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號;天問一號;毅力號
剛剛結束的7月,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航天局的「毅力號」成功發射前往火星,為人類的火星探測的揭開了新篇章。
期待三大火星探測任務可以揭開火星的諸多謎團。
中國天文學會近日通過官方網站向學會發布了首批811個火星地形名稱。據悉,這些譯名已通過中國天文學會天文術語委員會的審定。
為協助火星探測任務,服務公眾,天文委員會組織各領域專家,將國際天文聯合會截至2020年7月15日公布的除隕石坑外的811個火星地貌名稱全部譯成中文,為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提供方便和參考。
本次發布的火星地形、地貌名稱包括拉丁語形式的國際通用名、英文名稱、中文譯名、以及中文說明。
天文術語審定委員會是中國天文學會和全國科學技術術語審定委員會下設的專門工作委員會。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為公眾提供準確可靠的天文術語和中文翻譯。
自17世紀望遠鏡發明以來,天文學家對火星進行了長期觀測,並系統地命名了火星表面不同明暗度的反照率特徵。
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後,承擔了行星名稱的命名和仲裁工作。
目前,太陽系行星表面特徵的命名由國際天文聯合會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統一負責。
地圖連結放在文末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你的關注 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轉載請註明「先知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