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倫:外來術語翻譯和譯名統一問題——以categorical imperative、lost generation等漢譯為例

2021-02-20 浙大譯學館

[1]Cunliffe, Marcus. 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M].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Ltd., 1967.

[2]Davis, Kathleen.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FLE. Press, 2004.

[3]Derrida, Jacques. Of Grammatology [M]. Eng. Trans. by G. C. Spivak. Baltimore &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6.

[4]Elliott, Emory et al.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5]Goetz, Philip W. et al.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Micropaedia Britannica, vol. ii.) [K]. Chicago and London: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79a.

[6]Goetz, Philip W. et al.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5th Edition, Micropaedia Britannica, vol. vi.) [K]. Chicago and London: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79b.

[7]Harris, William H. & Judith S. Levey. The New Columbia Encyclopedia [K]. 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

[8]Hart, James 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 (4th Edi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9]Kublin, Hyman. China [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68.

[10]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11]Olson, Keith W. et al. An Outline of American History [M]. Hong Kong: Cultural Section, Embassy of the USA in China, 1982.

[12]Russell, Bertrand.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M]. New York and London: Simon and Schuster, INC., 1945.

[13]Shuttleworth, Mark and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Shanghai: SFLE. Press, 2004.

[14]Tiles, J. E. Russell Bertrand: English Philosopher [A]. Justin Wintle. Makers of Modern Culture [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81: 454–456.

[15]Whitford, Margaret. Jacques Derrida: French Philosopher [A]. Justin Wintle. Makers of Modern Culture [C].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81: 129–130.

[16] 埃利奧特,E. 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 [M]. 朱通伯等譯.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

[17] 方夢之. 中國譯學大辭典 [K].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18] 高玉. 文學翻譯研究與外國文學學科建設 [J]. 外國文學研究,2005 (1): 1–7.

[19] 辜正坤. 外來術語翻譯與中國學術問題 [J]. 中國翻譯,1998 (6): 16–21.

[20] 郭著章等. 英漢互譯實用教程 [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1] 海明威. 太陽照常升起 [M]. 趙靜男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22] 李宜燮、常耀信. 美國文學選讀 [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1.

[23] 劉軍平. 西方翻譯理論通史 [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4] 劉亞猛. 風物常宜放眼量:西方學術文化與中西學術翻譯 [J]. 中國翻譯,2004 (6): 44–48.

[25] 劉尊棋、錢偉長等.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4卷)[K]. 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

[26] 羅新璋. 翻譯論集 [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7] 羅素. 西方哲學史(下卷)[M]. 馬元德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28] 邁耶斯,J. 海明威傳 [M]. 蕭耀先等譯. 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

[29] 釋僧祐. 出三藏記集 [M]. 北京:中華書局,1995.

[30] 楊業治、田德望等. 德漢詞典 [K].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1] 余光中. 余光中談翻譯 [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相關焦點

