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地球內外部的汙染已經讓今日的地球與幾十年前有了很大差別

2020-12-03 科學信仰

小的時候老師便告訴我們,地球是一顆無比美麗的星球。我們也非常有幸能夠生活在這個科學的時代,因為只有在這個時代我們才能夠通過衛星的拍攝直觀的看到地球的全貌,它是那麼的迷人,那麼的美麗。蔚藍的海洋和綠色的大陸。現在,我們只需要在網上隨便的搜一搜就能夠搜出很多地球的圖片。雖然拍攝角度和畫風不同,但它們都同樣的美麗和迷人,但是你知道嗎,這些關於地球的圖片實際上描繪的是幾十年前的地球,現而今的地球可能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來自地球內外部的汙染所造成的。

地球內部的汙染種類很多,最為典型的就是有害氣體的排放。這裡面其實存在著一個悖論,人類要建立高度的文明就必須要依賴於科學的進步和發展,可是過快的發展又不可避免的會給地球帶來環境的破壞。舉例來說吧,在科學尚未誕生的時代,人類的活動幾乎不會造成有害氣體的排放,而從科學誕生之後,直至幾十年前,有害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於工業生產,然而社會進步的速度飛快,短短幾十年間,汽車已經成為了每個家庭的標配,而這些汽車行駛所產生的尾氣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添磚加瓦。

而溫室氣體的堆積所導致的一個直接的問題就是氣候變暖,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氣候變暖讓人感覺炎熱只是溫室效應的一個方面,最為嚴重的是,全球變暖必然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而海平面的上升又會導致動物棲息地的減少,從而引發物種的滅絕,如此惡性循環,生態必然遭到嚴重的破壞。其實,大氣的汙染用不著什麼專業的科學數據,生活在都市之中,我們只需要夜晚仰望星空就不難發現,現在所能夠看到的星星要比幾十年前少了很多,而在白天,又有多少日子我們能夠見到蔚藍的天空呢,灰濛濛的一片經常成為身為都市一員的我們所看到的景象。

如果現在,再用衛星拍攝一張關於地球的照片與幾十年前所拍攝的進行對比,我們是否還能夠看到顏色如此鮮明而美麗的地球呢?剛才所說的不過是來自於地球內部的汙染,地球內部的汙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直觀看到的,所以更容易引起我們的重視,促使我們尋找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法。而對於地球外部,我們則很難注意到。但是地球的外部同樣存在著汙染,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如何產生的呢?其主要來源於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活動,因為在探索活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探索設備的報廢碎片。

而這些隨便就會在近地軌道之上圍繞地球運行,而這些垃圾如果不加以處理,越積越多,就會對人類的衛星等設備造成威脅,也會給未來的太空探索增加危險。所以人類必須要在探索太空活動的同時採取合理的太空垃圾清理措施,否則垃圾越積越多,最終甚至會威脅到地球本身的安全。我們可以想像當有一天無數的太空垃圾圍繞地球運行的時候,我們再次拍攝地球全景,會得到怎樣的一幅圖片呢?你認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主要汙染問題是什麼?你認為未來人類應該如何才能夠實現發展與環境的和諧共存呢?

