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給黑膠唱片降身價 聲音還原度超CD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喬小兵工作照

  本報記者 李紅豔 實習生 杜韻竹

  把一張黑膠唱片從封套裡小心翼翼地取出,用專用的刷子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然後放到唱機上,唱針划過旋轉的唱片,柔和、溫潤的聲響緩緩流出,拂過耳畔,也許偶爾還有「刺啦、刺啦」聲,定格下舊日的時光……對眾多黑膠唱片愛好者來說,這樣極具儀式感、優雅感的賞樂方式,讓人沉醉。然而,在北京卻有一位叫做喬小兵的音樂及音響發燒友,在做著一件看似逆復古潮流而動的事情——將黑膠唱片數位化,存儲於電腦硬碟之中。

  有人說,黑膠唱片是這個數字世界的音樂孤兒,而喬小兵似乎正在改變著這個「孤兒」的命運。

  近年來黑膠銷量上漲十倍

  步入喬小兵的工作室,直入眼帘的便是兩個龐大的號角音箱,足有屋頂那麼高,渾身黑漆漆的,頗為莊嚴。桌上擺放著兩臺黑膠唱機,其中一臺正款款飄出曼妙的交響樂,混合著空氣中濃濃的咖啡香味,讓人好似一下子「穿越」到了舊上海。

  歲月的留聲機在1998年刻下一個休止符,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停產,聽黑膠唱片隨之日漸成為小眾行為。如果追溯起實體音樂產品,黑膠唱片和現在這個時代之間,還隔著磁帶和CD兩座大山。

  然而,「大山」終究阻隔不了人們的懷舊情結。近兩年,國內漸漸興起一股黑膠熱,前不久中唱公司上海分公司推出了一套復刻版黑膠唱片,原本只是市場試水,但銷售情況卻出人意料,1000套共5000張價格不菲的唱片,很快就銷售一空。其中,「金嗓子」周璇的唱片賣得最好,目前零售價已達480元一張。

  黑膠熱帶動了黑膠唱片二手炒賣市場。喬小兵的一個業界朋友曾經告訴他一組數據:2008年至2011年三年間,國內黑膠唱片市場銷量提高了10倍。與此同時,歐美國家也有黑膠回暖趨勢,2011年英國黑膠唱片的銷量比前一年增長了43.7%,達到了2005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而美國的黑膠唱片銷量更是比前一年增長了71%。

  在喬小兵看來,相比於CD裡看不見摸不著的數位音樂,黑膠唱片所承載的音樂是一種「可以觸摸到的起伏與凹凸」,是實在的、物質的存在。他不否認,從歷史的發展進程來看,CD唱片比黑膠唱片更先進。但是,黑膠擁有的某些特質卻是CD所沒有的,「黑膠唱片與唱針的物理摩擦,創造出了更接近於原來音樂狀態的音質,其純模擬音效帶來的音質還原感更原汁原味,不是加工產品。儘管CD的音效很乾淨,很清晰,但這些,卻是它所無法帶來的欣賞體驗,這有些類似於數位相機與膠片相機的區別,雖然數位相機更方便、更省錢,但是膠片相機的成像更自然、更柔和,讓人看著更舒服。」

  數位化,給黑膠唱片降身價

  作為發燒友,喬小兵深知用唱機聽黑膠唱片的魅力,卻為何還要去做「將黑膠數位化」這樣一件很多人不太理解的事情?這首先得從黑膠唱片越來越貴的收藏價格說起。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黑膠唱片主要是從海外引入,或是二手交易,價格從幾十元、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甚至高達上萬元一張。喬小兵從柜子裡找出來兩張黑膠唱片(如圖),是一位68歲日本收藏家的藏品。這兩張唱片都是1944年指揮大師富特溫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的《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表面看起來一模一樣,內容也相同,但價格相差不少——一張將近2萬元,另一張1萬多元。「貴的那張是頭版,音效更好,更接近原聲,所以就更值錢。」喬小兵解釋說。

