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在中國,可口可樂與百事已經佔據了大部分汽水市場,然元氣森林的崛起讓國產汽水重新看到了希望,不少區域性的老牌國貨汽水品牌開始謀增長、求發展。其中,85歲北冰洋和有著68年發展史的冰峰最為惹眼。
1月4日,陝西證監局發布了《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於西安冰峰飲料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申請報告》,報告顯示,西安冰峰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冰峰飲料」)日前已與華創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預計於2021年5月31日前遞交IPO申請材料。
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大豪科技發布重組方案,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北冰洋飲料品牌,就將藉助大豪科技完成上市,實現「復活」。
那麼,資本市場能否為兩家企業帶來新的生機,助力其翻盤?
冰峰一年賣3億,擬募資4.6億
冰峰飲料的前身為西北汽水廠,創建於1951年。1953年,西北汽水廠併入西安食品廠,成為六大車間之一,只是當時生產出來的汽水就叫「汽水」。一直到50年代末期,「汽水」才有了自己的名字——冰峰。
2012年以前,冰峰只有一款產品,即玻璃瓶裝橙味汽水。該產品迄今未變換過包裝,只是零售價從最早的2毛錢提升至如今的2至3元,覆蓋範圍則從陝西省向外延伸至全國乃至全世界。
雖僅有一款產品,冰峰仍在西安飲料市場上雄霸多年。即使是在1990年代,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強勢進攻中國本地市場的情況下,冰峰仍維持了30%-40%的市場份額,並在不久後憑藉情懷與強大的經銷網絡,重新成為西安市場的龍頭。
直到近10年,冰峰開始轉型開發新產品線,以迎合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2012年,冰峰推出了罐裝的橙味汽水;2015年推出罐裝酸梅湯;2016年,冰峰果果玻璃瓶裝上市;2018年,冰峰汽水摩登罐裝上市;到2020年,冰峰茯茶、一氣呵橙、低糖酸梅湯、摩登罐裝相繼上市。
據了解,玻璃瓶裝汽水由冰峰自產——冰峰飲料擁有兩條玻璃瓶汽水生產線,大線每小時2.4萬瓶,小線每小時1.8萬瓶;易拉罐裝汽水則採用委外加工模式生產,由冰峰飲料提供主要的原輔材料和包裝物,由委託加工廠商製成產成品,產成品的所有權屬於冰峰飲料。
銷售方面,經銷和直銷兩種模式並行。經銷模式下,冰峰飲料的產品通過賣斷方式直接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零售終端商,最後由零售終端商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直銷模式下,子公司冰峰網絡通過電商渠道(淘寶、京東等)進行產品直銷。
目前,冰峰飲料以經銷模式為主,直銷的收入金額較少。換言之,電商渠道在冰峰飲料的收入佔比較小。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冰峰飲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1億元、2.84億元和3.02億元;營業利潤分別為7634.22萬元、8969.18萬元和9208.83萬元;淨利潤分別為5731.42萬元、6752.03萬元和8144.80萬元。截至2019年末,冰峰飲料總資產為2.60億元,總負債為3475.07萬元。
事實上,對於上市,冰峰渴望已久。
早在2017年,冰峰飲料董事長張軍就在「西安市推動民營企業上市掛牌圓桌會議」上表過態,2018年完成股份制改制,保薦機構入場展開上市輔導工作;2019年向證監部門提交輔導備案資料,評估意見建議;2020年初,遞交IPO申請材料。
現在來看,冰峰的上市節奏已經慢了一拍,而且2017年冰峰積極籌備的是主板IPO,但是如今冰峰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考慮到公司業績情況、證監會排隊企業、深圳和上海交易所的審核速度等因素,公司擬申請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發行股票並上市。」
按照冰峰飲料的規劃,其預計通過本次IPO募集不低於4.6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現階段具體募投項目及資金使用仍在籌劃當中。
被「雪藏」十餘年,北冰洋擬借殼上市
