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智己」憑什麼成功?

2021-01-15 第一電動網

此前專訪某造車產品高級經理,對方的一句話令我感觸頗深,「如果現在還有電動車車企,宣傳標語還是底盤如何優異,便已經與這個時代嚴重脫節。不管你承不承認,未來的汽車行業一定是由數據驅動、軟體定義的。」


目前看來,這一趨勢正在現實層面加速升溫,在中國市場尤甚。一方面,一系列補貼、限行政策的強勢推進,旨在將中國培育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另一方面,作為互聯應用技術大國,中國已在智能化方面對傳統汽車強國德國和日本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一批本土新創汽車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受到投資者的強烈追捧。在昂揚的市場氛圍下,它們正集體向智能化和高端化發起衝擊。最新的例證是,由上汽集團聯手浦東新區、阿里巴巴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智己汽車」。外界普遍認為,這一品牌的出現將在技術、資金和商業模式上為該賽道打開新局面。

而在更大的層面上,「智己汽車」的出現也在強化一個事實:中國本土車企幾乎一致認為,這將是改寫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政策落地,電動化加速

2020年中國車市上演「冰與火」的一幕。國內車市受疫情衝擊,不可避免的持續下滑,但新能源板塊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依然逆勢上揚。據乘聯會12月份的數據顯示,1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為17.5萬輛,同比增幅為122.6%,11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6.9萬輛,同比增長136.5%;1-11月累計零售銷量為90.3萬輛,同比增長2.7%;11月批發銷量為18萬輛,同比增長128.6%,累計批發銷量達96萬輛,同比增長5.7%。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市場核心增長點已成為行業共識。


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享的消息,通過新能源的轉型,使新能源成為增量核心增長點,推動汽車強國與新能源產業體系化發展得到強勢推動,對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上述觀點得到了政策層面的印證。國務院辦公廳11月2日正式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20%,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作業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政策定調堅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信心。

政策的背書點燃了資本的熱情。近期,中國新勢力三強在資本市場的風光無兩,雖然銷量仍處在起步期的階段,但它們的市值已達到了可比肩傳統車企巨頭的水平,這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它們的新業態模式和未來成長空間的肯定,即便它們當中絕多數尚未盈利。

新能源汽車的大勢所趨已成為行業共識。手握豐厚資源的行業巨頭紛紛入局,智己汽車亦是其中之一。

大樹 「濃蔭」,厚積薄發

無論特斯拉也好、蔚來也罷,公司建立之初,均經歷了極致黯淡的階段。產能危機、召迴風波、股價「跳水」背後,反映出新創車企,面臨波譎雲詭的市場環境,抵禦風險能力的不足。智己汽車作為後來居上的「新勢力」,多了一份背靠大樹下的從容,這其中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始終佔據國內汽車行業頭把交椅的上汽集團。


上汽集團60餘年的專業造車經驗、深厚的技術積澱、完善的零部件體系、全球化的布局、充足的資金儲備、豐富的合作資源,為智己汽車構築了最堅實的基礎。

作為汽車行業龍頭,上汽集團持續投入電動智能化研發,在電動、智能汽車核心技術方面自身具有深厚基礎上,兼容並蓄,遴選行業內頂級合作夥伴,構建全產業鏈的強大優勢,從前端供應到後端服務,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力。

上汽與阿里在車聯網系統和新零售方面的合作,與英飛凌合資設立IGBT核心部件公司,與寧德時代在新能源電池上形成產業聯盟,以及與中移動、華為等在 5G 技術方面的合作等,帶來廣泛而強大的產業網絡。

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從產品力的競爭上升的品牌力的競爭。近年上汽傾力打造智駕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網絡安全和軟體五大創新中心,構建更具吸引力的智能網聯生態體系,進而提升智己汽車的品牌競爭力。


數據驅動,打造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

按著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所說的「四個輪子、兩排沙發」的思路,在過去很長時間裡,不論是國有還是民營汽車公司,都沒有能夠實現品牌向上突破。某種程度上,這是受限於自身體系建設的結果。