  「現如今黑膠唱片的收藏價格越來越高,黑膠唱機價格也很高,使得聽黑膠唱片的門檻不斷提高。我們把黑膠唱片數位化,就是要讓黑膠唱片『貶值』,一方面避免過分炒高黑膠唱片價格而扭曲了收藏的真正意義,另一方面則是讓更多人有機會聆聽黑膠唱片。」喬小兵說。

  目前,喬小兵和助手花了近4個月,已經完成了300多張黑膠唱片的數位化,另外還有1000多張唱片正在「排隊等候」。這些黑膠唱片,有他個人收藏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來自國內外的眾多藏友。有一位臺灣藏友,他的爺爺是開唱片店的,父親則藏有數以千計的黑膠唱片,為了避免父親過世後這些黑膠唱片被分作三份而由兄弟三人分別繼承,這位藏友出錢買下了父親的所有藏品,並打算送到喬小兵這裡來,希望能將它們全部數位化,存儲於電腦硬碟中,成為一份完整的收藏。

  「數字黑膠」聲音還原度超CD

  將黑膠唱片數位化,有人覺得喬小兵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是在將黑膠唱片的有限資源擴大化、低門檻化,而有的人則覺得他在做「無用功」,因為喜歡聽黑膠的人就是為了享受那種自己播放唱片的過程,有儀式感、懷舊感。

  對此,喬小兵總結了一句「缺少是遺憾,省掉是幸福」。他覺得,以何種方式聽黑膠唱片完全與個人訴求有關。

  很多人擔心,黑膠唱片數位化之後,還會有黑膠唱片與生俱來的聲音質感嗎?「如果說CD唱片播放效果與CD機優劣有關,那麼黑膠唱片的播放效果則與個人的努力關係緊密。」喬小兵說:「我們之前花了很大精力去解決用數位技術最大限度還原模擬效果的問題。我不是自吹自擂,如果把對聲音的還原度劃分成10個等級,那麼黑膠唱片數位化播放的聲音還原度能達到7級,甚至9級以上,而一般的發燒友用唱機播放,能達到5級就不錯了。」

  為了這項「數位化工程」,喬小兵和另外兩個合伙人迄今一共自掏腰包投入了十幾萬元。未來能否成為一種商業模式?「不太可能!」喬小兵笑了笑說,「一方面涉及音樂作品版權問題;另一方面傳播渠道沒法解決,黑膠唱片數位化後的高格式音樂容量非常大,一首60分鐘的曲子存儲容量達2.5G以上,下載起來太困難。」

  喬小兵計劃開辦一個黑膠唱片俱樂部,儘可能地去挖掘並整合分散在每個人手中的黑膠唱片資源,然後通過數位化黑膠唱片的共享,使愛樂者更方便地聽到更多更好的黑膠唱片音樂。不管別人如何解讀自己做的這件事,他都堅守一點,「我做這件事純粹是出於發燒友私下交流共享的需要,以及保存更多黑膠唱片資料的目的,沒有任何商業訴求。」

