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巖桐又稱六雪尼,落雪泥是苦苣苔科,大巖桐屬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地上莖極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葉對生,肥厚而大,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有鋸齒;葉脈間隆起,自葉間長出花梗。花頂生或腋生,花冠鍾狀,先端渾圓,5-6淺裂色彩豐富,有粉紅、紅、紫藍、白、複色等色,並且有單瓣重瓣之分,大而美麗。蒴果,花後1個月種子成熟;種子褐色,細小而多。除原生品種以外還有許多園藝品種,因其園藝品種適合溫室栽培,而且其花姿高雅,花色搭配獨具一格,所以被譽為「溫室女王」。中國大巖桐的引種主要在20世紀30年代,由在南京的金陵大學農學院和中山陵園紀念植物園從美國引進。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植物園才正式引種試種,原產巴西。性喜溫暖、溼潤、半蔭、忌強光直射和富含腐殖質的疏鬆、肥沃偏酸性沙質土壤環境生長。可用播種,分球,枝插,葉插,芽插繁殖。
大巖桐適宜的生長適溫是10-25℃。不同的季節又有不同的要求,1-10月間為18-25℃;10月到第2年的1月10-12℃。適宜的溫度,可使葉片生長繁茂、碧綠,花朵大而鮮豔。當植株枯萎休眠時,將球根取出,藏於微溼潤沙中。
大巖桐為半陽性植物,平時要適當遮陰,避免強光直射。冬季幼苗期應陽光充足,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夏季必須放在通風、具有散射光的蔭棚裡精心養護。生長期光照不能太強,否則會抑制生長。開花時宜適當延長遮陽時間,利於延長花期。冬季休眠期盆土宜保持稍乾燥些,若溫度低於5℃、空氣溼度又大,會引起塊莖腐爛。在夏季,高溫多溼,對植株生長不利,需適當遮蔭,要放置在蔭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否則極易引起葉片枯萎。供水應根據花盆乾濕程度每天澆1-2次水。
大巖桐花、葉生有絨毛,一旦沾上水滴,極易腐爛,因此忌向花、葉上噴水。最好使用浸水法澆水。平時澆水要適量,過多極易造成塊莖腐爛,葉片枯黃,甚至整株死亡。夏季高溫階段,每天澆水1-2次。空氣乾燥時要經常向植株周圍噴水,增加環境的溼度。澆水要均勻,不可過幹過溼,忽冷忽熱。開花期間必須避免雨淋。冬季的盆土要乾燥一點。
大巖桐喜疏鬆、肥沃而又保水良好的腐殖質土壤。宜用富含腐殖質、疏鬆的微酸性土壤栽培。常用1份珍珠巖、1份河沙和3份腐葉土加少量腐熟、曬乾的細碎家禽糞便配製。從展葉到開花前,每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機液肥,花芽形成後需增施磷肥。施肥時切不可沾汙葉面。每次施肥後,要噴清水1次,保持葉面清潔。水滴不宜長時間滯留葉片,否則會使葉片腐爛。從葉片伸展後到開花前,每隔10-15天應施稀薄的餅肥水一次。當花芽形成時,需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
為了促進大巖桐多開花、開好花,必須養好根系。大巖桐根系纖弱,呈毛細狀,不耐水漬和粘重土。栽培用土應選用疏鬆透氣利水的栽培介質,如腐葉土、珍珠巖、泥炭、鋸末(已腐熟)、蛭石、松針、種菇廢料(已腐熟)等,肥料可用麻醬渣(已腐熟)、禽糞及複合肥等。播種用土,以素土較好,如泥炭和蛭石等。尤其是苗期,肥分越少越好,以免出現肥害(可以通過淡肥勤施的方式來完成)。
大巖桐開花時,如果花朵四周的葉片妨礙花的開放,可根據需要剪掉其中部分葉片或將相關葉片剪掉半張,使花朵全部集中開放於植株頂部,形成一團花束。安全越冬入冬以後,將大巖桐種球(塊莖)保留一段無葉莖幹(約3-4釐米長)並及時沙藏,保持溫度不低於5℃。越冬期間,沙上不能太溼,以防球莖腐爛。如沙土過幹,應酌情噴灑少量清水,以防塊莖幹癟。待到春暖花開時節,球莖發出芽來,根據需要酌情選留2-3個位置適當、高矮協調且飽滿健壯的新芽,隨之挖出種球移栽上盆,進入正常養護。
大巖桐花語為&34;,代表欣欣向榮的追求精神,擁有典雅端莊的氣質。植株小巧玲瓏,葉茂翠綠,花朵奼紫嫣紅,園藝品種繁多,有藍、白、紅、紫和重瓣、雙色等品種,是著名的室內盆栽花卉。開花時間長,美麗柔軟的鐘狀花,是佳節點綴和裝飾室內及窗臺的理想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