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結構減振降噪技術研究

2020-12-05 中國航空新聞網

準動態環境短艙效果測試裝置

MA60降噪效果對比圖(最上圖為降噪前,最下圖為降噪後)

噪聲與振動問題是飛行器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首先,飛機在運行中產生的強噪聲與振動會影響機載設備/系統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也會誘發機體結構出現疲勞裂紋,危及飛機結構的壽命和安全;其次,吵鬧的座艙環境會干擾乘機人員之間的語言交流,使乘客感到煩躁,尤其是長時間處於噪聲環境下,人員會倍感身心疲憊,且身體健康會受到損害;最後,飛機起降階段向外界排放的噪聲強度大、影響範圍廣,嚴重妨礙機場周邊居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甚至影響到身心健康。因此,飛行器的振動噪聲問題一直是國內外科研機構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如何開展減振降噪設計來提高飛行器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環保性也是我國飛行器設計的重點關注方向。

自20世紀70年代起,航空工業強度所就開始關注飛行器的振動噪聲問題,先後承擔了「ANCF系統工程」「民機艙內噪聲預計、控制與試驗技術研究」「大型客機外部噪聲預計、分析與試驗技術研究」等預研項目,建立了航空器振動噪聲產生及傳播機理、艙室噪聲預計及控制技術、航空器適航噪聲預計及測試評估技術、金屬結構聲疲勞性能評估及驗證等專項技術。2006年,建設了低聲強混響室、半消聲室、全消聲室、高聲強混響室、高聲強行波管以及氣動管道等關鍵試驗設施,形成了開展結構聲/空氣聲傳播控制方法、艙室減振降噪設計方法、結構氣動噪聲仿真測試及控制方法、結構耐聲疲勞性能驗證、機載設備振動/噪聲環境適應性驗證等研究能力。在多渠道的預研項目、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撐下,強度所在飛行器減振降噪技術方面,已形成了涵蓋各類飛行器振動噪聲的仿真預計、測試分析以及減振降噪設計的完整技術體系,具備了在飛行器立項評估階段、詳細設計階段、驗證定型階段和運行維護階段提供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的技術能力。強度所也先後承擔了MA700、MA60/600、運9、ARJ21-700、C919等多型號的聲學設計和噪聲控制工作,並承擔了AC500、TB20、「小鷹」500等飛機的噪聲適航審定工作,有效解決了國產飛行器的振動噪聲問題。

近年來,強度所在「大強度、新強度、數字強度」的戰略指引下,先後突破飛機噪聲源識別分離、飛機發動機風扇噪聲產生與控制、艙室噪聲與振動綜合控制、發動機減振安裝設計、軍/民機結構抗聲振疲勞設計、多物理場耦合環境結構適應性分析與驗證、金屬結構振動疲勞損傷機理和演化規律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有力支撐了國產飛行器設計工作。

大型飛機外部噪聲預計技術

通過消化吸收國外主要噪聲源的噪聲預計模型以及噪聲傳播模型,結合工程應用中的潛在需求,設計開發出大型飛機外部噪聲預計系統,形成了根據發動機參數、機體幾何參數、飛機航跡參數完成飛機外部噪聲預計的能力,可提供飛機適航噪聲預計、巡航狀態機體表面聲載荷預計、地面開車狀態發動機噪聲預計等功能;為飛機設計部門在飛機初始設計階段,開展適航噪聲預計、機體結構抗聲疲勞設計、艙內聲學設計等工作的提供技術手段和設計工具。

渦扇發動機風扇噪聲控制技術

在渦扇發動機風扇噪聲控制方面,針對微穿孔板消聲結構開展了結構優化設計和效果測試工作,先後完成了平板型聲襯元件的聲阻抗特性預計及測試、圓筒型聲襯模型件的插入損失及傳遞損失等聲學性能測試、全尺寸聲襯結構靜態環境及準動態聲學性能測試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利用大量測試數據,歸納形成了微穿孔板消聲結構聲阻抗計算軟體,為開展發動機消聲短艙結構參數設計提供必要、可靠的設計工具。

飛機艙室振動噪聲主/被動控制技術

在渦槳飛機被動噪聲控制方面,強度所先後完成MA60/600、運9等機型的座艙降噪工作,有效改善了相關機型的客艙噪聲水平。

強度所針對渦槳支線飛機的噪聲特性及結構設計特點,建立了適用於渦槳飛機艙內聲學設計的技術體系,包括艙內聲場特性測試方法、艙內噪聲預計方法、航空材料選型方法、螺旋槳氣流噪聲實驗室模擬方法、艙內綜合噪聲控制方法等,結合相關機型的飛行測試和實驗室內大量的實驗室測試,設計出滿足機型特點的降噪方案;根據飛行測試結果,經降噪改裝後MA60飛機整機減重15千克,最大噪聲區域降噪量5.9dB(A);經降噪改裝後的運9飛機整機減重123千克,最大噪聲點降噪量近10dB(A)。

