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1098個字,建議閱讀時間3分鐘。
藝術是有周期的,暫時退出歷史舞臺,也許只是為了下次捲土重來。
黑膠,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
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
直到1984年CD的誕生,
黑膠開始大量被淘汰,
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近幾年,一些書店開始重新賣唱機和唱片,
對於聽著MP3長大的一代年輕人來說,
他們沒有見過這種載體而又喜愛接觸新事物,
黑膠對於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
這使得黑膠逐漸成為一種潮流,開始復興之路。
英國樂團 Sculpture《Plastic Infinite》的7寸西洋鏡特效黑膠唱片
在這之中,
QRP「優質唱片壓制公司」,
業務品質恰如其名,
受到所有黑膠發燒友的喜愛。
他們在去年8月,
甚至因唱片訂單量過大,
不得不暫停接單。
美國Liars樂團《Mess on a Mission》的12寸嵌入纏繞毛線的黑膠唱片
QRP每年大約生產160萬張唱片,
是美國最大的唱片製造廠之一。
去年的大部分時間裡,
為完成積壓的大約50萬張逾期待壓制的專輯,
QRP的創始人兼執行長查德·卡塞姆,
不得不每天24小時讓工廠保持運轉。
《X-Ray Audio:The Strange Story of Soviet Music on the Bone》音樂書籍中附贈的X光唱片
很長一段時間,
黑膠唱片的核心顧客大多是兒時受到黑膠薰陶,
有文藝情懷且追求音樂品質的中年男性。
QRP目前服務的對象也差不多是這個群體。
1977年,「航海家一號」太空船上的航海家金唱片黑膠。
而現在,
有一大批千禧一代甚至是更年輕的消費者,
成為了黑膠的追捧者。
去年最暢銷的黑膠唱片是阿黛爾和泰勒·斯威夫特的專輯。
The Flaming Lips的專輯《The FlamingLips and Heady Fwends》限量充血黑膠唱片
在美國,買一張黑膠平均要花20美元。
在網絡音樂近乎於免費的時代,
這也算價格不菲了。
瑞典樂團Shout OutLouds單曲《Blue Ice》冰制黑膠唱片
根據尼爾森音樂統計顯示,
去年,在美國共售出1200萬張唱片,
比2013增長了一倍,比十年前增長了12倍。
唱片公司們因此創下了4.16億美元的收入,
比SoundCloud和YouTube所有這些流媒體加起來賺得都多。
Third Man Records為導演Baz Luhrmann電影《The Great Gatsby》發行原聲帶專輯白金和鍍金唱片
即便黑膠如此收到歡迎,
卡塞姆依然發現,
他現在的處境和成立QRP以前一樣了,
他要重新發行的唱片一直在推遲。
「蓋瑞和我大約每個月要開一次會,
我跟他說,『我的唱片要優先,』」
「我是開這家餐廳的主廚。我不想連自己吃飯都要排隊。」
美國迷幻樂團Worthless迷你專輯《Greener Grass》裝滿液體的黑膠唱片
雖然所有的媒體數據都顯示,
黑膠銷售上升260%。
但小眾的黑膠唱片店依然小眾,
主流的消費習慣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尤其是對習慣於免費音樂產品的中國消費者而言,
黑膠復興依然路漫漫其修遠。
美國樂團 Perfect Pussy專輯《Say Yes To Love》,加入主唱Meredith Graves自己的血,壓製成血液黑膠唱片
Anyway,
期待這美好之物再次捲土重來。
圖文整理於網絡
編輯: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