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與磁性材料|沈保根——科學講壇

2021-01-12 網易

  

  以下是墨子沙龍「以『稀』為貴:稀土資源的儲備和開發」活動(2020年10月17日)沈保根院士的報告視頻和內容。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稀土與磁性材料,主要是稀土。稀土的相關話題非常寬廣,我們將以磁性材料作為重點,來介紹稀土為何重要,以及它的意義。

  稀土是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稀土被稱作「戰略性資源」,而磁與稀土是不可分割的,40%的稀土用途與磁相關。

  說到磁,我們知道任何物質都具有磁性,每一處空間都存在磁場。從大腦的磁場到宇宙空間中中子星的磁場,他們的強度相差了10^30倍。磁學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寬廣,我是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的,凝聚態所涉及的幾乎所有領域都與磁學相關。從應用的角度來說,磁性材料與磁技術的廣泛應用,關係到我們的工業、農業、國防。

  

  磁學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學科,迄今為止產生過的216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截至到2020年),其中32位與磁學有關。要談論稀土,我想重點談論稀土元素與鐵族元素材料的物理性質,以此來探討稀土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有人說它們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到了21世紀,稀土有關的產業發展得非常迅速,稀土的用途也非常廣泛。稀土元素跟磁、光、電等物理化學性質都息息相關。而且它的一些獨特性質被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新能源、軌道交通等諸多領域和行業。特別重要的是,對於中美、中歐關係,稀土資源會成為一個焦點,主要是因為它跟飛彈、雷達、潛艇、衛星這些國防應用有關鍵聯繫。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雖然我們的稀土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真正要做稀土應用的時候,反而把稀土出口出去了,到頭來一些技術還要被歐美卡脖子。從總書記一直到我們的基層研究人員,一直很重視這個問題,並且想要改變現狀。2019年,總書記視察贛州的時候,說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不可再生,要不斷提高研發水平,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由於稀土關聯甚廣,美國、日本、歐盟等都把稀土作為一個資源爭奪的核心,尤其是美國,不斷出臺一些戰略報告。一些重要的研究報告、清單,都是跟稀土有關的。他們希望不用自己的,用別人的,並卡別人的脖子。

  我國的稀土情況如何?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稀土的特點、優勢是資源豐富,在全球是舉足輕重的。早的時候,大家總說稀土是我們國家一個王牌,說我們有稀土,能不能在中美對抗的過程中,以稀土來反制。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只是稀土資源佔的總量比較多。

  早期的時候,我們認為我們的稀土儲量非常大,但實際上在2012年中國出臺了一個稀土狀況白皮書,其中提到,2009年我國的稀土儲量佔了世界的23%。美國也有不少稀土資源。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稀土的產量、出口、消費,都是世界第一。這對我們有利嗎?其實是一點都不利。我們以23%的儲量提供了全世界90%的市場供應,相當於我們把稀土資源賣出去了。

  這個狀況我特別覺得需要改變。在1950、1960年代,尤其是1960年代以後,在開採、冶煉、分離稀土這些方面長期性的積累,使得我們國家在這些方面有絕對的優勢,具有話語權。但我們主要還是賣原材料給別人。

  

  大家看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全球稀土分布報告, 70多個國家都有稀土,報告給出的稀土礦床非常非常多,全球將近800個稀土礦床。我們中國在其中佔的數量相對比較大。現在大家還認為稀土太稀嗎?其實稀土一點都不稀,稀土的儲量是非常豐富的。

  

  白雲鄂博礦區丁道衡塑像

  我國的稀土發現者應該是丁道衡先生,他在1927年的時候組織了一個中國和歐洲的西北考察團,發現了鐵礦。後來在鐵礦中發現了叫獨居石的礦石。自那個時候起,我們國家的稀土漸漸被發現。從發現到後來想辦法應用,形成了現在著名的白雲鄂博稀土礦,位於包頭。幾乎可以說,現在全世界稀土的絕大部分就是由包頭的白雲鄂博礦供應的。

  

  關於稀土礦床資源和原材料,請大家看上面這個圖。早期的時候,大家不太重視,一直到1960年代,美國人對這個事情特別重視。我們國家白雲鄂博礦發現利用起來以後,當我們的提純、冶煉水平提高了以後,白雲鄂博礦佔了世界上的非常大的份額和話語權。但是從那時起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直到2000年左右,基本上都是以資源為主:在那裡利用和開採。

