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截圖來源競賽網站:www.imo2019.uk
IMO開幕式於北京時間7月15日22:30在英國巴斯Forum Theatre舉行。IMO主席Geoff Smith以及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643名參賽者和帶隊老師出席此次開幕式。英國時間7月16日-17日舉行了比賽,下面分享一下競賽試題!
競賽真題
2019競賽日程
7月11日,各國領隊到達;
7月14日,各國參賽隊員和副領隊到達;
7月15日下午,開幕式;
7月16日上午,考試第1天;
7月17日上午,考試第2天;
7月21日,閉幕式和告別晚宴。
中國國家隊陣容
鄧明揚,高一,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胡蘇麟,高二,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袁祉禎,高二,武鋼三中
俞然楓,高二,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黃嘉俊,高一,上海中學
謝柏庭,高三,浙江樂清知臨中學
競賽簡介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國際青少年數學大賽,在世界上影響非常之大。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目的是:發現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分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係。這一競賽1959年由東歐國家發起,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第一屆競賽由羅馬尼亞主辦,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舉行,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蘇聯共7個國家參加競賽。以後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都是每年7月舉行(中間只在1980年斷過一次),參賽國從1967年開始逐漸從東歐擴展到西歐、亞洲、美洲,最後擴大到全世界。2013年參加這項賽事的代表隊有80餘支。美國1974年參加競賽,中國1985年參加競賽。
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4.5小時,考3道題目。同一代表隊的6名選手被分配到6個不同的考場,獨立答題。答卷由本國領隊評判,然後與組織者指定的協調員協商,如有分歧,再請主試委員會仲裁。每道題7分,滿分為42分。
競賽規定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運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 有了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常規,並為歷屆東道主所遵循。
(1)一年一度的IMO的東道國由參賽國(或地區)輪流擔任,所需經費由東道國負擔,整個活動由東道國出任主席,由各國領隊組成的主試委員會主持,試題和解答由參賽國提供,每國3—5題(也可不提供),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而由東道國組成選題委員會,對各國提供的試題進行評議與初選,主要考慮試題是否與以往的試題重複,並把試題按代數、數論、幾何、組合數學、組合幾何等分類,確定試題難度(A、B、C三級),選擇30題左右。如果這些題有新解法的話,還要求提供原解法以外的解答,譯成英文供主試委員選用。
(2)每個參賽團組織一個參賽隊,成員不超過8人,其中隊員不超過6人(是中學或同等級學校學生),正、副領隊各1人,考試分兩天兩試,每試3題,每試4.5小時,每題7分,所以每個選手的最高得分是42分。
(3)IMO的官方用語為英、法、德、俄語,而參賽國大約需要26種文字,屆時由各領隊把試卷譯成本國語言,並經協調委員會認可。度卷先由各國的正、副領隊評判,再與協調委員會協商(每個協調員負責一個試題的評分),如有分歧,由主試委員會仲裁,協商工作是在信任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
(4)IMO的獲獎人數約佔參賽人數的一半,評獎根據分數段評出一、二、三等獎獲得者,其比例平均為1:2:3。此外,主試委員會還可因在某個試題上作出了非常漂亮(指思路簡捷巧妙,有獨創性)或在數學上有意義的解答的學生給予特別獎。
競賽簡介來源百度百科詞條: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申明:內容分享來源已標明,轉載僅供學習交流,如原出處不同意轉載分享,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