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花落成蝕 花蝕的人間觀察
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都是世界#穿山甲日#,我們來聊聊那些自由自在的穿山甲吧。
這裡有9個關於穿山甲的冷知識,你可能不知道。
「你們這些壞蛋,也不哄哄人家。」樹穿山甲,拍攝者:Jabruson。
穿山甲會爬樹事實上,它們不止是「會」爬樹。全世界共有8種穿山甲,4種主要生活在地上,4種主要生活在樹上。
非洲的4種穿山甲正好是兩個極端:大穿山甲(S. gigantea)和南非穿山甲(S. temminckii)這樣的大塊頭構成了地穿山甲屬(Smutsia),它們幾乎不上樹。而樹穿山甲(. tricuspis)和長尾穿山甲(P. tetradactyla)構成了樹穿山甲屬(Phataginus),在樹上待的時間超級長。
大穿山甲作為一種展開了體長可到一米八的圓滾滾的大胖子,會爬樹還奇怪了。圖片來自africageographic.com。
對待爬樹,亞洲的4種穿山甲就沒那麼極端了。
在日常工作中,雲南的森林警察救下的穿山甲一般就兩種,他們管它們叫「短尾巴」和「長尾巴」。短尾巴的是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長尾巴的是馬來穿山甲(M. javanica)。中華穿山甲會爬樹,但更喜歡在地面上待著,而馬來穿山甲更喜歡在樹上待著。尾巴的長短,可以作為穿山甲習性的一個指標:尾長/體長比大的穿山甲,更傾向於樹棲,反之則傾向於地棲。
短尾巴的中華穿山甲和長尾巴的馬來穿山甲,放在一起很好認。拍攝者:Leanne Clark(左圖)、Roland Seitre(右圖)。
剩下的兩種中,菲律賓穿山甲(M. culionensis)也傾向於樹棲。這個種2005年才從馬來穿山甲中獨立,我們對它所知還不是很多。而印度穿山甲(M. crassicaudata)是個大胖子,它們體長可達1米多,儘管尾巴比中華穿山甲還長一點,但成年後也不咋會爬樹了。
穿山甲會遊泳事實上,穿山甲也不僅僅是「會」遊泳,它們遊得還不錯。
就拿不咋下地的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來說,它們下樹經常就是跑到小河或是水塘裡遊泳,人們在水邊找到它們,可能比在樹上找更容易。有資料說,樹穿山甲還會吞氣,好在遊泳時增加浮力。
穿山甲都會遊泳,那你呢?樹穿山甲,拍攝者:Robert Harvey。
那穿山甲會穿山嗎?如果是一座小土丘,那穿山甲打穿這座山並不太難。
穿山甲挖土的能力非常強,尤其是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這樣的大傢伙, 它們能用堅硬、強壯的前爪快速的刨開土。在熱帶地區,白蟻會累出高高的蟻丘。對於穿山甲來說,這樣的小土丘裡全是食物,蛋白質的含量是牛肉的5倍,看到了可不會放過。這樣的「山」,穿山甲還是能夠穿的。
找到寶貝啦!南非穿山甲,拍攝者:Des&Jen Bartlett。
不過,如果是石頭山,穿山甲就穿不動了。畢竟不是《精靈寶可夢》啊。
穿山甲的長舌頭特好用
穿山甲打穿土幹嘛,當然是找吃的啊!