  

  我國稀土分布的特點是「南重北輕」:北方是輕稀土,南方是重稀土。所謂輕稀土,就是鑭、鈰、鐠、釹這一類。白雲鄂博、山東的微山、四川的冕寧,基本上都是以輕稀土為主。南方五省,也有人稱六省或更多,以重稀土為主。釓、鋱、鏑、釤,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後面的鈥、鉺、銩,都是重稀土。重稀土是離子型稀土,實際上不是一個礦,現在的開採方式跟北方的輕稀土開採不一樣,造成了許多環境上的問題。

  我國的稀土資源雖然主要集中在剛才說的北方的包頭、山東、四川,還有南方的幾個地方,但在全國的22個省區都有分布。

  白雲鄂博礦的稀土儲量佔到全國稀土的83%左右,是第一大稀土礦。但許多礦都是共伴共生的,這裡鐵的含量很高,佔的比例也特別大,稀土一般情況之下只佔到6%到7%左右,四川的涼山大概3%不到,山東的微山8%不到。還有南方離子型的中重稀土,大概佔比也就是3%。但不要看南方的重稀土的含量這麼低,在全世界看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中重稀土,尤其是重稀土,在應用方面,尤其在一些關鍵的戰略性應用方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雖然量比較少,但是它的重要性,和其他的元素比起來更加重要。

  一個稀土礦中,稀土元素分布是不均勻的,而且跟鐵、鈮等伴生在一起。稀土有17個元素,許許多多都是混在一起。像包頭礦中,鑭和鈰這兩個元素佔了差不多3/4,其他的那麼多元素,包括重稀土只佔1/4。但是南方又反過來,重稀土又特別多。

  有時候,有多達70種元素混在一起。之前我們的開採利用率很低,主要是從中選鐵了。

  我們知道在包頭有一個包鋼,它就是從稀土礦裡煉鐵的。早期,煉鐵的時候,因為當時我們認識不高,就把好多稀土都扔在尾礦裡了。現在我們重視起來了。

  如果說綜合性利用的話,70多種元素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稀土以外,鈮、鈦、鋯,當然還有放射性的釷,如果都加以利用的話,在許許多多的領域都能夠起到作用。甚至於最後大家覺得再也沒有利用價值的廢渣,也可以把它做成微晶玻璃,在電力、化工、建築、冶金等方面得到應用。所以稀土礦資源是一個寶貝,它的所有的元素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的,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國家的國防建設發揮關鍵性的核心作用。

  我國稀土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稀土這麼重要,但是我們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一方面,總採收率還是比較低、現在的技術生態破壞還比較嚴重,汙染比較大。如果你去北方參觀一下,從一個礦裡把稀土挖出來,這樣還比較好。南方開採稀土就是在山頂上挖一個坑,把酸倒下去後,就在山底下接稀土。這樣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非常嚴重,因此我們的資源出口,在早期都是付出了重大的生態代價的。

  另一方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不高。如同我剛才所說,這麼多的元素,許多都沒利用起來。稀土尚且沒有很好地利用,其他的元素有的現在還扔在尾礦中。當然,我們最大的問題還是高端的產品不足,產品的附加值低。稀土賣給日本、賣給美國、賣給歐洲,他們開發了後端的技術,有的用的比我們還要好,這是我們面臨的嚴重問題。

  

  我們國家在稀土上,資源我們是領先的,環境問題是不少的,應用總體上是比較落後的。

  

  從上圖可以看到,稀土幾乎涉及任何一個領域和行業,20大行業門類中間的9個門類, 90多個大類中間的60多個大類,都是跟稀土應用相關的(關於這一點,不同的人看法可能不太一樣)。所以我們把稀土叫做戰略性資源,一點都不過分。

  

  在稀土應用方面,我們國家有很多開發區,但是它們大多還是進行前端開發(資源的開採利用),聚焦於後端應用的還是不夠。

  

  現在我們要解決什麼?