相關焦點

  • 人口25%死亡與汙染有關,地球外表已逐步變成灰色
    現在,我們只需要在網上隨便的搜一搜就能夠搜出很多地球的圖片。雖然拍攝角度和畫風不同,但它們都同樣的美麗和迷人,但是你知道嗎,這些關於地球的圖片實際上描繪的是幾十年前的地球,現而今的地球可能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來自地球內外部的汙染所造成的。
  • 2020年的地球跟1975年的地球相比有什麼變化?看完讓人們擔憂
    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2020年,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災難多多的時代。春節前後爆發的那場病毒如今三個多月過去了,仍然在繼續,而且還向全世界蔓延。病毒的來源科學家猜測是來自於野生動物,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背後的根源還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 2020年的地球跟1975年的地球對比有什麼變化?看完讓人們擔憂
    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2020年,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災難多多的時代。春節前後爆發的那場病毒如今三個多月過去了,仍然在繼續,而且還向全世界蔓延。病毒的來源科學家猜測是來自於野生動物,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背後的根源還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地球是我們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對於這個家園,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之後,才真正看明白了它的真面目。
  • 地球在太空的樣子慘不忍睹,人類被矇騙了,它已經走向晚期
    但事實上,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地球圖片和真正的地球存在很大的差別地球,這顆被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所包裹著的蔚藍星球,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已經進入了晚期,人們在太空看到的不是地球,而是一個被太空垃圾所圍繞的恐怖星球。
  • 地球在太空的樣子慘不忍睹,人類被矇騙了,它已經走向晚期
    06-24 16:58:42 來源: 科普空門使者 舉報   但事實上,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地球圖片和真正的地球存在很大的差別
  • 地球還是藍色嗎?2020年衛星圖顯示,地球被汙染後開始變灰色了
    地球的顏色是藍色的,在許多的照片上面,都顯示的是這種畫面。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張地球的照片,是在1972年12月7日拍攝的,至今已經過去了40多年的時間,而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人類大力發展重工業,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在最近拍攝的一張照片裡面,地球的顏色就發生了改變,不再是蔚藍色的了,而是一個灰藍色的星球!
  • 令人擔憂的未來,2040年,塑料垃圾會怎樣的方式汙染地球?
    (圖片說明:每年都有大量動物死於人類發明的塑料垃圾)可是,當塑料傳播得越來越廣,甚至連南極洲、地球最深的海溝都無所不至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地球這個家園,已經被塑料佔領了。這種材料極難被降解,不僅可以在幾十甚至幾百年內殘留下來,還會對土壤造成破壞、甚至導致大量動物誤食致死。即便如此,我們對於塑料汙染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遠不如對臭氧空洞那麼深入。尤其是在低中收入國家,塑料垃圾的生存、管理、和處理方式及地點都比較混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想要真正控制住塑料汙染,我們就必須對它有一個徹底的了解。
  • 「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首次面世:跟地球差別很大,呈黑色砂粒狀
    「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首次面世:跟地球差別很大,呈黑色砂粒狀  olivia chan • 2020-12-15 12:03:47 來源:前瞻網 E658G0
  • 對比短短幾十年前和現在的「地球變化」
    改變自古以來都是不可改變的,任何事物甚至人類每天都在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但是地球被人類的出現所發生的改變實在是太大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然而變成如今這幅模樣只用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左邊的照片是在2000年8.25拍的,右邊的照片是在2014年8.19拍的,相差真的太大了。
  • 地球核心已經洩漏了25億年,科學家也不知道原因
    地球的核心深埋於地表下方3000公裡的地方,一直可以延伸至地表下方6400公裡之處。在地核中,大部分的物質組成為鐵,還有一部分為鎳。由於地核非常深,而且溫度又高達幾千度,人類目前沒有能力鑽到那裡,所以我們對地核的了解非常有限。最近有一項研究[1]表明,熾熱的地核並不「孤獨」,它與其他層混在一起。
  • 地球第一個生命起源哪裡?專家:不是來自地外,是在地球的島上
