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京城最後的唱片店:鼎盛時全城共3000家 如今只剩不到20家

2020-12-02 北晚新視覺網

夏日的雷雨,猛烈而急促,前一秒大雨如注,後一秒豔陽高照。在雨後的周三下午,安鵬打開東四北大街499-1「酷樂唱片」的大門。溼潤的空氣隨著玻璃門的開啟,飄進這個30平米的唱片店。「對不住啊,下雨,有點兒晚了。我先找張盤,咱們邊聽邊聊。」42歲的安鵬就是這家唱片店的老闆,從1999年開始,這已經是「酷樂唱片」的第五個店址。

受訪者 安鵬 供圖

7月1日,美國著名的數碼電子產品售賣商百思買,將正式停售CD唱片。在東四,曾經有很多店售賣唱片,有統計說在巔峰期整個北京有3000家音像店,而如今只剩不足20家。

從卡帶、CD到黑膠唱片,從小虎隊、周杰倫到貝多芬,「酷樂唱片」這20年,見證了京城音樂市場的起起伏伏。

「別的孩子想開小賣部,我想開唱片店」

在北京的唱片圈子裡,「酷樂唱片」絕對是傳奇,有外地甚至外國遊客來北京時,會專門找安鵬買唱片。不過,遊客們最大的遺憾是,找不準營業時間。在「酷樂唱片」的點評頁面,就有慕名而來卻吃閉門羹的樂迷。遇到這種情況,安鵬會不好意思地回覆:「抱歉,下午兩點半開門。」

一般情況下,下午兩點半是「酷樂唱片」開門時間,但是,總有些突發狀況,比如一場大雨,會導致開門時間推遲。「嗨,到我這個歲數,不惑之年了嘛,就不想再為掙錢奔忙了。來,咱聽這個吧。」安鵬挑了一張最近常聽的黑膠唱片——珍妮弗·華恩茲1987年發行的專輯《藍雨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北京高檔音響店裡,一定會有這張用來試音的《藍雨衣》。

受訪者 安鵬 供圖

安鵬的父親是大學老師,他從小就住在校園裡。也正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剛剛記事起,就伴著學生宿舍裡傳出來的旋律,愉快奔跑。「我經常去學生宿舍玩,大學生們聽什麼,我就聽什麼。那時候第一批進來的就是港臺流行音樂。」安鵬至今記得,他攢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10塊錢一張的《小虎隊》卡帶,「那時候一個月工資才100多,10塊錢,太貴了。」用這張《小虎隊》,安鵬和同學們、和大學裡的哥哥姐姐們換著聽,齊秦、譚詠麟、張國榮、達明一派……還有麥可·傑克遜。「那時候娛樂方式少,就是看書、聽歌。聽見好的音樂,真是激動。我記得在大學生宿舍裡看見一盤齊秦的《狼Ⅰ》,跟看見寶貝似的。」

在那個春遊都有人扛著雙卡錄音機的年代,安鵬只要有機會,就找磁帶聽。「借、換或者淘打口帶,跟我差不多大的應該都有這經歷。」流行音樂,成為安鵬童年的主旋律。「別的孩子,可能希望以後長大了開一個小賣部,有的想以後開一個小飯館兒,我的願望就是開一家唱片店,打小就是。」

「淘汰掉的是音像店,留下來的是唱片店」

受訪者 安鵬 供圖

中學畢業後,安鵬直接進了一家音像店打工,「可以免費試聽所有的磁帶和CD,爽」。

1999年,23歲的安鵬成了唱片店老闆。「應該說,我開店那時候,是唱片市場最火的時候。那一段為了打擊盜版碟,CD特別便宜,正版的才十幾塊錢一張。」第一家店開在了東單,之後擴大規模,搬到了大華電影院附近,那家500平米的店面,至今仍是安鵬的最愛。「氛圍好,認識了很多樂迷、樂隊,後來都成了好哥們。」

曾有媒體統計,2005年左右,北京市的唱片店多達3000家。這個數字,安鵬認為並不精確。「確實,有很多店賣CD、DVD、壓縮碟,什麼都賣。真正只賣音樂唱片的,其實並不多。」

2008年前後,數位音樂大規模進入音樂消費市場,尤其免費下載的盛行,讓唱片市場進一步萎縮。「我個人感覺,整個中國的音樂市場都太浮躁了。」

年輕時也玩過樂隊的安鵬,目睹了熱錢湧入又溢出,一撥撥樂隊潮起又潮落。「現在吧,很多音樂人在炒,炒流量、吸粉絲、賣音樂。一張古典音樂大師的CD賣三五百,一張剛剛炒起來專輯也敢賣三五百,有的甚至賣到上千元。」