  從原材料開始,稀土原材料採礦、選礦、冶煉、分離,這是最基本的需要。然後我們拿原材料做成新材料,磁性、光學、催化等等,這就上升一點,價值高一點。再把這個材料做到元器件,然後再到終端的應用。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走向終端應用。為了做好這樣一件事,中國科學院在江西贛州要建稀土研究院。

  

  稀土從資源角度來說這麼重要,但問題也不少,那麼怎麼把資源利用好,把材料做得更好,應用做得更好,它到底涉及到哪些重要的領域?從我自己的專業領域出發,我來舉幾個例子,主要是講稀土磁性,特別是永磁性。

  稀土磁性(永磁)材料與應用

  稀土元素有一些獨特的特點,這與它的電子組態、能級、自旋軌道耦合、磁矩大小,還有稀土元素和過渡族元素的組合等等有關,有的性質產生的效果是獨一無二的。

  根據它的一些特點,可以產生許多特殊材料,比方說可以做成非晶的材料、做成結構穩定的材料、可以伸縮的材料,可以製冷的材料,還有信息產業中間用的吸波材料等等。我們稱之為「稀土磁性材料」。

  

  從功能性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材料可以做儲能還有換能,比方說機械能和電能互相轉換,磁能跟熱能轉換,還有信息存儲傳輸。尤其是信息存儲方面,也就是磁性的存儲,到目前為止的用量非常大,全世界70%的儲存信息是用磁存儲的。我們計算機中的硬碟是很典型的例子。還可以利用它做高頻性能的材料,後面還會講到。

  

  從應用方面來看,它跟能源,尤其是清潔能源和高效動力(我們叫磁動力)、衛星通信、無人機械,還有城鄉醫療健康、固態製冷等等直接相關。

  

  所有的磁性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是什麼?就是永磁材料。我們兒童拿的一塊吸鐵石,就是一種永磁材料。當然自然界中間也有永磁材料,比如四氧化三鐵。但是如果用稀土來做,永磁體性能就可以非常好。這樣的材料不是用來吸著玩的,它的用途非常廣泛。到現在為止,在稀土的應用中,新材料領域佔到60%以上,永磁又在新材料中佔應用的60%以上。所以說到稀土的應用,我們說40%的開採出來的稀土都用於做永磁材料。

  我們是一個稀土永磁大國,原來我們的水平很低,但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佔了全世界總產量的85%,有的人認為還要更多。這麼大的產量裡,原來我們做的主要偏中低端,現在我們已經轉向高檔汽車、電子轉向、核磁共振成像等等的高端領域。甚至我們做的磁體,現在供應了美國一些非常重要的領域,包括他們一些核心領域。現在我們認為我們國家已經是稀土永磁的一個生產、加工出口大國,但是在這個領域我們還算不上一個強國。

  永磁材料領域,我們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繼續提高性能,二是對各種元素高效均衡利用,特別是把低成本的鑭和鈰用起來,使稀土資源的應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最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稀土磁性材料極其重要,「沒有磁性材料就沒有現代化國防」,因為雷達、制導、電子戰、艦船都要用到磁性材料。從陸軍、海軍、空軍、炮兵,現在電子對抗都用信息戰,都需要這樣的材料。這下圖就可以看到,美國的坦克、戰艦等都用到了這樣的材料。

  

  永磁電機等應用

  大家不要小看永磁電機。現在廣泛應用的大多數是線包電機,比永磁電機的效率差很多。如果永磁電機的效率能夠提高三個百分點,如果我們新增加的電機都是永磁電機的話,節約的能源將等同於一個三峽發電的總量,是非常可觀的。

  最近我們還新開發出來一種永磁電機結構,電機中間沒有了線包,完完全全用永磁材料,做成轉子或者定子電機。這樣一來,效率提高了,並且重量降低、體積縮小。效率最高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八點幾。這非常非常重要,現在我們國家可以實現這樣的技術。

  

  那麼這種技術有什麼應用?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風力發電,我們看到的一個風車的葉子最長的甚至可以達到幾十米到100米。如果用永磁電機把體積縮小,帶來的安裝成本下降、維修方便都會非常重要。特別是應用到海上風力發電,如果體積減少,尤其是中間永磁電機的部分,那就會帶來很大的方便。這就是目前的新技術。

  

  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要跑得快、跑得遠,需要永磁電機作為驅動電機。可能這一項技術實現以後,汽車就跑得更好。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往往是400公裡左右,能不能到500公裡、600公裡?我想這完全有可能,那就要把永磁體技術應用上。

  