在打開蟻穴之後,穿山甲長長的舌頭就派上用場了。它能伸進蟻穴的隧道當中,掃蕩食物。這條冷知識比較適合看圖理解:
截取自美國國家地理的視頻。
哎呀,似乎稍微有點重口呢!還是地面上的部分看起來比較萌:
截取自Earth Touch的視頻。
4000多萬年前的穿山甲就甲
人類已知最古老的能確定是穿山甲的生物,是始穿山甲(Eomanis)。它們生活在4000-5000萬年前的歐洲。這種古老穿山甲的化石上有鱗甲的痕跡,但這層鎧甲只覆蓋了身體和腦袋,四肢和尾巴上並沒有。
始穿山甲的化石和復原圖。化石照片拍攝者:Ghedoghedo;復原圖作者:Stanton F. Fink。
在歐洲還有一種吃螞蟻的動物,和始穿山甲生活的時期差不多。那就是歐食蟻獸(Eurotamandua joresi)——這種動物的化石上沒有鱗片,因此剛發現的時候被冠以了食蟻獸的名字。但現在的古生物學家們發現,歐食蟻獸的關節結構和食蟻獸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更可能是穿山甲的近親。它可能代表穿山甲這條演化線路上的一個沒有鱗片的支系。
歐食蟻獸的化石和復原圖。化石照片拍攝者:Ghedoghedo;復原圖作者:Nobu Tamura。
到了今天,穿山甲的鱗甲已然非常堅固。它們的尾巴兩面都長上了甲片,團成一個球,獵食者就無法下口。地上的大型穿山甲們,即使是面對獅子、老虎也不太怵。毫無疑問,這套防禦裝置是非常成功的。
亞洲獅VS印度穿山甲,獅子表示咬不動!截取自WildFilmsIndia的視頻。
鱗片還可以用來反擊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的鱗片特別犀利,比其他6種穿山甲都要犀利。
我們來看看它們的鱗片:
樹穿山甲的鱗片,圖片來自Leeds Museums and Galleries。
這兩種穿山甲的鱗片上,都有一個銳利的小尖,邊緣很薄,看起來就很鋒利。更厲害的是,在防禦時,這兩種穿山甲的鱗片會在肌肉的控制下左右移動,形成切割之勢。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生活在樹上,經常會面對蟒蛇的威脅,這樣的行為應該能幫它們擊退蟒蛇的攻擊,也能讓豹子等食肉動物沒法下口。
這種反擊方式,也能傷到人類——多少有點用吧。
至於另外6種穿山甲的甲片,就沒有人觀察到能這麼用了。
有的穿山甲走路像霸王龍
不信我們來看圖!
截取自Earth Touch的視頻。
截取自Tikki Hywood Trust的視頻。
8種穿山甲中,能這麼走路的是南非穿山甲。它們在覓食的時候特別喜歡擺出這樣的姿勢,簡直就是萌版的哥斯拉或者是霸王龍。其他7種穿山甲一般不會擺出這樣的姿勢。
這麼走,或許是因為可以走得比較快,或許是能夠保護前腿上的小爪爪。
如何區分各種穿山甲如果僅僅是看圖片或是視頻, 是無法科學的鑑定穿山甲的。想要確切的鑑定,要不就得測DNA,要不就要從形態學出發,數鱗片的數量,觀察鱗片的形狀、質地,測算體長/尾長比,影像上的信息很難滿足科學的要求,沒有經驗也很容易出錯。
全世界有8種穿山甲,以前科學家們認為這8個種都隸屬於同一個屬,但最近,科學家們把它們分成了三個屬。如果不要求那麼精確,看圖鑑定到屬還是能做到的。
最好認的是樹穿山甲屬。這類穿山甲極度細長,簡直是裝甲戰蛇一般,而且喜歡住在樹上,多看看圖片,很難認錯。
樹穿山甲屬的長尾穿山甲。拍攝者:Nick Gordon。
如果你能確認某張圖片裡的穿山甲是非洲原產的穿山甲,它的外形又不像樹穿山甲那麼細長,那麼,那種穿山甲就一定屬於地穿山甲屬。如果它走起來還是揣著小手的模樣,那就一定是南非穿山甲。
地穿山甲屬的南非穿山甲。拍攝者Nigel J. Dennis。
如果能確定是亞洲的穿山甲,那就肯定是穿山甲屬中的一種。這類穿山甲的體型既不像地穿山甲那樣粗壯,也不像樹穿山甲那樣細長。另外,亞洲穿山甲沒有鱗片的部分常常偏肉色(印度穿山甲的可能較深),非洲穿山甲的常常偏深褐色(膚色這個鑑別特徵不一定,常有特例,只能輔助使用)。
穿山甲屬的中華穿山甲,這是唯一一種有較大外耳的穿山甲,但這個特徵在圖片上不是很好認。拍攝者Michael Pitts。
我們對穿山甲所知甚少儘管穿山甲曾經並不少見,儘管不少人用筷子研究過穿山甲,但人類對這種生物所知依舊不多。
我們曾認為穿山甲都是夜行動物,但南非穿山甲告訴我們,它們在冬天喜歡白天出來活動。我們曾認為東南亞的穿山甲都是馬來穿山甲,但2005年,科學家把菲律賓的穿山甲獨立成種。接下來,婆羅洲的穿山甲能獨立麼?
問題還有好多。
至於各種穿山甲是如何戀愛的,是如何交配的,我們知道的就更少了。如今,各種穿山甲的生存都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研究者們只好一手拿筆,一手拿槍。它們和他們,需要所有人的幫助。
花蝕的人間觀察
我是花蝕,曾經研究鳥類鳴聲中的方言現象,現在是個獨立撰稿人、半吊子生態攝影師、狂熱的神廟迷和金屬黨。出版過幾本書,愛寫點自己關心的東西,關注啦你就知道了。
原標題:《關於穿山甲,這9個冷知識你可能不知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