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很多時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上演,比如黑膠唱片,這個數字時代的「古董」突然又開始火了起來。在過去的這一個多世紀裡,隨著科技的發展,磁帶機取代了留聲機,CD機取代了磁帶機,MP3又取代了CD機,與之相對的便是黑膠唱片、磁帶、雷射唱片、快閃記憶體這些聲音存儲介質的改變。
坐火箭也買不到 那張飛出太陽系的唱片
如今黑膠唱片幾乎完全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人們越來越習慣於數位音樂的便利,除了在電影裡或是收藏這種唱片的人那裡還能見到它的身影外,它已然成為了稀罕之物。不過,懷舊的人哪個時代都有,現在依然有那麼一群人,他們鍾愛黑膠唱片塑造的真實感和年代感,或是買來收藏賞析,或是將其作為一種投資品。
不要覺得一張唱片有什麼可投資的,在國內,一張上世紀50年代78轉的老唱片可以賣到萬元以上,一些經典版本的錄音甚至能賣到天價。不過,再貴也總是有發燒買家買的,能用錢的解決的那都不叫問題。然而有一張特殊的唱片,就算你再有錢,也是買不到它的。你就是搶也搶不到,因為它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即使你坐著火箭想追趕它都追不上。它就是美國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上搭載的那張「地球之聲」金唱片。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一個太空探索熱潮席捲全球的時代,而美國則是這股新浪潮的領軍人物。在1969年成功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之後,美國人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更遠的太空,他們於1977年9月5日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用一枚泰坦3號E半人馬座運載火箭,將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送入太空。
泰坦3號E半人馬座運載火箭將旅行者1號送入太空
美國康奈爾大學著名科學家卡爾·薩根
旅行者1號上搭載了一張銅質鍍金唱片,這張金唱片中的內容是由以康奈爾大學著名科學家卡爾·薩根為首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委員會決定的。他們挑選了115張圖像,以模擬信號方式收錄。挑選了55種地球人不同的語言說出的祝福句子,其中包括中國的普通話、粵語、吳語和閩南語。委員會還精心選擇了儘可能代表全世界各個地區各種文化社會中,在歷史不同時期誕生的經典音樂作品。還收錄了包括海浪、風、雷、鳥鳴、鯨魚叫聲等在內的多種大自然的聲音。此外,唱片還收錄了時任美國總統卡特以及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代表人類向外星人的問候致辭。這張唱片適合以每分鐘16⅔轉的速度播放。
旅行者1號金唱片封面
對旅行者1號金唱片封面信息的解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這張唱片的封面上,委員會設計了符號語言,講述了旅行者探測器的出發地,並描述了這張唱片的播放方式。唱片封套上也包括了一塊高純度的鈾238。由於已知其衰變為鈽239的半衰期約為41.7億年,這樣捕獲此唱片的外星生命即可據此推算出探測器的發射日期。
先驅者10號和11號上攜帶的鍍金鋁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事實上,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向外星生物寄出這樣的「禮物」。旅行者1號之前,美國的先驅者10號及先驅者11號上,就各攜帶一塊人類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問候,並表明我們在銀河系位置的鍍金鋁板,這塊鍍金鋁板也是由卡爾·薩根主持設計的。不過,由於NASA收到大眾對於在先驅者鍍金鋁板上以線條繪出一對裸體男性及女性圖像的批評後,便不再批准薩根和他的同事收錄一名裸體男性及一名裸體孕婦的照片於旅行者金唱片內,而改以一對男女的輪廓代替。
從1977年到現在,旅行者1號金唱片已經在探測器上躺了快38年了,這是相當漫長的星際旅行,並且還將繼續下去。旅行者1號最初計劃是屬於水手計劃裡的水手11號太空船,它的設計利用了屬於當時的新技術引力加速。幸運的是,這次任務剛巧碰上了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列,太空飛行器只需要少量燃料以作航道修正,其餘時間可以藉助各個行星的引力加速,以一艘太空飛行器就能造訪太陽系裡的四顆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
旅行者1號的主要任務軌跡