  還有我們的C919大運輸機,這裡也有永磁體的應用,比如說起落架的回收,還有一些運動部件。

  

  軌道交通,它是驅動電機使用大戶。如果以後我們把線包都取消掉,我們就完全可以用這樣的一些新的技術來推進350公裡/小時的高鐵。

  

  我知道上海有電磁的磁懸浮列車,永磁其實也可以用來做磁懸浮。在江西贛州那裡有一個學校,他們做了一個試驗,就是懸掛式的磁懸浮,當然也可以做軌道的,完完全全用永磁體實現磁懸浮。像這樣的開發都用到我剛才說的永磁材料。

  

  永磁在大科學裝置中也有廣泛的應用。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它裡面的好多磁鐵都是電磁體。但是以後的建設,比如說北京再要建散裂中子源的話,他們現在正在考慮用一些永磁。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裝置建起來了以後的耗電量非常大,一個裝置的運行,一年的電費達到幾千萬,一個億,甚至更多。如果說一部分使用永磁材料的話,運行的大科學裝置的能源成本就會大幅度的縮減。

  

  另外,永磁材料還可以用在醫療方面,以前可能不為人知。外科手術用了永磁這樣的技術以後,可以大幅度地節約時間。比如原來一個外科手術需要30分鐘,用了永磁技術以後10分鐘就可以完成了,而且癒合要比原來好得多。這樣的技術都是我們國家開創的。這一幅圖是西安交通大學呂毅教授給我的,他們現在做的永磁在醫療方面的應用在全世界非常領先。

  稀土高頻磁性材料與應用

  除了稀土永磁,還有一類材料叫稀土高頻磁性材料。這樣的材料,它可以應用的「頻段」非常高。剛才我前面介紹的永磁材料,用的稀土元素是以鐠、釹、鋱、鏑這一類為主,剛好高頻磁性材料可以用釔、鑭、鈰這些成分,實現稀土資源的綜合、平衡、高效、節約利用。從稀土元素的運用角度來說,高頻磁性材料在平衡利用,高效利用,節約利用方面有非常大的優點。

  高性能的高頻材料主要應用在5G通訊、物聯網領域。尤其當工作頻率要求越來越高,現在甚至希望達到6GHz左右時,這些電子元器件的性能要求也相應提高。現在我們的手機做得很好,但是元器件多數還是依賴進口。那麼能不能用我們的稀土材料使得這些元器件應用的頻段更高,這是一個努力的方向。高性能的高頻材料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比如說天線、電感、電磁兼容、吸波材料、隱身等等。它們的市場佔有率也非常高。

  現在我們5G手機,它的應用頻率一般在3GHz左右。之後我們一定要把體積越做越小,並且帶寬還能增加。現在為什麼要開發稀土高頻磁性材料呢?原來我們用鐵氧體做磁性材料,鐵氧體材料工作頻率超不過3GHz,相對稀土高頻磁性材料而言要低很多。稀土面向異性材料的優點是飽和磁化強度高,磁化強度大,因此工作頻率理論上可以非常高。理論上能夠達到20GHz,但實際上目前我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但是從理論的計算的角度它是能夠實現的,因此這是一個我們努力的目標。

  所以,稀土的高頻磁性材料同永磁材料一樣,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對信息通訊,尤其是在國防安全、航空航天兩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另外,這些材料的開發,可以平衡有效利用我們的稀土資源。

  磁製冷材料與磁製冷技術

  「製冷」這個詞家喻戶曉,製冷相關的材料和技術使用得非常非常多。有人說,製冷佔我們國家GDP的5%左右。5%是非常大的數,這足以說明它涉及的面非常廣。製冷不僅與日常應用密切相關,還跟科學研究、工業生產,甚至交通等領域關聯緊密。

  

  舉個例子,天然氣液化。大家知道「西氣東輸」項目,如果只有一個大氣田,鋪根管道是合理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們有大量的氣田,它們是星羅棋布的,之間互不連通,鋪設管道成本太高。還有海上的天然氣資源,如果開發海上天然氣,怎麼運輸天然氣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運輸天然氣需要液化天然氣,這就涉及到了製冷,也就是把天然氣液化以後用船運輸回來,再還原成氣體。我們原來沒有這樣的技術的時候,天然氣的運輸是個難題。

  在航空航天(我們現在要建國際空間站)、軍事、低溫系統領域,製冷技術的應用就更多了。還有熱核聚變實驗堆,它也需要低溫製冷。在醫療領域,製冷技術的應用也至關重要,比如人體器官的冷凍,甚至於在低溫下生命體的有效保存。

  在科學研究領域,我們大量的儀器都需要製冷技術,我們每一臺主要的測量儀器中,基本上都涉及低溫製冷。

  為什麼需要磁製冷?