在噪聲主動控制技術方面,重點開展自適應算法設計、次級聲源選型及布局優化、主動降噪系統工程化開發等工作;2012年度在國內首次完成了渦槳飛機地面開車狀態噪聲主動控制效果驗證試驗,測試結果表明控制系統運行穩定、目標頻率噪聲控制效果達8dB的效果;自主開發的主動降噪座椅於2016年度參加石家莊航展,獲得現場體驗者好評。

振動/噪聲對金屬結構損傷破壞問題研究

在振動/噪聲對金屬結構損傷破壞的研究方面,強度所開展大量的理論分析和試驗驗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技術突破。在金屬結構振動疲勞破壞關鍵基礎研究方面,實現了金屬結構振動疲勞損傷機理、計及阻尼效應的雙尺度振動疲勞損傷累積模型、飛機典型結構動力學特性快速優化算法和抗振動疲勞設計方法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此外,在試驗技術方面也取得較大突破,完成了彈艙結構空腔共鳴噪聲試驗、金屬結構聲疲勞加速試驗、聲溫振聯合載荷環境及聲-熱-振-靜多場耦合環境下結構聲疲勞試驗,有效支撐了軍機型號的研製。

新材料研究及新技術的發展

面向減振降噪的新需求和新要求,強度所積極開展新技術的研究,專門成立創新團隊研究新型阻尼減振材料、新型發泡金屬吸聲材料等,並藉助人工智慧和振動噪聲仿真等方向的成果,開展根據工程減振需求自動匹配阻尼材料配方的探索。此外,在人體舒適性感知方面,強度所也開展了人體對振動/噪聲主觀評價方法研究,探索 「悅耳、好聽、難聽」、「晃、顛」等主觀詞彙與「頻率」「量級」等物理詞彙的對應關係,進而為深入開展舒適性研究奠定基礎。(航空工業強度所 侯峰)

準動態環境短艙效果測試裝置

MA60降噪效果對比圖(最上圖為降噪前,最下圖為降噪後)

噪聲與振動問題是飛行器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首先,飛機在運行中產生的強噪聲與振動會影響機載設備/系統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也會誘發機體結構出現疲勞裂紋,危及飛機結構的壽命和安全;其次,吵鬧的座艙環境會干擾乘機人員之間的語言交流,使乘客感到煩躁,尤其是長時間處於噪聲環境下,人員會倍感身心疲憊,且身體健康會受到損害;最後,飛機起降階段向外界排放的噪聲強度大、影響範圍廣,嚴重妨礙機場周邊居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甚至影響到身心健康。因此,飛行器的振動噪聲問題一直是國內外科研機構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如何開展減振降噪設計來提高飛行器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環保性也是我國飛行器設計的重點關注方向。

自20世紀70年代起,航空工業強度所就開始關注飛行器的振動噪聲問題,先後承擔了「ANCF系統工程」「民機艙內噪聲預計、控制與試驗技術研究」「大型客機外部噪聲預計、分析與試驗技術研究」等預研項目,建立了航空器振動噪聲產生及傳播機理、艙室噪聲預計及控制技術、航空器適航噪聲預計及測試評估技術、金屬結構聲疲勞性能評估及驗證等專項技術。2006年,建設了低聲強混響室、半消聲室、全消聲室、高聲強混響室、高聲強行波管以及氣動管道等關鍵試驗設施,形成了開展結構聲/空氣聲傳播控制方法、艙室減振降噪設計方法、結構氣動噪聲仿真測試及控制方法、結構耐聲疲勞性能驗證、機載設備振動/噪聲環境適應性驗證等研究能力。在多渠道的預研項目、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撐下,強度所在飛行器減振降噪技術方面,已形成了涵蓋各類飛行器振動噪聲的仿真預計、測試分析以及減振降噪設計的完整技術體系,具備了在飛行器立項評估階段、詳細設計階段、驗證定型階段和運行維護階段提供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的技術能力。強度所也先後承擔了MA700、MA60/600、運9、ARJ21-700、C919等多型號的聲學設計和噪聲控制工作,並承擔了AC500、TB20、「小鷹」500等飛機的噪聲適航審定工作,有效解決了國產飛行器的振動噪聲問題。

