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硬裝和軟裝相結合的產物——壁龕。
壁龕,通俗講就是在牆壁上挖一個洞,用來展示、收納東西,在室內空間中,無論是玄關、客廳、餐廳、衛生間、廚房還是臥室,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而且壁龕具有百搭的特性,可以駕馭各種裝修風格,今天一起來看看壁龕在空間功能區中的運用,到底有何驚豔之處。
一、玄關中的壁龕
入戶玄關,是進出房子的必經通道,是第一道室內風景線,往往給客人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又能突顯屋主人的品味審美,同時也影響對屋內其他裝修的感觀。
因此玄關壁龕主要就是裝飾作用,收納功能一般不考慮,所以在造型方面不能太生硬死板,需要靈動優雅,可以設計成拱門弧形、三角形、橢圓形等非正方形的異形,另外建議用聚焦燈光來搭配,讓燈光聚焦在裝飾工藝品上,可以顯色讓物品顏色更鮮豔有活力。
而且現在的玄關鞋櫃,中間部分一般喜歡鏤空做一個臺面,這其實就是一個另類的「壁龕」,特別提醒記得做燈光設計,不然這個臺面會有陰影面就不美觀了。
二、客廳中的壁龕
最常見的客廳戶型只有兩面牆,一面沙發背景牆,另一面電視背景牆。
在這兩面牆上做文章,壁龕出現在沙發背景牆上的時候,實用性會更高,可以替代邊角櫃,作為置放東西的地方,特別是手機充電,可以把手機在這壁龕內,另外電視背景牆上的壁龕設計一般出現在牆面兩側,可以擺放裝飾品。
三、餐廳中的壁龕
餐廳最合適做壁龕的位置莫過於餐桌背靠的那面牆,可以擺放裝飾品的同時也可以作為臨時收納,擺放面巾紙、牙籤等生活用品。
因為是內嵌在牆裡面,不佔用空間面積,在小戶型中特別實用,甚至被改造成整面牆內嵌式的餐邊櫃,雖然厚度不一定很寬,但起碼解決了餐廳的基礎收納問題。
四、廚房中的壁龕
廚房中能做壁龕的位置在中間鏤空位置的牆面,做壁龕的主要目的是擺放常用的調料品、碗碟,避免扎堆擺放,影響臺面的整潔美觀,也省去買置物架的錢。
五、衛生間中的壁龕
大部分人會利用下水管道的兩側做壁龕,把牆面「補平」,集實用與美觀為一體。
而且衛生間是最潮溼的空間,特別是淋浴區,牆面天天淋水,所有的置物架都不及壁龕的耐用,甚至有人誇用20年都不會壞。
一般只要有壁龕,就可以完全解決洗浴用品的收納,不用增設置物架,另外壁龕一點都不嬌氣,清潔也十分方便。
六、臥室中的壁龕
壁龕主要運用於小面積臥室和有個性設計需求的臥室中。
臥室的面積太小導致沒有地方放下床頭櫃,那麼床頭背景牆上做壁龕設計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方法,不僅起到裝飾背景牆的作用,還能收納物品,實用性非常高。
另外,在一些個性設計中,也會運用到壁龕,搭配上筒燈,做成一個展覽臺,擺上工藝品、手辦等物品,視覺效果非常好。
七、壁龕注意事項
壁龕設計形式多變,會因環境不同而各異,而且一般會根據空間現有的條件進行針對性設計,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主要有以下三種做壁龕的方法。
1、包管做壁龕
利用保管位置做壁龕,主要是在砌磚包水管道後,為了整體牆面的美觀度,一般會選擇把周圍一起砌平,而壁龕設計是最好的「填補」方法,特別是在衛生間中,主要就是利用這種方法來美化下水管道和創造收納空間。
2、牆壁開鑿
壁龕一般的厚度在10-20釐米左右,所以牆壁厚度要不低於25釐米,以及注意是否是承重牆的問題,這樣才能安全開鑿。
這是最原始的方法,沒有條件就自己創造條件,特別是在小臥室中,空間不夠用,開鑿牆壁做收納,無疑是最優選擇,所以優勢非常顯著。
3、夾縫做壁龕
現在都房屋戶型,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規則空間,例如夾縫(也可以人造夾縫)、直角等特殊位置,其中夾縫位置可以直接安裝置物隔板,一個簡單的壁龕就成型了,而直角位置則需要開鑿牆面,做一個直角壁龕。
壁龕的優勢在於不佔用空間、增加收納空間,而且與射燈搭配,又能變成展覽臺,展示出來的效果特別好,難怪當下會受那麼多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