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上,老師問:「題都做了沒有,答案是什麼?」
同學:「二!」
老師:「我看你才二呢! 連這道題都能算錯,你說你有多二吧!」
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朋友會開玩笑的說「你真二。」
還有一些歇後語如:
阿二炒年糕——吃力不討好
阿二吃肉——抓瞎
阿二當郎中——沒人敢請
……
這裡面的阿二,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呆頭呆腦,自作聰明的人。
那麼「二」到底都有什麼含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其實在各個地區,「二」的含義也是不一樣的。
陝西
1、不分場合,說話不經大腦,做事不想後果的人,如「二慫、二錘子」。
2、聽到驚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論時的心理狀況,如「我二了」。
3、形容某方面比較強悍,帶有戲謔,如「那傢伙踢球二的很」
東北
常用於形容人或事物愚笨,口語中擁有獨特的語意。
保定
貶義詞,1、形容愚蠢、弱智,現在多用於彼此取笑。
2、二百五的延伸意思,表示我不知道、不明白、不曉得。
……
你還知道哪些地方的含義,可以在下方評論分享哦!
其實,就像延參法師對王自健的解說的「二」的含義!人生,生活是一條線,工作是一條線,家庭的關係和工作的關係的兩條平行線,人生活在哪裡也擺脫不了這個二,人生走到哪裡都要記住這個二,為二活著,輕鬆一些,灑脫一些,人生不必要那麼算計,不必要那麼聰明,二一點,快樂一點。
有關「二」的拓展:
「店小二」的由來
據說,古代酒樓裡有一夥計,叫王示,當時字都是豎著寫,他老把示字寫脫節,就成了二小,人們就親切的稱他為王二小(與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重名了)傳來傳去,就說成了小二。後來就把酒樓夥計稱為「店小二」了。
「二百五」的由來
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人名叫蘇秦,他即是一說客,有兼有六國國相(相當於現國務院總理,很牛逼)的職務,但他作風嚴厲,結下很多仇人,所以被暗殺了。
齊王惱怒,要抓兇手,想到一計,把蘇秦頭顱割下(也不給人留一全屍,太血腥了)掛在城門上,召告全國,說蘇秦是內奸,誰殺了他給齊國除了害,就會給他一千兩黃金,作為獎賞。很快就有四人來領賞,四個人對天發誓,就是他們殺了蘇秦,齊王問:「你們準備怎麼分配這些金子呢!」四人齊答:「一人二百五?」齊王大怒道:「去把這四個二百五砍了。
」「二百五」一詞就這樣流傳下來。被後人特指傻頭呆腦、不醒事,同時又倔強莽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