相關焦點

  • 「黑膠唱片」到底是啥?
    於是,蟲膠唱片成為了最早流行起來的聲音記錄,它改變了音樂的發展,使得被記錄下來的音樂能夠成為商品售賣。膠木曾短期作為蟲膠的替代品被用於唱片壓制,但因其昂貴的造價很快就被棄用了,但這個錯誤的名稱卻在國內被廣泛傳播開來,成為老式唱片的代名詞。那如今我們購買播放的黑膠唱片是這種蟲膠唱片嗎?非然。78轉的蟲膠鋼針唱片有著致命的缺點:3分鐘的記錄時長、音質很差、還原度低、極易破碎。
  • 科普 把玩黑膠系統:您對黑膠唱片了解嗎
    但實際上黑膠唱片的類型與挑選技巧,甚至乎黑膠唱片為什麼會吸引人去聆聽,有不少黑膠發燒友並不是非常了解。以下關於黑膠唱片的內容由「影音新生活」整理與收集,希望能夠對剛開始玩黑膠系統的發燒友有所幫助。▌黑膠與模擬錄音人們通過耳朵從自然界獲得的聲音信號在時間和幅度上都是連續變化的,這種信號稱為模擬信號,黑膠唱片就是典型的模擬錄音。
  • 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
    ——陸善存  黑膠  又稱LP,LongPlay,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  1 喜歡音樂熱衷動手DIY組裝黑膠唱機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CD的誕生,黑膠唱片才慢慢淡出大家的視野。
  • 黑膠唱片煥發「新春」?!統計顯示:2020年銷售額竟遠超CD
    黑膠唱片再度成為樂迷購買實體唱片的首選。(網絡圖片)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們聽音樂的習慣也隨之改變,如今在線串流音樂當道,實體唱片幾乎轉變成收藏用途,令人略感訝異的是,據美國銷售報告指出,黑膠唱片銷售竟然贏過CD唱片,是1980年代後首次。
  • 6/23郭頂《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準時落地
    環球音樂旗下唱作人郭頂將於6月23日發行個人全創作音樂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該黑膠唱片由環球音樂與嘿喲音樂聯合重磅發行。這是繼郭頂去年底「落地之約」巡演告一段落後,音樂上的又一全新舉動。
  • 11.11打造首個「黑膠日」,京東文娛帶用戶解鎖黑膠唱片新玩法
    京東文娛打造的首個「黑膠日」活動將於10月28日正式上線,近千張經典復古黑膠唱片優惠來襲,古典、爵士、藍調、搖滾、流行各類風格黑膠唱片應有盡有,將為熱愛黑膠音樂的文藝愛好者帶來一個獨特的、充滿儀式感的專屬狂歡節。
  • 令人腦洞大開的黑膠唱片
    另外Harry Manfredini的《Friday The 13th》電影原聲帶也曾經做過這樣的充血黑膠唱片,限量100份。當下載完後,你可以把這個APP使用在專輯《Someday World》黑膠唱片上。打開後,你會發現一座虛擬的城市就這樣浮現在眼前!
  • 音樂流媒體帶來的碳排放量,並不比唱片和 CD 時代少
    隨著數位音樂的興起,美國唱片業的塑料使用量急劇下降,2016 年降到了 800 萬公斤。但實際上,音樂流媒體也會消耗極大的能量。近日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過去黑膠唱片顛峰時期曾在 1977 年產生了 3.46 億磅(約 15.7 萬公噸)的溫室氣體,而現在下載和串流音樂服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則估計達到了 4.41 億磅(約 20 萬公噸)至 7.72 億磅(35 萬公噸)之多。
  • 藝術 復興黑膠唱片,把音樂凝固成藝術品!
    黑膠,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4年CD的誕生,黑膠開始大量被淘汰,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近幾年,一些書店開始重新賣唱機和唱片,對於聽著MP3長大的一代年輕人來說,他們沒有見過這種載體而又喜愛接觸新事物,黑膠對於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這使得黑膠逐漸成為一種潮流,開始復興之路。