  • NBA新科狀元Zion譯為「錫安」:聖經翻譯對中文的影響
    Zion英語讀作[zan],與漢語普通話「宰恩」相近,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理論上應該翻譯成「宰恩」。不過,我國在悠久的翻譯史上,有一類沿用習慣譯名的原則。不少外來名詞,雖然譯名讀音和原詞讀音差距很大,但因該譯名已成為習慣譯名,一直被後世所沿用。「錫安」就是其中一例。
  • 英制學銜Professor和Reader的譯名探究——以陳寅恪、修中誠和...
    然而,由於對英國學術體系中Professor和Reader這兩個職級理解不到位,對這位「教授中的教授」以及和他有過學術交往的修中誠、李約瑟等人職銜的翻譯,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Professor和Reader譯名的混亂,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術交流和譯名的規範統一。釐清這兩個術語的邊界,為其確定譯名,勢在必行。2.
  • 中國社會科學報:「logic」之中譯名考:意譯到音譯的回歸
    梁啓超等人使用「論理」或「論理學」指稱「logic」,直接採用「邏輯」日文譯名的漢字字形而成。日文中的「論理」或「論理學」最初是英文推理之學(science of reasoning)的外來翻譯詞,較為偏重強調邏輯命題的分析。梁啓超在《墨子之論理學》中明確提到影響此時譯名轉變的外在因素:「『logic』之原語,前明李之藻譯為名理。近侯官嚴氏譯為名學。此實用九流『名家』之舊名。
  • 港式譯名,只有看懂了才會感嘆漢語的神奇
    中國幅員遼闊,儘管書寫得到統一,但方言卻依然盛行。於是,一些外來詞的最早期翻譯就經常被方言帶歪。例如最早將Holmes譯成「福爾摩斯」的,便是一位「胡」建人。所以, 在粵語使用習慣更強勢的香港地區,一些人名地名的翻譯就會受到粵語發音的嚴重影響 。而這些譯名,也往往讓內地人覺得古怪和難以理解。除了sydney變成了一種水果以外,拿破崙敗北之地「滑鐵盧」Waterloo Road,則被港譯為「窩打老」。美國「好萊塢」 Hollywood大在香港的譯名則為荷李活。
  • 他們翻譯了「漢譯名著」!張卜天:在中國科學史界,哥白尼形象從未被...
    這座豐碑的鑄就,傾注著幾代學者和譯者的心血。學術翻譯同樣是一種具有創造性和專業性的學術活動,專業和準確的翻譯一直是這套叢書為讀者稱道之處。 譯事甘苦處,譯者寸心知。我們特設此專欄,每輯採訪一位「漢譯名著」的譯者,請他們談談從事學術翻譯的求索和體悟。 在商務漢譯世界名著的譯者隊伍裡,現年40歲的張卜天屬於小字輩。
  • 醫學英語:中國傳統醫學的翻譯問題
    La-Ping W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   3月份以來,應邀參加了一些有關中醫對外翻譯及中醫術語英語翻譯規範化的國內、國際學術會議,聽取了各方關於中醫術語英語翻譯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受益可謂頗豐,然而困惑卻也甚隆。
  • 川菜有了統一譯名:夫妻肺片不再叫兩口子的肺
    四川名菜有了統一的英語、日語和韓語譯名,外國朋友點起菜來應該不會犯迷糊了。  昨日,成都市商務局網站公布了190道四川名菜、名小吃的統一譯名,並規定了不同種類菜品的譯名方法,此舉也是迎接財富論壇軟體提升的重要一環。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就在我寫這篇談論日語「外來語」的文章時,也必須大量使用日語「外來語」,否則就根本無法成文。這個問題近幾年也不時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頤先生在介紹美國學者任達的《新政革命與日本》一書的《「黃金十年」》一文中,便寫道:通過大量的翻譯引介,一大批日語詞彙融入到現代漢語之中。有意思的是,這些詞彙甚至迅速取代了「嚴譯」(按:指嚴復的翻譯)的大部分術語。
  • 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發布—新聞—科學網
    具體內容包括:拉丁語形式的國際通用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官方英文說明、中文譯名以及中文翻譯說明。 據了解,為助力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天文學名詞委)組織力量首次將IAU截至到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1950條地形地貌名稱譯為中文,旨在為相關學科的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活動提供參考。其中首批814條地形地貌名稱推薦譯名已於7月底公布。
  • 夫妻肺片英譯「史密斯夫婦」 如此翻譯不止一例
