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關於四十多年前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的爭論就沒停止過,主要就是被外星人截獲到,它們唱片攜帶的信息是否會威脅人類文明安全?唱片上到底有什麼信息,它們是如何保存的?
自1977年發射後,兩個旅行者探測器已經是飛行最遠的兩顆人造物,2018年已經離開太陽系飛向無盡的星際空間。
飛向星際的無人探測器們,除了旅行者兩兄弟,還有先驅者10號和11號,以及沒標註的新視野號
旅行者們攜帶著地球位置的信息,如果被截獲的話,有截獲技術水平的文明,顯然可以輕易獲取唱片上的所有信息,但是這個概率太低了,擔心這個的遠遠低估了宇宙的浩瀚。
就像大劉寫的《三體》寫的,一個文明在掌握光速飛行之前,永遠只是蟲子罷了,我們說旅行者探測器離開太陽系,站在宇宙維度上來說恐怕家門口都還沒出去。
工程師們安裝唱片中
對於宇宙的空曠,很多人沒有直觀的認識,拿天文學上最常用的長度單位光年來說,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人馬座的比鄰星,它離我們4.22光年。
我們現在以為旅行者飛行兩百多億公裡已經夠遠了,而按照旅行者一號探測器的速度,它要飛夠一光年,還需要一萬八千多年。。。
總共還不到826千克的旅行者在星際維度上來說,真的太渺小渺小了,可以說在地球一光年之外發現和捕獲旅行者的難度,比直接發現地球適宜碳基生物生存,存在文明的難度高不止一個維度。
遠離太陽系的旅行者
旅行者帶的唱片,更像是一種「自娛自樂」,這是才離開地球引力束縛不久的人類文明對浩瀚星空的美好嚮往,是一個新興文明向宇宙的呼喊,介紹這個文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科技上的進步,對宇宙的了解。。
其實,如果願意的話,幾千年後人們完全可以去把這兩個才走出家門口的小傢伙撿回來。
比起旅行者,鴿子反而覺得自19世紀開始,大功率廣播電臺向太空洩露的帶信息的電磁波值得擔心多,我們的天眼大型射電望遠鏡在期待外星文明電磁信號,那麼對方又何嘗不是呢?
使用核電池的旅行者才出廠時,總功率也就470瓦,現在電池只有兩百多瓦,需要關閉部分設備才能和地球聯繫。
它們是兩顆飄向星際的時間膠囊,存儲的有:
以模擬形式編碼的115張圖片,每張以黑白和彩色兩種格式製作,最初的圖像主要是各種數學公式、常用物理量、DNA、人體解剖學知識。
用二進位形式表示阿拉伯數字,以及一些常用的數學運算和表示方法
人類的進食方式
後面的圖片是藍星的各種動物、昆蟲、植物、自然風景、人食用的食物、從古到今經典的建築;大部分圖片都帶有圖片中物品的時間、大小和質量等注釋。
顯示直徑的木星照片
地球
說完照片,剩下的就是聲音了:
首先要展示地球不同文化和時代的音樂,包括我國古琴家管平湖演奏的《流水》和莫扎特、巴赫、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查克貝裡、威利瓊斯的作品。
地球大自然的聲音:海浪聲,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聲音
我國古琴家管平湖彈奏中
55種古代和現代語言的問候語
還有人的腳步聲和歡笑聲,甚至還記錄了美國作家安·德魯彥的腦電波,在腦電波錄製過程中,她思考回憶著地球的歷史、不同文明以及現在人們所面臨的挑戰。
這張黃金唱片是鍍金的黃銅盤,直徑為30釐米,我們經常看到的那個唱片照片是裝唱片的鋁製封面。
唱片的鋁製封面
1977年發射前,工程師們在鋁製封面殼子上鍍了高純度的鈾238,因為它的半衰期長達44.68億年,假如真有生物撿到了,可以用質譜法得到旅行者的出發時間。
外面鋁製封面除了保護唱片之外,還是一份使用說明書
鋁殼子左上角刻著唱片本身以及附帶的唱針,把唱針放在正確的位置,從頭開始播放唱片,用二進位格式在唱片周圍編碼表示轉一周的時間,|是二進位的1,—是二進位的0,一圈是3.6秒。
唱片一面的播放時間大約是一個小時
右上角顯示如何用記錄的模擬信號生成照片,比如波形圖前面的規則鋸齒狀波,表示一張圖片要開始生成了,圖像被編碼為一系列豎直線條,如圖每段波就表示圖片從左到右的一條垂線,按列掃描,一條垂線持續時間為8毫秒,每個圖像用512條線條表示。
科學家貼心的為外星人準備校準圖片,如果獲取到的第一張照片是一個圓的話,那就是解碼正確了。
校準圖片
彩色圖像依次由三幅圖像表示,分別代表圖像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分量,合成既是彩色圖像,第一張彩色圖像是太陽光譜,用於校準。
脈衝星圖與氫原子
左下角的脈衝星圖是太陽系相對於14個脈衝星的位置;右下角的圖對應的是氫原子,連接線和數字1表示氫原子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躍遷時間,這是理解二進位數字示意的時間信息和解碼圖像的基本時間標度。
對於能在浩瀚宇宙中發現並截獲以16.9 km / s速度飛行的旅行者來說,讀不懂才是不正常的表現。。
除了鋁製封面的說明書,當看到唱片上的螺旋凹槽,也會第一時間想到裡面會儲存著信息。
史密森尼國立航空航天博物館收藏的備份唱片
拿到它的生物會注意到唱片上長長的螺旋形凹槽,並懷疑其中存儲了信息。
唱針很可能是用不到的,以人類的思維模式來說,當接觸到另一個文明的產物時,肯定會謹慎再謹慎,比如用雷射掃描唱片信息就要溫和的多。
兩顆旅行者探測器只是人們丟向星際的漂流瓶,與其擔心它暴露地球文明,還不如努力發展。
在星際尺度上緩慢漂流的旅行者探測器,很可能在數千年後,被人類星際航海家們超越。(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