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會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2020-11-24 觀察者網

中國天文學會網站8月25日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在十七世紀望遠鏡發明之後,天文學家對火星進行了長期的觀測,對其表面明暗各異的反照率特徵進行了系統的命名。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成立後,承擔起了行星地名的命名和仲裁工作。目前太陽系內星球表面特徵的命名工作都是由IAU 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WGPSN)統一負責。

中國天文學會自1922年成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天文學名詞的規範、審定、統一、和普及。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天文學名詞委)是中國天文學會及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下屬的專門負責天文學名詞術語定名與審定的專門工作委員會,多年以來一直致力於為公眾提供準確可靠的天文學術語和譯名。依託國家天文科學數據中心的天文學名詞網站(http://astrodict.china-vo.org/)目前已收錄包括火星常見地名在內的兩萬多條天文學名詞。

2020年7月23日升空的「天問一號」邁出了我國火星探索的第一步。為助力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委組織力量首次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迄今為止(截至到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全部1950條地形地貌名稱譯為中文,旨在為相關學科的研究和科普教育等活動提供參考。

其中814條(有3條重複條目,故實際為811條)地形地貌名稱譯名已在7月27日公布。本次發布第二批1136條火星隕擊坑的中文推薦譯名。具體內容包括:拉丁語形式的國際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說明、中文譯名、以及中文翻譯說明。 主要參考資料包括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周定國編《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等權威資料,並經相關領域專家審定。現全部數據向社會開放使用,可直接下載,也可在天文學名詞網站在線檢索。

如在譯名的使用過程中發現有關問題,或者有其他意見和建議,都可通過天文學名詞網站進行反饋。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第二批1136條火星隕擊坑的中文推薦譯名。全部數據向社會開放使用,可直接下載,也可在天文學名詞網站在線檢索。  此前,中國天文學會已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介紹,這些譯名都經過相關領域專家審定。
  • 關注丨中國天文學會發布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第二批1136條火星隕擊坑的中文推薦譯名。全部數據向社會開放使用,可直接下載,也可在天文學名詞網站在線檢索。此前,中國天文學會已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
  • 第二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發布—新聞—科學網
    記者25日從中國天文學會了解到,第二批1136條火星隕擊坑的中文推薦譯名發布。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
  • 中國天文學會發布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學會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試用首批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中文推薦譯名。據悉,這些譯名已經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為助力火星探測任務,服務社會公眾,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多領域專家力量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已公布的除環形山以外的811條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全部譯為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便利與參考。
  • 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官網可視化頁面入口地址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火星最新資訊 > 正文 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薦譯名 中國天文學會官網可視化頁面入口地址
  • 近日中國天文學會公布了:火星地形地貌的中文推薦譯名 總共811條
    期待三大火星探測任務可以揭開火星的諸多謎團。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官方網站向學會發布了首批811個火星地形名稱。據悉,這些譯名已通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術語委員會的審定。為協助火星探測任務,服務公眾,天文委員會組織各領域專家,將國際天文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公布的除隕石坑外的811個火星地貌名稱全部譯成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方便和參考。
  • 教育部推薦的155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匯總
    第九批推薦使用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表外語詞縮略語外語詞全稱
  • 教育部發布!138組英文縮略語中文譯名超全匯總
    教育部發布!138組英文縮略語中文譯名超全匯總 人民日報微博/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微信 2019-09-03 11:10
  • 教育部發布171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附全文下載】
    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推薦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使用規範的外語詞中文譯名。在雅瑞思翻譯公眾號後臺對話框回復「中文譯名」,即可獲取第一至十批推薦使用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表(共171組) PDF+WORD版下載地址。
  • 教育部發布!171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附全文下載】
    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推薦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使用規範的外語詞中文譯名。關註譯·世界,在後臺對話框回復「中文譯名10」,即可獲取第一至十批推薦使用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表(共171組) PDF+WORD版下載地址。
  • 教育部推薦155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
    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了第九批向社會推薦使用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第九批推薦使用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表外語詞縮略語外語詞全稱中文譯名1中文譯名2DC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電子支付CBDCCentral
  • 教育部公布縮略詞推薦中文譯名 APP、IPO都代表著什麼意思
    近日,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了第八批向社會推薦使用的外語詞中文譯名。推薦使用譯名共23組,主要選取經濟、科技領域中與社會生活聯繫緊密、新近出現、中文譯名尚不穩定的外語詞,也關注新出現的譯名,特別是具有社會應用潛力的詞條,如應用程式/應用軟體(APP/app)、停車換乘(P+R/P&R)等。
  •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首次發布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
    新智元報導來源:CCF編輯:肖琴【新智元導讀】CCF首次發布了《CCF 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從 347 本中文科技期刊中遴選37本推薦期刊,其中,A 類期刊 7 本,B 類期刊 11 本,C 類期刊 19 本。
  • 我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落地青海:地貌與火星相似
    7月25日,中國火星村(模擬火星基地)總體方案討論會暨協議籤約儀式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舉行,標誌著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正式落地海西州大柴旦紅崖地區
  • 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發布第六批、第七批推薦...
    近日,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了第六批、第七批向社會推薦使用的外語詞中文譯名。推薦使用譯名共32組,以社會應用領域出現的外語詞為主,除一些使用較穩定的譯名外,也關注新出現的譯名,特別是具有社會應用潛力的詞條,如人工智慧(AI)、電動汽車(EV)、商務智能(BI)等。
  • 「學會實踐」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日前完成了《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下文簡稱「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現予發布。2019年4月,CCF決定啟動《CCF推薦中文科技期刊目錄》遴選工作。CCF中文目錄分為A、B、C三類,A為最頂級期刊,B為非常優秀期刊,C為優秀期刊。其中,A類期刊7本,B類期刊11本,C類期刊19本。本次「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完成:期刊遴選階段、領域責任專家審議和初審推薦階段,以及終審核准階段。根據CCF的授權和工作安排,整個「CCF中文目錄」遴選工作在CCF出版工委主持下,組織CCF各專業委員會專家完成。
  • 「視覺中國」在茂名發現一片「火星地貌」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開啟了火星科學探測之旅,將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等方面的科學探測。這是繼月球探測任務之後,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的地形地貌與特徵
    中國式營銷第一章中國的地理地形與氣候特徵中國,960萬平方公裡。西北高,東南低。河流大部分從西北向東南方向流淌。中國糧倉:東北平原(黑土地),華北平原(黃土地),長江中下遊平原(水稻田)氣候主要特徵:季風氣候,春夏季東南季風,秋冬季西北季風。夏季全國酷熱,冬季北方寒冷,南方溫暖。最東部與最西部時差2.5小時,所以有「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