  • 郭頂發行《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23日,環球音樂旗下唱作人郭頂發行個人全創作音樂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經過近一年七個月的「飛行」,郭頂用《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為這趟旅程畫上完美句號。 據了解,《飛行器的執行周期》黑膠唱片是郭頂力邀自己很欣賞的黑膠母帶製作人Brian Lucey親自操刀的,雖然專輯已經與黑膠契合度很高,但對音樂始終有獨到見解的郭頂又不想把二者做得完全一模一樣,決定重新製作黑膠母帶。
  • CD碟沒用了? 編輯教你將實體唱片數位化
    那個時候網際網路才剛剛起步,獲取唱片資訊只能通過電視和紙媒,熱門歌手發一張新專輯往往會出現搶購斷貨的情況,一邊聽歌一遍翻看唱片中的歌詞本也是多數人的常態。而對於喜歡歐美非主流音樂的人群來說,淘打口碟也是休閒生活的一部分。
  • 重慶一醫院院長痴迷黑膠唱片 近二十年收藏上萬張
    都市熱報消息,前不久,偶像天王周杰倫宣布將出道至今的14張專輯做成28張黑膠唱片套裝發行,不得不說,這帶領了黑膠唱片又一次回歸潮。在重慶,就有這樣一位黑膠唱片「發燒友」,他叫鄭漢。近20年裡,收藏了國內外上萬張黑膠唱片,其中有不少罕見珍品,他也因此成為行內知名的黑膠唱片收藏家之一。
  • 更有儀式感的「黑膠唱片」悄然興起 年輕人是主力客群
    比起那些深愛黑膠唱片多年的「骨灰級」選手,她身上這股「黑膠熱」是最近才燃起來的,但卻一發不可收拾。  任曉莉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最近不少歌手都紛紛出了黑膠唱片。「我喜歡的張靚穎、薛之謙等人前不久都出了黑膠唱片。我其實有點好奇,在這個手機隨便就能聽歌的年代,CD都很少有人買了,還有人會買那麼大的黑膠唱片嗎?」不得不承認,任曉莉的好奇讓她買下了第一張黑膠唱片。
  • 好聲音只能靠聽?果殼網科學實驗視頻帶你玩
    作為舊科技收藏愛好者,沒有黑膠唱片和留聲機總感覺缺了點什麼。或上弦或手搖,帶著金銅色大喇叭的留聲機是舊時光的標誌。  不同於留聲機的象徵功能,黑膠唱片得到現代小部分音樂愛好者的簇擁則是因為音質。果殼最新的一篇文章指出,黑膠唱片唱片的核心是儲存刻紋刀留下的聲音信息的聲槽。
  • 譚詠麟發 「籤名限量版黑膠唱片」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每一首經典金曲都能訴說一個年代的故事,每一張唱片都能喚醒一代人的回憶
  • 服務「價值上億的懷舊市場」,#vinyloftheday致力於成為黑膠唱片...
    據BBC報導,ICM做的一份名義調查顯示,黑膠唱片買家中有45%在購買唱片之前就已經在流媒體上買過了同一張專輯。根據英國娛樂零售商協會(ERA)的相關數據,黑膠唱片專輯的銷量已經超出了網絡端下載量。一個同事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在一個傳統中國茶葉聯誼晚會上,主持人一整晚都奔走於在唱機轉盤和Apple的音樂訂閱之間。
  • 音響專欄 | 世界上最貴的十大黑膠唱盤
    音響專欄世界上最貴的十大黑膠唱盤原載 what HiFi 雜誌翻譯 / 樂迪你希望你使用的黑膠唱盤是什麼價位的?以下我們收集了世界上最昂貴的十個唱盤,它們可能適合資深的骨灰級土豪黑膠玩家,但對於一般的黑膠玩家來說,了解它們的存在也是很有必要的。
  • 發燒友情懷撐起線下唱片店
    唱片店曾是一個城市獨特的風景,如今,在這個數字聽歌的時代,還有哪些人對聽唱片情有獨鍾?唱片店如何生存?8月29日,國際唱片店日。蝦米音樂推出了「一定要去的中國唱片店」專題,獨音唱片、酷樂唱片、福聲唱片三家唱片店入選。記者對這三家京城樂迷心中的「聖地」進行了探訪。
  • 東莞最大唱片音樂市集 ② 硬體篇
    此次唱片音樂市集,除唱片外我們還為朋友們準備了巫品牌的「硬體開倉日」以及我們為燒友朋友們精挑細選的「Hi-Fi硬體品牌」。所以喜歡硬體的夥伴們,這是少有的福音,也是聲音圖書館唱片音樂市集跨年的誠意。「01」巫 · 開倉日巫,主張聲音細分的聲音美學品牌「以不同的聲音風格呈現不同的音樂情緒之美,這便是聲音細分的價值所在。」-「你可能感興趣的硬體現在可以享受極低折扣"sale ! sale ! sale ! sale ! sale !
  • 在黑膠聲中遙想世界
    近些年,我逐漸開始從聽CD轉成聽黑膠。CD聲質雖好,卻不及黑膠溫暖莊嚴。因灌錄技術的原因,黑膠的聲音雖沒有CD純淨,有時伴有蠶豆聲和沙沙聲,但較CD更真切,更溫暖,更有年代感;而且黑膠需輕拿輕放,聽時不能快進快退,也不能選擇曲目,只能細細聽完,比聽CD更有儀式感,更能走進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