兩艘姊妹探測器旅行者1號及2號就是為了這次機會而設計,它們的發射時間是被精確計算過以便儘量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拜這次機會所賜,兩艘太空飛行器只需要用上12年的時間就能造訪四個行星,而非一般的30年時間。
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星大紅斑
旅行者1號最初的任務是探測木星與土星及其衛星與環。1979年1月,旅行者1號抵達木星軌道,開始對木星進行探測。1979年3月5日,它離木星只有349000公裡,獲得最佳拍攝時機,在近距離對木星進行了大量拍攝。
旅行者1號拍攝的土星照片
完成了對木星的探測後,旅行者1號順利地藉助了木星的引力,繼續朝土星的方向進發。1980年11月,旅行者1號掠過土星,11月12日最接近土星,距離土星最高雲層124000公裡以內。它探測到了土星環的複雜結構,並對土星的衛星——土六上的大氣層進行了觀測,結果發現了土衛六擁有濃密的大氣層,且成分相當複雜,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控制人員最終決定了讓旅行者1號駛近土衛六以進行研究,並隨之終止了它繼續探訪其餘兩顆行星。
旅行者1號拍攝的土衛六上大氣層分布照片
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任務被交予旅行者2號,而旅行者1號這次靠近土衛六的決定使太空飛行器受到了額外的引力影響,最終使它離開了黃道,終止了它的探索行星任務,也因此,它的新任務就成了飛躍太陽系,探測星際空間。2013年9月12日,NASA確認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一系列相關資料證明了旅行者1號已經脫離了包裹著太陽系的由熾熱而活躍的粒子組成的太陽圈頂層,進入了寒冷黑暗的恆星際空間。歷經36年的旅行,離地球約187億公裡,終於成為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物體。
2013年9月12日,NASA確認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圖片來源:NASA)
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需要4萬年的時間才能抵達下一個行星系。而旅行者1號上的鈽電池,科學家說能夠保證探測器上搭載的科學儀器繼續工作至2025年,而到2036年,連訊號傳輸的電力都將消耗殆盡。一旦電池耗盡,旅行者1號將繼續向銀河系中心前進,再也不會向地球發回數據了。在這漫漫長路上,旅行者1號能夠被智慧生物捕獲嗎?那張金唱片會不會有一天被外星人播放?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認為,在宇宙的很多其他地方,外星人肯定存在,不只在行星裡,還有可能存在於恆星的中心,甚至還可能漂浮在星際空間。他曾經警告說,人類不要努力去尋找外星人,應該儘量避免與他們接觸。否則,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如果外星人來拜訪我們,我認為那麼其結果就和當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差不多,美洲的土著居民深受其害。」
霍金認為人類應該儘量避免與外星人接觸
旅行者1號攜帶的金唱片上記錄了大量關於地球的信息,地球人是懷著和平的善意與外星人溝通,但如果金唱片被不懷好意的外星人捕獲,那麼他們很可能會襲擊地球掠奪地球上的資源,並伺機徵服地球人和向地球殖民。
劉慈欣的《三體》表現了對外星文明的憂慮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其代表作《地球往事》三部曲中引入了一個「零道德宇宙」的概念:
在無限的宇宙中,文明的成倍增長會最終導致宇宙的擁擠,並造成導致生存之爭。低等文明有突變可能,一旦出現技術飛躍,則很快能成為宇宙資源的角逐者。宇宙文明已經幾乎無限,其中擁有直接改變宇宙定律的文明也數不勝數。這種文明不帶有任何道德,消滅任何導致宇宙擁擠的文明——即清理宇宙——是它們的準則,哪怕它是低等文明。
這張金唱片帶去的是地球人的善意,它能同樣被外星人善意地理解嗎?
如果宇宙之內的文明真如劉慈欣設想的這麼殘酷,那麼任何主動接觸外星文明的活動都是危險的。旅行者1號金唱片,包括先驅者鍍金鋁板都已經發送出去了,沒有任何回收的可能。我們只能祈禱它們不要落入侵略者之手,或者它們永遠不要被發現。但願這樣的擔憂僅僅是杞人憂天。
NASA旅行者1號專頁:http://voyager.jpl.nasa.gov/spacecraft/goldenrec.html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這裡聆聽這張「地球之聲」,觀看唱片內存儲的圖片。
我當耳機導購忽悠人的那些年常用音頻格式有什麼區別?
有一張特殊的唱片,就算你再有錢,也是買不到它的。你就是搶也搶不到,因為它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即使你坐著火箭想追趕它都追不上。它就是美國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上搭載的那張「地球之聲」金唱片。
於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