去年底,安鵬換了第五次店址,到了東四北大街,有很多樂迷通過各種渠道找他,他寧願把手機號留在網上,也不開網店。「網店太亂了,很多人就是為了炒。有些根本不能算音樂的東西,炒到了天價,我不幹這事兒。」

熱錢、炒作,讓北京的唱片市場急劇變化,安鵬說,剩下的這不到20家,才是真正的唱片店。「抱著掙一筆錢就走的目的來這個市場,掙完錢或者覺得錢不好掙,自然就都走了。留下的,我不敢說多高尚吧,但是至少對待音樂比較單純,就是喜歡。」

「聽好音樂用唱片,聽網絡神曲就無所謂了」

曾經的北京音像店,推出麥可.傑克遜音樂作品專櫃,集中展銷其作品專輯。程功 資料圖

喜歡,伴隨著安鵬的職業生涯。

夏季雷雨後的空氣格外舒爽,正是靜靜聽歌的好時間,安鵬一張一張給北京晚報記者推薦CD和黑膠唱片,從英倫搖滾、到電影原聲、再到爵士和古典。

正聊著,安鵬通過音樂結識的「好哥們」王一言進店了。「我初中的時候,就在鵬哥的店裡買盤了。後來,也是偶然,居然在店裡碰到了我的大學老師。」直到大學畢業,王一言有一次在安鵬的店裡,見到了安父,他這才知道,安鵬是自己老師的兒子。

每個月,王一言大概會買三五張CD,安鵬店裡的CD絕大多數在百元以內。「現在吃頓好的、買雙鞋,可能都不止三五百吧,但是願意花這錢買CD的人,不多。」記者問王一言為什麼,他笑著說:「吃頓好的可以曬朋友圈,買雙好鞋可以穿出去給人看,買CD都是自己在家靜靜聽,這就是區別。」

像王一言這樣的樂迷,全北京也只有幾千人,一多半兒都是安鵬的朋友和顧客。朋友們每次來店裡,一逛就是一下午,店裡的CD和黑膠唱片都可以免費試聽,有的樂迷會一直待到閉店。「有時候,我都關門回家了,還接到電話,問能不能回來。」

曾經的北京音像店,顧客正在挑選唱片。程功 資料圖

周一,是安鵬唯一的休息日,他要陪女兒。但樂迷朋友們的熱情,讓他經常得臨時加班。「有次周一,有位樂迷冒雨來到店門口,打電話問我能不能來。我只能帶著閨女,一塊兒趕過來了。」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這讓安鵬一直堅守著「酷樂唱片」,他坦稱這個小店不是自己的唯一收入來源,但卻是主要事業。「我知道瑞典中學的興趣課教編曲,日本的小學就欣賞古典音樂,咱們不能老聽網絡神曲吧?」

採訪快結束的時候,店裡來了這個下午的第二位顧客,一個頭髮花白的大爺,來尋找他年輕時候聽過且留下深刻印象的南美音樂。具體的曲名、專輯名、音樂人姓名已經全無線索,安鵬還是耐心推薦相似的南美風格音樂。「我覺得愛聽音樂的人,一直都還是有的。不管是流行、民謠、搖滾、嘻哈、爵士、古典……好的音樂需要沉下心來去感受,唱片,尤其是黑膠唱片,能保留所有的音樂細節,供你細細品味。」

 