北冰洋汽水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36年的北平製冰廠。1949年解放後,製冰廠收歸國有,改叫北京新建製冰廠;1950年6月,北京新建製冰廠正式註冊了北冰洋商標以及北極熊的圖標,主要生產冰棍、雪糕和冰激凌等產品。1956年,上海的屈臣氏遷入京城同北京市食品廠合作,同時帶來了數條一體化的灌裝流水線,北冰洋就此開始大規模生產汽水。改革開放後,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正式成立,並迅速進入鼎盛時代。
在許多「70後」「80後」的北京人心中,北冰洋無疑是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之一。據說在80年代,如果你在某個炎熱到不太溫柔的夏夜,走過安樂林路的北冰洋食品公司,就會看見全北京的個體戶都蹬著三輪在這裡聚集成長隊。當時北冰洋的日產量是84萬瓶,但即便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總還有商販們拿不到貨,只能再等一夜。
然而,這一記憶在90年代戛然而止。1994年,在招商引資浪潮中,在招商引資的潮流下,北冰洋食品公司和百事可樂開始了合作,就是通過北冰洋的原有渠道,百事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北冰洋的產量逐年遞減,1999年,這支汽水徹底從市場上消失了。
直到2007年,負責北冰洋的一輕食品才以「4年內不以北冰洋品牌生產任何碳酸飲料產品」的條件,換回了北冰洋的品牌經營權。2010年,一輕集團批准北冰洋成立公司,註冊資金3000萬元。2011年9月,蟄伏了10餘年後,北冰洋汽水重返市場。
北冰洋回歸的第一件是就是找回「兒時的味道」。僅兩個月後,工廠實現盈利。第二年,北冰洋銷售100多萬箱,銷售額超過6000萬;2014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大關,並出現斷貨;到2018年,北冰洋銷量達到1200萬箱,銷售額約為8億;2020年6月,北冰洋首次直播帶貨銷量48萬瓶。
雖然北冰洋已經恢復了被百事「騙走」前的規模,但面對物是人非的市場,想要重回巔峰,光有情懷遠遠不夠。
所以早在2017年,北冰洋就趕在低糖、無糖浪潮來臨前夜,推出了自己的健康化產品,例如花生核桃植物蛋白「核桃戀」,主打補腦和冬季熱飲;2019年,北冰洋還一次性推出了13款新品,包括低糖低卡以及健康養生類產品。但都沒能在市場激起水花。
與此同時,北冰洋價格飽受質疑。懷舊玻璃瓶(6元/瓶)之外,新推出的易拉罐4.5元/聽,也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一口差不多一塊錢了」,對比市場上更實惠的可樂、芬達和果汁飲料,毫無優勢。
此次借殼上市,無疑是北冰洋發展史上的一大轉折點。關於上市進展,北冰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表示,「最近北冰洋處於改革重組關鍵時期,關於上市及戰略規劃相關信息後期以公報正式發布為準。」
上市不是萬能鑰匙,關鍵在品牌創新
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看來,本土汽水企業要想提高競爭力,都需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無論是北冰洋借殼上市,還是冰峰獨闖IPO,都是想藉助資本市場實現規模擴張,加固行業競爭壁壘。目前國內企業上市難度較低,是老牌汽水上市的好時機。
「在上市後得到資金支持,更有利於老品牌的體制創新和市場開發,從區域品牌走向全國品牌。」日前,清華大學品牌營銷研究院孫巍向《時代周報》表示。
然而,上市並不等於萬事大吉,中國有約60家老字號上市公司,真正發展亮眼的卻寥寥無幾。2020年5月,狗不理包子因經營狀況困難不得不終止在新三板的掛牌;全聚德早已跌落神壇,業績和股價遭遇雙殺,市值與最高峰相比蒸發七成只有30多億元;桂發祥上市四年多時間以來,股價一路走低,市值蒸發61億元只剩21.63億元。
一位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IPO和併購重組的從業人士向《財經天下》周刊介紹,這些區域老品牌的好處是現金流穩定,不過單看現金流的話,還不如大藍籌更穩定,「他們的成長性不是太好,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也不是太高,大概10-14倍的市盈率,目前的區域市場品牌都很難有突破,從區域走向全國的很少,比如北京三元,承德露露,表現都很一般。」
在上述人士看來,品牌有歷史有知名度,並不代表可以突破到全國範圍,沒有突破意味著沒有成長性。「尤其是食品類地域特點更明顯,北京人喜歡吃烤鴨和義利果子,可能就圖一個小時候的情懷,它的味道真的特別好嗎?其實也談不上,到了外地就更不行。同樣,廣州酒家的月餅也只是在當地受歡迎。」
「品牌老化是國產老牌汽水的主要問題。」沈萌表示,「國產老牌汽水可以將更多的資金用於品牌年輕化和廣告,另外提高產品研發水平,擴大競爭實力也是發展的關鍵。」
(鈦媒體編輯劉萌萌綜合自界面、《財經天下》周刊、新京報、新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