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呢準備和大家說說星際爭霸遊戲當中的科學船的演變故事。曾經在星際1遊戲當中,科學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為什麼到了星際2他在PVP模式下就不再出現了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科學船這個單位背後的發展故事。
科學船最初其實是聯邦政府的一種科學研究室,主要目的是為了進行一些電磁學的實驗。後來慢慢的,聯邦政府發現科學船其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副產品」能夠應用於戰場之上。比如他原本為醫療兵研發的納米機器人,如果數量夠多的話還可以來維修一些機械裝置,因此能夠實現在戰場上實時的「治療」坦克、禿鷲戰車、歌利亞機器人這些單位,省去了大量的SCV駕駛員。當然這個前提是數量夠多,額大概需要幾百公斤的納米機器人才能負責維修一臺坦克,所以想要醫療兵的納米機器人來修坦克是不現實滴~
除了進行戰場維修之外,由於支撐科學船全部活動的能源來自於一臺巨型核裂變發動機,因此平時會產生大量的帶有核輻射的核廢料。聯邦將這些核廢料變成了戰場上有力的武器,將核廢料放射出的致命輻射射線通過科學船外部的輻射發生器反射出去,能夠對異蟲等生物單位造成巨大的傷害。
但是,這個以輻射作為武器的進攻系統有兩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是核輻射的攻擊範圍過於巨大,而且不可控,導致聯邦在攻擊蟲族的同時,讓大量的陸戰隊員也可能接收到輻射的傷害。雖然說在科學船上有一個專門清洗受到輻射鎧甲的清洗室,但是仍然有許多士兵在戰場上因為輻射傷害而喪失了戰鬥力。所以說,這個系統是一個「三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東西。導致了戰場上的士兵給科技船取了個外號叫「死亡船」。
第二就是核輻射洩露的問題了,由於要將這些核輻射作為武器使用,就需要將那些輻射廢料放置到飛船的最外層,這樣一來所受到的防護相比於引擎就要少得多。因此對於外來的攻擊,如果船體被擊穿,進入飛船內部的,除了敵人的飛彈或者異蟲的骨刺外,還有自己生產的致命核廢料。這給船內的控制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聯邦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科學船的防禦工作上花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結果也導致科學船的體型無比巨大,和一個行星要塞差不多了!
所以,泰倫帝國在掌管了聯邦的政權以後,就放棄了科技船作為自己戰場上的單位,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最強AI自動化控制,並且體型更小的渡鴉來作為戰場上的支援和偵查兵種。但是渡鴉的出現並沒有徹底讓科學船退出歷史的舞臺,泰倫帝國的官方將一部分改造成了固定的科技研究所,有一部分會去單獨執行在人煙稀少的行星上進行科研工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雖然在遊戲當中的PVP模式下看不到科學船,卻能在戰役模式中發現其蹤影。
當然還有幾臺科技船被吉姆雷諾給偷走並且加以改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