  製冷的用途這麼廣泛,現在用得好好的,為什麼還要去開發磁製冷?傳統的製冷有這麼一個問題:用到的工質會產生溫室效應。之前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製冷劑叫氟利昂,氟利昂破壞臭氧層。我們國家要參與的幾個協議,從理論上來說,宣布到2025年,全球要禁止使用氟利昂。往後我們要逐步減少使用氟利昂的替代工質,越來越少地使用強溫室效應的材料。而且我們不能把製冷停下來,這是停不了的。比如說乘飛機,沒有製冷怎麼行?汽車沒製冷,家裡沒有製冷都不行,那就得使用替代的辦法。

  而磁製冷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穩定可靠。我們現在製冷系統最大挑戰就是要解決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這樣的一些問題。還有,製冷系統得整天開著,空調在夏天也一直工作,因此要克服能耗高、噪聲大等弊端。如果用磁製冷,這些問題就會得到非常好的解決。

  但是要做磁致冷,就需要用到一些特殊材料。磁熱效應發現得很早,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在低溫環境下的磁製冷也做得非常成功,那麼能不能做室溫的磁致冷?我們的冰箱、空調能不能用這個技術?

  1970年代,美國人用稀土中的釓做材料來實現室溫磁製冷。他們做了一個樣機,但這個樣機不能實際使用。直到2000年左右,一級相變材料的發現推動了室溫磁製冷的研究和發展。

  一般材料都是二級相變的,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合成出一級相變的稀土磁性材料LaFeSi。這是目前最有優勢的室溫磁製冷材料,這個發現後來催生了國內外許許多多的課題組這方面的研究。

  以上是室溫製冷,還有低溫製冷,磁製冷在其中也有關鍵應用。在科學研究領域、軍事領域、航空航天,以及民用領域,都已有應用或有應用前景。

  在低溫製冷材料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新材料,叫銩銅鋁。它的相變溫度特別低,是到現在為止,磁製冷材料中我們能夠找到的最低的一個相變溫度。如果把這樣的材料用到制冷機中,我們現在複合的一種制冷機,做到了頻率0.6的時候,最低溫度到3.9K。這已經是往前走了一大步了。

  中科院理化所團隊後面還要把它一級一級接起來,混合工質、脈衝管、磁製冷、絕熱去磁,最終的目標是做到50mK。50mK已經是很低了。

  

  我們開展這項工作主要是因為現在有個目標,我們國家要在阿里地區建一個引力波探測設備。阿里一號是建在地面上的,正在建設中。如果溫度降得不夠低的話,解析度就會受影響,如果我們能夠做到50mK,就能把解析度提高一個數量級。我們還可以想辦法把溫度降的更低一點,可能能夠做到10mK,看應用平臺的要求。

  

  還有空間軟X射線的探測,我們國家擬建的HUBS衛星,也需要50mK的低溫。除此之外,量子計算領域中也需要這樣的一些製冷裝置。

  製冷主要有兩種手段,一個是稀釋製冷,另一個是磁製冷,即一級一級的絕熱去磁達到製冷目的。現在,我們和武漢理工大學提出熱電磁多功能這樣的一個想法。熱電材料原來都是迴避磁的,後來發現熱電材料如果跟磁的元素結合起來,就能產生一個特殊的性質,還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那麼有沒有可能把熱學、電學、磁學這三方面聯合起來?磁熱效應,就是剛才我講的,利用這個效能去做室溫的製冷設備。磁電效應以前用得很多,熱電獨立用的也很多。這樣幾個現象,我們怎麼能夠把它們聯繫起來,即熱電磁,這是一個新的提法,我覺得應該是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稀土固態製冷」,也是研究上需要我們發展的方向。稀土固態製冷需要實現工程化、模塊化,一旦實現,有望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沈保根: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高技術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技委主任等職。長期從事磁學與磁性材料研究工作,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物理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等。

