭論。以閻學通教授為代表一種觀點認為,臺灣問題應該越早解決越好;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可以給解決臺灣問題留一定時間,因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對於這兩種不同的觀點,閻學通表示,對後一種觀點的邏輯,他認為並沒有錯誤,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實力會越來越強,大陸的主動性就越大。但閻學通指出,正是因為這個邏輯是成立的,所以臺灣的分離主義分子一定會搶在兩岸統一的時機成熟之前宣布獨立,這也是為什麼陳水扁在加快臺灣「獨立」步伐的原因。「陳水扁知道,再過20年,臺灣『獨立』就沒有希望了。」
閻學通說:「現在不是我們有多少時間的問題,而是『臺獨』分子會給我們多少時間。」他不無憂慮地說:「如果大陸方面沒有20年,只有三五年時間呢?美國國防報告中也說,臺灣海峽爆發衝突的可能時間就是5到10年。」他認為,陳水扁「一邊一國」和「全民公投」的言論提醒我們,對「臺獨」要格外警惕。
對臺灣問題有著獨到見解的閻學通認為,對待「臺獨」問題,特別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我們必須要看到,陳水扁實施「臺獨」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大陸或國際社會向他施加壓力,只能使他改變策略,而不能使他改變方向、目標。
第二,臺灣分離主義的「獨立」目標是個政治目標,而非經濟目標,所以,他們想要經濟好處,但不會放棄政治目的。對於這一點,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識。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