    這些渺小的微生物,我們肉眼完全沒辦法看到個體的存在,但幾百萬種微生物擊中在一塊化石中就容易被發現了,研究人員提取的樣本就來自於這些巖石下方幾十米深的地方,因為那裡的疊層石不會受到明顯的風化影響,藏匿在其中的與微生物有關的有機材料才得以保存下來。
  • 火星日出日落照片 跟地球比起來果然有差別
    火星日出日落照片 跟地球比起來果然有差別時間:2019-05-04 23: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星日出日落照片 跟地球比起來果然有差別 在地球上,除了兩極,其它地區每天都會經歷一次日出和日落。同一個地方,同一片天空,同一個太陽,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都已經看膩了,毫無新意。
  • 加拿大前部長:他們已經住在地球上,不過沒有危害
    這一言論在全球掀起了很大的輿論,人們都很好奇為何保羅·赫勒如此堅信地球上有外星人的存在,難道他曾經親眼見過嗎?對於這個疑問,保羅·赫勒則坦然地表示,其實外星人存在於地球已經有幾千年的時間了,並且他們還常駐地球,只是人們沒有發現他們而已。
  • 光子有壓力嗎?太陽光照射地球幾十億年,地球因此獲得動能了嗎?
    光子有壓力,因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不但具有波動性,還具有粒子性。光子的壓力來自於光子的動量,科學家已經研製成功太陽帆飛船,就是利用光子的粒子性。那地球能不能受到這種反彈力而獲得動能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咱們先來講講光什麼時候表現為波動性,什麼時候表現為粒子性。據研究表明:1,光在傳播時主要表現為波動性,而和物質發生作用比如說發射和吸收時主要表現為粒子性;2,大量光子時表現為波動性,少量光子時表現為粒子性;3,光的波長越長,波動性越強,波長越短,粒子性越強。
  • 地球已經自轉了45億年,它的初始動力來自於哪裡?
    很久以前,人們一度認為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為太陽圍著地球轉動,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地球一直在自轉才是造成日夜交替現象的真正原因。於是人們開始探索由此引發的下一個問題,即:地球已經自轉了45億年,它的初始動力來自於哪裡?
  • 這位中國科學家七年前預測,10年內會有一種來自「蝙蝠」的病毒
    這位中國科學家七年前預測,10年內會有一種來自蝙蝠的病毒七年前,新加坡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王林發教授預測,在十年內,一種來自蝙蝠的病毒將會出現,並且很可能會有大面積的感染傳播。它將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然而,事實上,這並不是王林發教授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的預測,而是2012年和2013年在未來論壇上的發言內容。
  • 為何地球轉了幾十億年都沒停下來?是什麼力量驅使在地球自轉?
    當你每天在感受地球的自轉帶來的晝夜交替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地球為什麼會自轉,難道只是為了地球兩面到照到太陽?地球自轉的力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地球自轉了幾十億年都不會停下來?而地球也是有這些原始星雲聚集起來的,由角動量守恆可以知道,地球在形成過程中星雲開始聚集,面積是逐漸變小的,所以地球的自轉是逐漸加快,直至地球形成。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
    影片主要講述了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第二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的故事。實際上,像這樣的全球冰凍並非只出現在科幻故事中。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現實世界的確發生過如此令人難以想像的宏大事件,這就是著名的「雪球地球」假說。「雪球」(snowball)正是我們的地球在7億年前的樣子——從極地到赤道,到處都是冰蓋,氣溫下降到零下50℃以下。
  • 地球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為何內核的溫度仍然很高?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形成於距今45億年前,那個時候這部分區域由眾多分布密度相對集中的星雲氣體和塵埃物質所組成,在引力擾動影響下逐步聚集,最終形成了由太陽、各大行星和相應衛星、以及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組成的太陽系。由於地球本身是行星的限制,內部不會像恆星那樣因核聚變而產生熱量,而是源源不斷地向外界散發熱量,那麼為什麼經過了漫長的45億年,地球的內核溫度依然很高呢?
  • [今日關注]地球失去溼地 人類會怎樣(2月2日)
    因為有人比喻森林是地球的肺,溼地是地球的腎,但是現在地球的腎有點兒腎虧,因為這個溼地已經面臨著衰退以及被汙染等等多重的威脅。那麼,怎麼樣保護好地球的腎?怎麼樣保護好溼地呢?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2月2日)今天面世的聯合國評估全球氣候變化報告向人類發出了最嚴厲的警告,環境惡化使人類正面臨越來越頻繁的惡劣氣候,在第十一個國際溼地日到來的今天,我們該怎樣保護溼地,保護好地球的腎,不讓地球再壞發脾氣?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主持人(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今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