  演講者 | 沈保根

  文字整理 | 馬瀟漢、王佳

  排版 | John

相關焦點

  • 稀土和釹鐵硼磁性材料是什麼關係?
    稀土是釹鐵硼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比如稀土永磁材料。也就是說稀土可以做成磁性材料來應用。稀土永磁材料是將釤、釹混合稀土金屬與過渡金屬(如鈷、鐵等)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壓型燒結,經磁場充磁後製得的一種釹鐵硼磁性材料。
  • 新刊上線 稀土永磁材料
    《Engineering》2020年第2期發布了「稀土永磁材料同時,「先進材料和材料基因工程」「綠色化工」等專題也有論文上新。
  • 2020年我國磁性材料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稀土永磁材料前景較好
    近年來,我國磁性材料市場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了磁性材料生產大國。鐵氧體永磁材料產量下滑能對磁場作出某種方式反應的材料稱為磁性材料。按照物質在外磁場中表現出來磁性的強弱,可將其分為抗磁性物質、順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反鐵磁性物質和亞鐵磁性物質。鐵氧體磁性材料為磁性材料的重要分支,2015-2019年中國鐵氧體永磁材料和軟磁材料產量總體呈較為波動態勢。2019年我國鐵氧體永磁材料產量為52.81萬噸,同比下降3.17%;鐵氧體軟磁材料產量為26萬噸,較2018年保持平穩。
  • 第25屆國際稀土永磁與先進磁性材料及其應用大會在北大舉行
    2018年8月26-30日,第25屆國際稀土永磁與先進磁性材料及其應用大會(The 2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are-Earth and Future Permanent Magn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REPM 2018)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舉行。
  • 都有為院士張裕恆院士作客寧波材料所磁性材料及應用論壇
    都有為院士張裕恆院士作客寧波材料所磁性材料及應用論壇 2014-12-10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稀土功能材料2035發展戰略研究「稀土永磁材料部分節選」
    朱明剛,孫旭,劉榮輝,徐會兵.稀土功能材料2035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20,22(05):37-43. 本文僅節選了稀土永磁領域的相關章節,如需全文PDF版本,請到公眾號後臺留言,聯繫我們的編輯索取。
  • 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效果圖新鮮出爐
    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於2020年1月10日在江西贛州正式掛牌成立。目前,稀土研究院正在整合中國科學院和江西省近二十個單位的科研力量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院士沈保根擔任首席科學家。作為國內唯一專注於稀土科技創新的國立科研機構
  • 浙江省寧波市稀土磁性材料產業穩健向好發展
    【鋁道網】2017年浙江省寧波市稀土磁性材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7.83億元,比2016年增長9.68%,出口交貨值26.52億元,同比增長3.51%
  • 磁性材料
    點擊進入找磁材小程序,500+稀土永磁供應商為你報價
  • 磁性材料放心測——飛納電鏡在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稀土永磁材料是將釤、釹混合稀土金屬與過渡金屬(如鈷、鐵等)組成的合金,是現在已知的綜合性能最高的一種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的磁能積、矯頑力、剩磁等性能都顯著高於鋁鎳鈷合金、鐵氧體磁鐵等。稀土永磁可以產生超過 1.4 特斯拉的磁場,而傳統鐵氧體磁鐵可產生的磁場強度大約只有 0.5-1 特斯拉。稀土永磁按照組成主要分為兩種:釹鐵硼磁鐵和釤鈷磁鐵;按照製備工藝主要分為燒結磁體、熱壓(熱流變)磁體和粘接磁體。稀土元素具有鐵磁性,像鐵一様可以被磁化變成永久磁鐵,但純稀土元素居裡溫度比室溫低,只有在低溫下才能保留磁性。
  • 新材料研究熱點:稀土高分子材料
    稀土高分子材料在發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最主要包括:螢光材料、雷射材料、選擇吸收光材料、光學樹脂等。將稀土金屬引入聚合物,製成的光學塑料有許多特性,能使材料折射率、拉伸強度、抗衝擊能力和表面硬度等得到提高。因此可以用作各種螢光材料、雷射材料、選擇吸收光材料、放射線防護材料、磁性記錄材料以及利用其化學性質對聚合物進行改性等,隨著含稀土透明樹脂研究的不斷深入,其必將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科大一天聘請3位院士,沈保根接任物理學院院長
