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卓創資訊訂閱號
導語
突發事件疊加貿易環境,2020年化纖紡織行情景氣度下滑。纖維價格紛紛降至低點,相比之下滌綸短纖跌勢較窄,企業盈利尚可且無明顯庫存壓力。疊加年內上期,市場關注度明顯提升。與此相反,再生聚酯企業運營壓力凸顯,行業開工降至新低。反替代背景下,滌綸短纖期貨上市在即,再生替代品的市場關注度、行業轉型速度和價格相關性等方面皆會出現變化。
再生盤面萎縮 替代關係轉弱
一直以來再生聚酯作為原生聚酯的低端替代品存在。2017年禁廢政策落實,原生開始對再生形成反替代。品目維度看,主要是聚酯切片對再生瓶片、滌綸短纖對再生短纖的反替代。2018-2020年間,原生聚酯對再生聚酯的替代不斷深入,再生聚酯市場份額明顯萎縮。
圖1
首先,價格方面。通常情況下,再生普纖與直紡短纖價差在1000元/噸之上時,再生普纖價格優勢較為明顯,當直紡短纖價格持續上漲時,兩者價差拉大,可促進再生普纖價格上行,當滌綸短纖價格下調時,兩者價差縮小,再生普纖價格將被迫下滑。
2019年來看,再生普纖與直紡短纖價格持續位於1000元/噸之下,且價差長期徘徊於500元/噸附近,長期的低價差狀態,使得再生普纖下遊部分需求被直紡短纖所替代,所以當直紡短纖價格窄幅波動時,再生普纖通常保持平穩狀態,而當直紡短纖價格波動較大時,再生普纖價格才有調整可能。2019年兩者最高價差為1150元/噸,最低價差為100元/噸。
2020年二者價差延續萎縮態勢,截止目前滌綸短纖與再生普纖的平均價格在300元/噸左右,再生產品價格方面毫無優勢。
其次,相關性方面。2015年至今棉型滌綸短纖與再生棉型短纖相關係數的均值在0.805。從趨勢上看,近年二者的相關係數穩步提升。特別是2019年達到0.95的高位,但2020年二者的相關係數出現回調。
究其原因,一方面,棉型滌綸短纖已經實現了大面積的反替代,再生短纖逐步側重於有色等差異化產品。另一方面,低價差成為常態,下遊需求重新匹配基本完成。而再生短纖企業根據自身產品情況把控原料成本,酌情選擇再生瓶片、聚酯切片和再生泡泡料等原料,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圖2
再次,產量方面。禁廢之前再生短纖的產量一直是多於滌綸短纖,棉型短纖領域再生產品佔比在40%-45%,而中空領域再生產品佔比80%-85%。2018年開始滌綸短纖總產量超越再生短纖,隨後滌綸短纖的產量優勢不斷擴大,2019年棉型短纖中再生佔比下滑至30%左右,中空短纖中再生佔比下滑至70%左右。
棉型再生短纖產量萎縮明顯,未來滌綸短纖對再生短纖的替代將主要集中在中空短纖領域,替代空間逐步收窄。在政策驅動和環保意識提升背景下,作為循環製品的再生滌綸短纖的市場份額或逐漸穩定。
滌綸短纖期貨上市,再生關注度提升
首先,再生產品將得到更多關注。事實上,近兩年GRS認證企業明顯增多,以及歐盟再生循環計劃的不斷落實,高端RPET產品產量快速提升。再生市場的參與群體發生變化,規模企業不斷增多。滌綸短纖期貨上市有助於生產企業、貿易商及下遊企業為其生產經營提供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的手段和工具。也有可能導致傳統貿易方式發生轉變,現貨企業規避風險的手段將更加靈活多樣。而伴隨越來越多期現公司參與到滌綸短纖貿易中來,再生替代品也將得到更多關注。
其次,行業轉型速度將會加快。未來滌綸短纖現貨企業規避風險的手段將更加靈活多樣,疊加綜合實力的優勢,以及一體化趨勢下聚合成本的降低,滌綸短纖與再生短纖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再生企業長期虧損的情況下,落後產能逐步淘汰升級。A股上市的優彩資源、涉足再生的原生企業和國外大型化工企業的關注,都預示著未來再生市場轉型速度的加快。
再次,價格相關性或出現變化。滌綸短纖最為合成纖維第一個上期貨的品種,與原料PTA、MEG,替代品棉花及下遊產品棉紗的套利操作,將為企業更好的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未來化纖紡織行業期貨上市品種將繼續增多,對於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事實上目前棉型滌綸短纖與再生棉型短纖的合理價差已經降至低位,由於再生產品價格缺乏彈性,二者的相關係數已經開始下滑。未來再生滌綸市場的獨立性和差異化趨勢將更加明顯,關注重點是原生與再生的市場份額關係,而非以往的價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