早在智己汽車品牌公布前的內部溝通會上,官方就對上述痛點進行提前規避。「上汽集團需要新載體來實現創新轉型,L項目(智己汽車的內部項目代號)一定要創立全新的企業運營模式。不是小改小弄,是在體制、機制方面進行大規模的、底層的創新。」

這家汽車科創公司決心與傳統的企業形態作出切割,向數據生態和用戶社群時代演化。立基於此,智己首創了未來公司形態,以用戶數據驅動價值創造,與用戶共生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


這意味著該公司的用戶將成為企業研發、生產、製造、營銷等全業務鏈的驅動者,日常用車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都將通過AI人工智慧自動化處理,推動產品迭代、品牌塑造。與此同時,智己汽車藉由與用戶的數據交互,構建起與用戶共生的全新企業生態,每一位用戶都與智己汽車共同成長,並分享成長中共同創造的專屬價值。

「從未來看今天,智己汽車的運營模式將建立與用戶的深度數據交互,構建與用戶共生的全新企業範式,每一位用戶都將是智己汽車的創造者,自然也應該成為企業價值的分享者。」智己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機制創新另一層面,在於構建開放的資本結構。通過與浦東新區的戰略合作,以及後續結合業務的拓展,包括與阿里在內的網際網路企業、科技公司、出行平臺等開展深度合作,智己將引入更多社會資本,構建更加開放的資本結構。

與此同時,新公司將打破原有汽車企業重資產運營的傳統模式,更加專注於技術創新研發和應用,通過整合利用上汽及其他夥伴在研發、製造、營銷等領域的優勢資源,打造全新的運營模式。目前已經成立的智能出行研究院,將通過整車研發中心作為「橫軸」,對數據驅動中心、智能駕駛中心、以及前瞻造型中心實現「業務貫穿」,打造「一橫三縱」的國際研發體系。


換言之,相比於傳統車企較為繁瑣的管理流程,智己汽車將會使用一種愈發「扁平化」的方式,打通各個環節,實現面對市場的高效應變。

正如文題所言,「智己」憑什麼成功?背靠上汽集團,這家科創車企在技術、資金和商業模式上顯然具備了其他車廠難以企及的起步高度。而從智己汽車自身的規劃來看,與那些轟動一時卻黯然退場的「失敗者」不同,其發展過程更多了一份理性與清醒。