    九月十八日,中科大一天之內引進了三位院士,分別聘請中國科學院沈保根院士任物理學院院長,聘請中國科學院歐陽鍾燦院士任物理系主任,聘請中國工程院李天初院士任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主任。新任物理學院院長沈保根院士
  • 2020年中國磁性材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各種門類磁性材料產量均居...
    近年來,我國磁性材料市場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了磁性材料生產大國。能對磁場作出某種方式反應的材料稱為磁性材料。按照物質在外磁場中表現出來磁性的強弱,可將其分為抗磁性物質、順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反鐵磁性物質和亞鐵磁性物質。鐵氧體磁性材料為磁性材料的重要分支,2015-2019年中國鐵氧體永磁材料和軟磁材料產量總體呈較為波動態勢。2019年我國鐵氧體永磁材料產量為52.81萬噸,同比下降3.17%;鐵氧體軟磁材料產量為26萬噸,較2018年保持平穩。
  • 稀土納米材料——這種材料極具潛力!(上)
    一方面在材料體系上更多地趨向於稀土複合材料;另一方面,在形態上更多地集中於低維和功能晶體材料。特別是隨著現代納米科學的發展,將納米材料所具備的小尺寸效應、量子效應、表面效應和界面效應等與稀土元素獨特的電子層結構特點相結合,稀土納米材料呈現出不同於傳統材料的許多新穎的性質,更大限度地發揮稀土材料的優異性能,並進一步拓展其在傳統材料領域和新型高科技製造領域的應用。
  • 第12屆全國磁學和磁性材料會議召開
    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物理學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稀土學會、中國計量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聯合主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電子學會應用磁學分會承辦的 「第12屆全國磁學和磁性材料會議」於11月16日至21日在福建武夷山市舉行。共330餘人參加了會議。
  • CMF實驗室 | 磁性材料
    ,既讓人愛,又讓人恨,那就是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是應用廣泛、品種繁多的重要功能材料,按應用類型可以分為軟磁、永磁等材料。實用中,永磁材料工作於深度磁飽和及充磁後磁滯回線的第二象限退磁部分。常用的永磁材料分為鋁鎳鈷系永磁合金、鐵鉻鈷系永磁合金、永磁鐵氧體、稀土永磁材料和複合永磁材料。軟磁材料,具有低矯頑力和高磁導率的磁性材料。軟磁材料易於磁化,也易於退磁,廣泛用於電工設備和電子設備中。應用最多的軟磁材料是鐵矽合金(矽鋼片)以及各種軟磁鐵氧體等 。
  • 磁學研究所:磁性材料已成為關鍵功能材料
    稀土永磁產量方面,2017年,全國稀土永磁產能約30萬噸,產量約13萬噸,銷售量佔全球85%以上。  工業體系離不開磁性材料,磁性材料被稱為國家工業基礎。這體現在,磁性材料應用的覆蓋範圍極廣,涵蓋家電、汽車、計算機、通訊、醫療、航天、軍事等領域,是電子行業重要的關鍵功能材料。
  • 稀土永磁材料研究應用 我國應如何利用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的優勢?
    相比傳統的合金化元素添加方法,晶界擴散法可以用更低的Dy,Tb重稀土用量獲得高矯頑力磁體。②晶界調控技術晶界調控是另一種有效提升矯頑力的技術方案。通過配方和工藝的調整對晶界相進行調控,有望降低晶界相的鐵磁性或使其轉變為非鐵磁性,從而起到更好地降低或去除晶粒之間磁性耦合的作用,使內稟矯頑力在現有水平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 每周一磁:磁性材料
    根據物質在外磁場中表現出的特性,物質可分為順磁性物質、抗磁性物質、鐵磁性物質、亞鐵磁性物質和反鐵磁性物質五類。鐵磁性和亞鐵磁性物質為強磁性物質,抗磁性和順磁性物質為弱磁性物質。通常所說的磁性材料一般是指強磁性物質,是在外磁場中有較明顯的磁化反應的材料。
  • 「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香山科學會議在京召開
    2016年2月23~24日,香山科學會議第553次學術討論會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此次會議以「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為主題,潘建偉教授、沈保根研究員、李樹深研究員和俞大鵬教授擔任會議執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