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孫毅 文

相關焦點

  • 發燒友情懷撐起線下唱片店
    唱片店曾是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景,如今,在這個數字聽歌的時代,還有哪些人對聽唱片情有獨鍾?唱片店如何生存?8月29日,國際唱片店日。蝦米音樂推出了「一定要去的中國唱片店」專題,獨音唱片、酷樂唱片、福聲唱片三家唱片店入選。記者對這三家京城樂迷心中的「聖地」進行了探訪。
  • 廣州「華強北」20年:昔日男人的淘寶天堂,如今只剩情懷了
    會來這裡逛街的,幾乎只剩中老年人,男性居多。就在最近一年,這裡突然又有了「起死回生」的跡象,出現年輕顧客的身影,有的商人視之為轉機。突然出圈的網紅店在小紅書與微博上搜索「將軍東電器城」,大部分結果導向一家復古相機店——丁丁雜貨,網友都叫它「寶藏」。
  • 破產14年後,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線上回歸
    Tower Records由已故的Russell Solomon於1960年創立,鼎盛時期從美國境內外173家店鋪獲得了11億美元的收入,擁有龐大的庫存和著名的客戶,如Prince,Bruce Springsteen,Elton John和Dave Grohl。
  • 大學生創業開奶茶店 59家店一天賣出3000多杯
    大學生創業開奶茶店 59家店一天賣出3000多杯 如今的他,已經是擁有7家自營店、20家合作店和32家加盟店的老闆。  他叫葛中華,是吉林師範大學2006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雖然離校已有7年,但大家還是親切地叫他「晶一學長」。  日前,記者去採訪葛中華,他正在一家裝潢設計公司準備新店所需的設計圖,忙並快樂著。交談中了解到,2004年情人節,葛中華和女朋友打算出去玩,於是買了一張地圖,他提議用擲飛鏢的方式決定去哪旅遊。
  • 打卡必去唱片店:能堅持的,一定對接年輕潮流人情味兒
    新冠肺炎疫情讓「小宋CD」停擺了三個多月,在此期間宋一壯一家也經歷了「0收入」的艱難時期,原本三家店面的「連鎖店」縮減為獨此一家,還是靠房東免了三個月租金才活下來。 20年堅持開一家唱片店是什麼感受?「年輕的小宋變成了老宋、宋叔叔」,然後看著好多「死忠粉」從讀書、工作、結婚到帶著娃來買唱片。
  • 540家首店落戶北京 "首店經濟"引領消費升級
    國際品牌首店進京播種來自美國的ESPRIT開設全球首家新概念店、星巴克開設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來自瑞典的宜家開設全球首家年輕生活市集概念店……據統計,三季度落戶北京的首店中,全球首店有3家。此外,亞洲首店有兩家,中國首店、中國大陸首店及中國內地首店分別有42家、2家和1家,華北首店有11家,北京首店有151家。
  • 只剩1家店!知名素食餐廳大蔬無界大規模閉店
    9月22日,記者搜索大眾點評看到,大蔬無界位於上海的徐家匯店、環球館店、外灘店3家門店、杭州萬象城店以及南京德基廣場店均顯示「暫停營業」狀態。01全國僅剩1家店在營業大蔬無界官方微信公號顯示,它在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分別擁有3家、2家、1家、1家門店。以此計算,大蔬無界目前僅剩一家門店還在營業。
  • 共享單車席捲,廣州街頭單車店倒下一大片
    記者近日走訪市區9家單車店發現,7家關門歇業,剩下的兩家在苦苦支撐,有的店同時賣起了皮箱書包等其他商品。市民經歷:成品單車買不到,網購單車不會裝今年9月,市民何先生的孩子剛上幼兒園,為方便妻子接送孩子讀書,他想在國慶期間為妻兒選購一輛自行車。「共享單車不能裝座椅,就想著自己去買輛單車。
  • 餐廳終結者的夏天:9000元收購20萬設備,能被拆店是一種幸運
    如今,火鍋店「整店打包」給餐廳終結者,李老闆只能拿回9000元。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餐飲類企業註銷2.8萬家,平均5分鐘不到就倒閉一家。9000元收購20萬元設備馮家飛和劉宏兵都是安徽人。「他籌備開店時到我店裡吃過飯,我勸他別在這裡開,這個地方真的做不起來,我們也開了很多店,這裡是最慘的。」湘菜館老闆掰著手指,對附近餐飲業的變遷一清二楚。「我在這裡做了5年生意。最開始這條街上有十一家餐飲店,現在就剩兩三家。我的店現在只剩一口氣在,稍不注意就輪到自己了。」
  • 永輝超級物種杭州首店開業 全國門店已達22家
    聯商網消息:不知不覺中,永輝雲創超級物種在自我競速的賽道上即將迎來全國第24家門店。12月16日,杭州首家超級物種古墩印象城店、北京龍湖長楹天街店雙店同開,分別為超級物種在全國的第21家、22家門店。而此後,超級物種上海顓橋萬達店12月23日開業、成都錦華萬達店也將於12月25日開業等等;屆時,超級物種分布在全國的門店至少達到24家。
  • 杭州女子被美髮店坑了2萬多!女律師揭開冰山一角:牽出全城16家店...
    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黎虹曾對類似案例進行過長期調查,不僅走訪了杭州十幾家類似美容美髮店,還為消費者公益代理過消費維權訴訟。 在李黎虹看來,有些美容美髮店換老闆,也許不止經營不善這麼簡單,很可能是通過這種方法惡意圈錢斂財。
  • 停業698天,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經歷了什麼?
