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自從有了天文望遠鏡,天文學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伽利略製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之後,用它看向太空,刷新了人類原本的認知,推動了文明的發展。那望遠鏡究竟是咋看到那麼遙遠的星球呢?很簡單,是因為那顆星球發出的光線被望遠鏡聚焦並放大,直觀上就像是拉近了距離一樣,使肉眼可以直接看到它的模樣,當然這裡說的只是普通的光學望遠鏡,其它還有多種種類的望遠鏡,但不論是哪一種,本質上還是收集光線。

人的眼睛也是一樣的道理,也需要收集光線才能看到物體,既然都是收集光線,那好說了,光線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因為光也是有速度的,並不是瞬時傳播,所以,不論你看什麼物體,都有時間差,說白了,你看到的都不是實時的情況,而是過去,我們看到的都是過去。
比如說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遙的月亮,當你在夜晚抬頭看月亮時,你看到的月亮實際上是1.3秒之前的月亮,如果距離再遠一些,看到的太陽也只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而實時的太陽情況需要在8分鐘以後才能看到。這裡說個題外話,如果太陽突然熄滅了,不要著急,咱們還可以沐浴8分鐘的陽光,假如太陽突然被「外力」挪走了,不要著急,咱們地球還可以繼續安穩地公轉8分鐘,8分鐘之後,地球才會沿著公轉軌道切線方向飛出去,引力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看樣子與光傳播的道理是相似的呢。

2016年3月3日,哈勃超深場發現了迄今為止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星系GN-z11,根據光譜線的紅移值,經過計算可以知道觀測到的光線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134億年,換句話說,現在看到的它的模樣是它在134億年前的模樣,那時候宇宙大爆炸才剛剛過去4億年,可以說,看到的GN-z11星系算是宇宙中的嬰兒星系了,因為它在宇宙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出現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光線的傳播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你站在2000光年以外的星球上可以看到地球的話,那麼毫無疑問,你看到的就是2000年之前的地球,可是這樣的操作所需要的技術是現在的人類科技無法想像的,因為所需要的望遠鏡口徑會非常非常大,估計要比冥王星公轉軌道的尺寸還要大吧,這樣的望遠鏡連想都不要想,哈哈!
文/科學船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