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些朋友,也跟我一樣在外企工作時間很長,討論技術問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英漢夾雜,尤其是專業術語,很多時候甚至忘了對應的中文說法。這裡我挑了一些大家「不太喜歡用中文說」的術語給各位討論。
Transistor:電晶體。詞源是transfer resistor(轉移電阻,上模電課手算過共射電路增益的同學應該不陌生)。
Passive vs Active:無源 vs 有源,而不是「被動」和「主動」。這兩個詞近年來被「臺式國語」遺毒甚深——連各大券商寫的研報也清一色的「被動」起來:去年熱炒MLCC的時候漫天飛的是「被動」原件。也許說「被動」「主動」是為了表述其特徵(是否自主驅動),但是「無源」「有源」更貼近其物理本質,而我們的教科書上叫法也一貫如此。
Attenuation, Attenuator:衰減,衰減器。
Coupling, Coupler:耦合,耦合器。
Combiner, Splitter:功分器,合路器(功率合成器)。
Diplexer, Duplexer:都是「雙工器」,但是前者一般用於指兩個不同頻率信號之間的雙工,而後者特指上下行之間的雙工。
Multiplexer:多工器。有人翻譯成「多路合成器」,其實是違背其本義的。它一般指的是多個(>2)不同頻率信號之間的共存與同時工作,「多路合成器」卻容易被理解成為多路(>2)的功分器和合路器。倒是翻譯成「多路復用器」會更好。按照字根排序可以有Triplexer, Quadplexer, Pentaplexer, Hexaplexer, Heptaplexer, Octaplexer。。。
(Frequency) Synthesizer:頻綜。「頻率綜合器」的縮寫。
LO (Local Oscillator):本振。「本地振蕩器」的縮寫。
Frequency:頻率。這個最簡單的詞單獨提出來講,是因為日語漢字寫作「周波」,然後我們就經常看到各種說明書上「高周波」亂飛。「周波」顧名思義強調了「周期性波動」的特徵,卻有生硬之感;但是中文的「頻」(次數)和「率」(比例)組成一個合成詞(我也拿不準這算不算同義合成詞),倒是兼顧了漢語優雅。
Frequency Hopping:跳頻。千萬別翻譯成「frequency jumping」,hop表示有移動的跳躍,而jump一般指原地跳。
Isolation, isolator:隔離,隔離器。
Circulator:環形器。
Pigtail:開口電纜或者開叉線。這個詞可能大家叫法不同,我們一般指同軸電纜剝皮後,伸出很短的內導體接觸測試點,外導體接地,用在沒有同軸連接器的測試場合。
Substrate vs Dielectric:有時候兩個都翻譯成「介質」,前者也常翻譯成「基片」「基材」(PCB)或者「襯底」(IC)。事實上前者主要是工程上的介質(譬如PCB的介電層),後者強調的是材料本身的介電特性。
Conductive vs Conducted:都叫「傳導」,但是前者指「有傳導能力」,後者則是指「形成傳導」這一事實,所以我們講「傳導測試」、「傳導功率」一定用conducted。
Notch Filter:帶阻濾波器或者陷波器。其實我覺得後一種翻譯更「達」,跟notch這個詞的本義更接近,而且很形象。
Spurious:雜散。這個詞的翻譯確實很妙:「雜」形容其多而無章,「散」描述其在頻率範圍上的廣泛分布。
Harmonic:諧波。音樂上指「和聲」,其實物理意義類似。
Resonance:諧振。跟上一條一樣有個「諧」字,「諧」字在射頻上用的很多,還有「調諧」,其實都是採自漢字的本義,其「音韻調和」之意本身就包括了「同頻」和「倍頻」。
Feedforward vs Feedback:「前饋」和「反饋」,這兩個詞互相映照一般是在功放線性化技術上,一「前」一「後(反)」其實強調的是「饋」的位置不同,一個在輸入(前),一個在輸出(後)。
Envelope:包絡。中文的本義就是不同曲線交織成的輪廓,用來描述信號則是信號各分量在時域上的峰值形成的輪廓。射頻上近幾年比較火的Envelope Tracking就叫包絡跟蹤。
Microstripline vs Stripline:微帶線 vs 帶狀線,前者只有下層有參考地平面,屬於準TEM傳輸線,後者上下層都有參考地平面,是標準的TEM傳輸線。更進一步說,前者是有色散的,後者沒有。
Dispersion:色散。色散描述的是電磁波的相速度隨頻率變化,之所以叫「色散」是因為最初引入和描述這一現象是自然光在稜鏡中的分光。事實上射頻電磁波同樣有色散,尤其在超寬帶系統中會成為影響性能的一大因素。
Push-Pull:推挽。做放大器的朋友們對這個應該不陌生,如果翻譯成「推拉」大概就有廁所推拉門的既視感,一個「挽」字拯救了它。。。
Intermodulation vs Crossmodulation:都叫「交調」。前者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尤其奇數階交調,原因是系統非線性造成頻率為兩兩之間或者自身之間的和/差的新頻率分量。後者稍微少見,指的是通過非線性系統之後,一個信號的包絡頻率被「沾染」到另一個信號上。
Detector:檢波器。如果從字面上理解確實顯得翻譯有點距離,detect比較強調探測(未知),而檢字強調規範考察。
Z Detector:鑑z器。Z可以是frequency(鑑頻器),phase(鑑相器),amplitude(鑑幅器)。對比前一條,注意傳統翻譯上對「檢」和「鑑」的處理。
Loadpull:負載牽引。
Jitter:(相位)抖動。
Bias:偏置。「Bias」本來就是「偏」,加上一個「置」表達了設置電路狀態的含義,這個詞的翻譯相當信達雅。
Distortion:失真。曾見過翻譯成「畸變」的,從字面上比較直譯;但是「失真」則強調了結果:有用信息的丟失。
Impedance vs Admittance:阻抗 vs 導納。大概在中文裡找不到單字來分別表述這兩個詞,於是深究其意:Impedance是由resistance(電阻)和reactance(電抗)組成,故名阻抗;Admittance是由conductance(電導)和susceptance(電納)組成,故稱導納。
FindRF最新快訊:FindRF已經成為著名放大器及功放管品牌CPI的代理商,歡迎感興趣的親們直接聯繫service@max-r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