    譯名之我見  1「史密斯夫婦」像故弄玄虛  曾鋒告訴記者,他是老成都,在新加坡推廣川菜20多年。以他的了解,比如在新加坡,這裡是華人為主社會,地方小,出國也比較多,對川菜認知和接受度比較高。但在西方社會,歐美人很難真正品嘗出中國菜或川菜等菜系的風味。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網站8月25日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在十七世紀望遠鏡發明之後,天文學家對火星進行了長期的觀測,對其表面明暗各異的反照率特徵進行了系統的命名。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成立後,承擔起了行星地名的命名和仲裁工作。
  • 漢語中的外來詞如何翻譯?
    現在我們要談的就是這些外來詞的翻譯問題。 外來詞要進入漢語的詞彙系統,必須接受漢語的語音、語法和構詞規則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漢語的發音習慣、語法和詞彙規則。概括起來,漢語對外來詞所採用的翻譯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完全的音譯:用發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於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如:酷 (cool)、迪斯科 (disco)、歐佩克 (OPEC)、託福 (TOEFL)、雅皮士 (Yuppies)、特氟隆(Teflon)、比基尼 (bikini)、尤裡卡 (EURECA)、披頭四 (Beatles)
  • 80本翻譯書籍推薦,CATTI、MTI和實戰翻譯指導
    4.何剛強《筆譯理論與技巧》,這本書從翻譯的語義、句法、使用策略等角度進行論述,理論與實例結合。5. 曹明倫《翻譯之道: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是翻譯史、翻譯理論和翻譯批評的統一,對翻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進行了反思。6. 《中國譯學史》,當然,如果大家對中國的翻譯史感興趣的話還可以看一看陳福康先生的《中國譯學史》這本書,內容很有意思。
  • 每日翻譯:英譯漢不如英譯法容易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翻譯:英譯漢不如英譯法容易 2013-02-16 16:06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在臺灣播出時為了照顧贊助商「統一企業」,所以用了公司產品名稱,比如主角劉昴星被翻譯作小當家(小當家乾脆麵),女主角趙梅麗-嘟嘟(滿漢嘟嘟好小香腸),及第師傅-及第水餃。真是一手好軟廣!「尼爾 機械紀元」-「尼爾 自動人形」這個遊戲在大陸其實沒有官方譯名,只是網上用的最廣泛的一個名字是「尼爾 機械紀元」。
  • 翻譯必備術語庫推薦
    在翻譯實踐中,我們經常會因為某個術語的翻譯而犯愁,很多詞彙和表達在字典中都是查不到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運用術語庫來解決翻譯中的術語問題了。術語在線  http://www.termonline.cn/index.htm  術語在線(termonline.cn)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主辦,定位為術語知識服務平臺。以建立規範術語「數據中心」、「應用中心」和「服務中心」為目標,支撐科技發展、維護語言健康。  提供術語檢索、術語分享、術語糾錯、術語收藏、術語徵集等功能。
  • 夫妻肺片英譯為「史密斯夫婦」 盤點川菜英譯名(圖)
    對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兩位分別在成都和海外的川菜大師,他們對「夫妻肺片」翻譯成「史密斯夫婦」,以及川菜海外推廣方面的情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笑而過,不會在意。」資料圖片。汪正翔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  搞笑英譯名  「夫妻肺片」有了摩登的名字  近日,一條帶有花椒味的新聞從大洋彼岸飄了過來。
  • 黃忠廉:翻譯思想≠翻譯理論
    (肖紅、許鈞, 2002) (4)文章根據有關傅雷的各種第一手材料, 特別是依據傅雷通信留下的文字, 深入傅雷的內心世界從神似與形似問題、譯者的修養問題和翻譯的語言問題三個方面全面地闡述和理解傅雷的翻譯觀。( 魏薇、劉曉雲, 2006) (5)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翻譯理論家。
  • 同樣是外來電影,為何兩岸三地的電影譯名差異那麼大?
    但這裡有作為中國人、中國的廣東人混合和國語及粵語的情感在。才有這個排序,拋開這些客觀來說,三地的譯名均根據自己文化來翻譯的,沒有土、LOW之分。同理,香港人看我們的譯名、臺灣人看我們國內譯名,也感覺我們是很土、LOW爆的。所以,我並不認同其他回答中,說港臺譯名LOW、很土的說法。我對翻譯的理解翻譯,就是把其他你不懂語言,轉譯到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