    京城第一家24小時書店、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韜奮書店總店,在經歷了698天漫長的暫停營業後,將於12月30日上午9點,以全新的面貌開業迎客。今天下午,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趕到書店現場,看到書店已重新裝修一新,局部仍在施工,書店員工們忙著將書從箱子裡擺上書架,書店上上下下都在為書店重張做最後衝刺。
  • 盤點北京排名前20的蛋糕店!北京哪家蛋糕店好?
    北京稻香村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南店北開,前店後廠,很有特色,(時稱「稻香村南貨店」),是京城生產經營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產品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魯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時候經常前往購物,《魯迅日記》中有多次記載。後因故歇業,但稻香村開創的北京南味食品派系代代相傳,綿延不斷。
  • 靠蛇餚開出40家店,如今瀕臨破產,老闆欲哭無淚!
    「不到榕記,不懂廣東」,去榕記吃蛇,不僅是廣東人的心頭所愛,也是各地遊客來粵打卡的一大要事。近幾年,隨著吃蛇文化為更多人接受,榕記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2018年,拿到數千萬投資;2019年投入8000多萬一口氣開了20多家新店,短短3年間累計在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拓店40餘家,年收破億,成為「小品類,大生意」的典範。
  • 藝術 復興黑膠唱片,把音樂凝固成藝術品!
    黑膠唱片的核心顧客大多是兒時受到黑膠薰陶,有文藝情懷且追求音樂品質的中年男性。1977年,「航海家一號」太空船上的航海家金唱片黑膠。20美元。瑞典樂團Shout OutLouds單曲《Blue Ice》冰制黑膠唱片根據尼爾森音樂統計顯示,去年,在美國共售出1200萬張唱片
  • 6家店中有1家誇大故障 保險絲沒插上竟被要求換大燈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國內多家汽車知名品牌4S店對進店檢修的小毛病車輛進行大修,索取消費者高額的維修費用的行為。針對汽修行業「小病大修」的行為,去年溫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做過調查曝光整治,一年過去,溫州本地4S店如今是否仍存在「小病大修」的行為?
  • 聽說「長馬一馬共店銷售?」實地探訪後發現……
    只是現在兩家車企已並店銷售了嗎?這是偶然現象,還是普遍性行為,作為西部準一線城市的成都,歷來是各大車企必爭之地,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呢?01成都的各行各業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扎堆經營,方便消費者貨比三家。比如賣手機和通訊器材的扎堆太升南路;賣汽車配件的扎堆紅牌樓;賣車的4S店主要集中在機場路、羊西線、錦江大道和龍潭寺一帶。
  • 來伊份門店數達3000家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思路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劉會玲繼江蘇四店齊開之後,12月27日,來伊份在上海閔行馬橋萬達廣場又新開一家門店,這也是來伊份的全國第3000家門店。在開業現場,來伊份總裁鬱瑞芬亦表示,第3000家門店是「萬家燈火」計劃的重要裡程碑,公司將繼續精耕長三角,拓展全國新市場,來伊份APP也將為所有的門店,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由此來看,渠道擴張與融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其發展的內在底層邏輯。
  • 「世界最美書店20家」:蒲蒲蘭老書蟲榜上有名
    最近評出的「世界最美20家書店」,有兩家在北京;儘管實體書店數量急劇減少,但它們依靠獨特風格贏得空間—— 「最美書店」,不一樣的生存之道  風行於全世界的網絡書店和電子圖書,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購書習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在網上購書,或者下載免費的電子書,這讓實體書店的整體處境變得愈發艱難。
  • 坐火箭也買不到 那張飛出太陽系的唱片
    坐火箭也買不到 那張飛出太陽系的唱片    如今黑膠唱片幾乎完全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人們越來越習慣於數位音樂的便利不過,懷舊的人哪個時代都有,現在依然有那麼一群人,他們鍾愛黑膠唱片塑造的真實感和年代感,或是買來收藏賞析,或是將其作為一種投資品。    不要覺得一張唱片有什麼可投資的,在國內,一張上世紀50年代78轉的老唱片可以賣到萬元以上,一些經典版本的錄音甚至能賣到天價。不過,再貴也總是有發燒買家買的,能用錢的解決的那都不叫問題。然而有一張特殊的唱片,就算你再有錢,也是買不到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