文/崔力文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34149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好理解,看字面意思就知道了,老師們通常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牛頓的自謙,意思是只有謙虛,才能獲得成功,才能看得更遠。
  • 智己汽車全球首發 起步就已經站在巨人肩膀上!
    1月13日,智己汽車品牌於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首批兩款新車同步亮相,代表著這一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順利啟程。由上汽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和張江高科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立足於當下把握住了最好的創業時代,可以說起步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選擇MK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容易成功
    選擇MK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容易成功!服裝創業由來已久,但是輕奢女裝項目還只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在為數眾多的輕奢女裝創業品牌當中,MK輕奢女裝項目佔據了市場的很大一部分份額,所有加盟MK服裝的加盟商都會體驗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覺。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科學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理解,《聲臨其境》這樣的做法我們不約!
    但是只要是節目就有黑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這是必然的,但是《聲臨其境》節目組這樣的做法確實讓人不服氣,有失公平!最新一期的《聲臨其境》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這期請來的嘉賓有鄭凱、婁藝瀟、張若昀、還有專業配音演員邊江。這期節目可能是惹黑的開始。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牛頓天性孤僻,在學校時就獨來獨往,即使上了大學仍對讀書以外的活動敬謝不敏,就連宗教也是信奉反對三位一體的非正統教派。雖然是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孤鳥,他的天才洋溢仍讓他在24 歲時就成為劍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在兩年後接任崇高的盧卡斯講座教授一職。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事實上,斯託克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劍橋大學前一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可以用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形容。 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數學家包括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葉、泊松和柯西等,他們均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由此可見做學術研究不僅需要像佩雷爾曼那樣的獨立鑽研的精神,也需要前輩的指引。
  • 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原標題: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辦學的成功離不開對教師的嚴格把控。「我們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優勝劣汰』。」王闊說,「學校從來不會擔心員工流失,因為一所好學校是很容易吸引優秀教師加入進來的。這些新鮮血液的融入,會促使整個教師隊伍向上提升。如果始終是同一批老師,在缺乏競爭壓力的情況下,會延續同樣的授課方法,久而久之,老師的能力水平也就固化了。優勝劣汰原則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可以從根本上避免這個問題的出現。」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點擊上方文字關注「婷婷隨筆」圖片來源:攝圖網全文共1254字,閱讀需要4分鐘名人語錄: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是怎樣的,就好比一句老話所講的一樣,你的出身並不決定你往後的一生。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職場的你需要知道這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我的第二條職場黃金律。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平臺的能力附加給你,把精英的氛圍環繞與你,把大企業的合規合法要求強化於你。這好比在最初你還是白紙的時候,就工工整整地寫下格式要求規範行文,不至於被後面的各種誘惑迷失了方向、蒙蔽了雙眼。年輕的職場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看過、體驗過,終身受益匪淺。那麼有人說,如果我的能力達不到上面說的三點,是不是就無法做出選擇?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之前有這樣的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別樣的風景和世界,那麼站在商業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什麼呢?對於目前的支付市場來說,你看到的一定就是它,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國家的一些列政策,讓它悄然而來,進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熊出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莫要忘記自己腳下的路!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但不要迷戀高處的風景,那裡暫時不屬於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走著自己的路,終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成長成巨人,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熊出沒取得的成就熊出沒系列動畫從2011年至今,獲得了至少14項獎項,2014年正式推出電影,票房數據很不錯的。
  • ...家是站在100年前的巨人肩膀上,但網絡作家是站在昨天巨人的肩膀上
    11月16日,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首屆全球原創論壇上,全球內容生態開放平臺正式發布,海內外網文企業代表分享產業實踐成果,行業專家圍繞「網絡文學如何促進全球文化聯結」,對中國網文出海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 紅芯瀏覽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包」吧!
    我們也是尊重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高婧,「紅芯」聯合創始人。原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就是把巨人的產品打包幾層拿出來賣嗎?漢語詞彙「創新」的詞義,就是反反覆覆被這樣的人、這樣的公司一點一點地汙染的。過去把別人的成果拿過來,改動一點點就叫做「微創新」,大家慢慢見怪不怪都認了;現在加一層皮膚連裡面文件名都不帶改的都敢說自己是創新了,所以這次該叫什麼?打包式創新?換皮式創新?
  • 談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寫作不是生來就會,而是慢慢學習、日積月累才可能有一點小成就的過程,在科學領域上,牛頓會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字領域上,高手會說自己曾經是「抄手」。怎麼說自己是「抄手」,因為這不是在說自己喜歡抄襲,不是孔乙己口中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而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進行為我所用,助我所長的反覆咀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反覆咀嚼,大丈夫有所抄、有所不抄的堅持,那就談談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這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讓我豁然開朗,並立即買了一本筆記本,在第一頁就寫下了這篇讀後感,想來因小學初中作文寫過太多形式上的讀後感,寫這一類作文形式的文章一直讓我深惡痛絕,以至於相當長的時間裡面我都不願意在讀完一本書之後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和觸動,但這一次讀完這本書,我很順暢的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並不在有心理負擔。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是當代人的責任
    至於船是誰發明的,卻是不得而知之,歷史上並無記載。人類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語言。人類可以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動物只能簡單的傳遞一些信息。但是光憑語言,也不足以傳遞所有的信息。我們聰明的先祖,想出了一些辦法,「結繩記事」、「契木為文」,但是還是不能滿足需要,於是文字因而誕生了。傳說皇帝的臣子,倉頡造出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