近年來,強度所在「大強度、新強度、數字強度」的戰略指引下,先後突破飛機噪聲源識別分離、飛機發動機風扇噪聲產生與控制、艙室噪聲與振動綜合控制、發動機減振安裝設計、軍/民機結構抗聲振疲勞設計、多物理場耦合環境結構適應性分析與驗證、金屬結構振動疲勞損傷機理和演化規律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有力支撐了國產飛行器設計工作。

大型飛機外部噪聲預計技術

通過消化吸收國外主要噪聲源的噪聲預計模型以及噪聲傳播模型,結合工程應用中的潛在需求,設計開發出大型飛機外部噪聲預計系統,形成了根據發動機參數、機體幾何參數、飛機航跡參數完成飛機外部噪聲預計的能力,可提供飛機適航噪聲預計、巡航狀態機體表面聲載荷預計、地面開車狀態發動機噪聲預計等功能;為飛機設計部門在飛機初始設計階段,開展適航噪聲預計、機體結構抗聲疲勞設計、艙內聲學設計等工作的提供技術手段和設計工具。

渦扇發動機風扇噪聲控制技術

在渦扇發動機風扇噪聲控制方面,針對微穿孔板消聲結構開展了結構優化設計和效果測試工作,先後完成了平板型聲襯元件的聲阻抗特性預計及測試、圓筒型聲襯模型件的插入損失及傳遞損失等聲學性能測試、全尺寸聲襯結構靜態環境及準動態聲學性能測試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利用大量測試數據,歸納形成了微穿孔板消聲結構聲阻抗計算軟體,為開展發動機消聲短艙結構參數設計提供必要、可靠的設計工具。

飛機艙室振動噪聲主/被動控制技術

在渦槳飛機被動噪聲控制方面,強度所先後完成MA60/600、運9等機型的座艙降噪工作,有效改善了相關機型的客艙噪聲水平。

強度所針對渦槳支線飛機的噪聲特性及結構設計特點,建立了適用於渦槳飛機艙內聲學設計的技術體系,包括艙內聲場特性測試方法、艙內噪聲預計方法、航空材料選型方法、螺旋槳氣流噪聲實驗室模擬方法、艙內綜合噪聲控制方法等,結合相關機型的飛行測試和實驗室內大量的實驗室測試,設計出滿足機型特點的降噪方案;根據飛行測試結果,經降噪改裝後MA60飛機整機減重15千克,最大噪聲區域降噪量5.9dB(A);經降噪改裝後的運9飛機整機減重123千克,最大噪聲點降噪量近10dB(A)。

在噪聲主動控制技術方面,重點開展自適應算法設計、次級聲源選型及布局優化、主動降噪系統工程化開發等工作;2012年度在國內首次完成了渦槳飛機地面開車狀態噪聲主動控制效果驗證試驗,測試結果表明控制系統運行穩定、目標頻率噪聲控制效果達8dB的效果;自主開發的主動降噪座椅於2016年度參加石家莊航展,獲得現場體驗者好評。

振動/噪聲對金屬結構損傷破壞問題研究

在振動/噪聲對金屬結構損傷破壞的研究方面,強度所開展大量的理論分析和試驗驗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技術突破。在金屬結構振動疲勞破壞關鍵基礎研究方面,實現了金屬結構振動疲勞損傷機理、計及阻尼效應的雙尺度振動疲勞損傷累積模型、飛機典型結構動力學特性快速優化算法和抗振動疲勞設計方法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此外,在試驗技術方面也取得較大突破,完成了彈艙結構空腔共鳴噪聲試驗、金屬結構聲疲勞加速試驗、聲溫振聯合載荷環境及聲-熱-振-靜多場耦合環境下結構聲疲勞試驗,有效支撐了軍機型號的研製。

新材料研究及新技術的發展

面向減振降噪的新需求和新要求,強度所積極開展新技術的研究,專門成立創新團隊研究新型阻尼減振材料、新型發泡金屬吸聲材料等,並藉助人工智慧和振動噪聲仿真等方向的成果,開展根據工程減振需求自動匹配阻尼材料配方的探索。此外,在人體舒適性感知方面,強度所也開展了人體對振動/噪聲主觀評價方法研究,探索 「悅耳、好聽、難聽」、「晃、顛」等主觀詞彙與「頻率」「量級」等物理詞彙的對應關係,進而為深入開展舒適性研究奠定基礎。(航空工業強度所 侯峰)

相關焦點

  • 手握減振降噪「硬核」 天鐵股份有望發力新基建
    伴隨著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軌道結構減振產品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由最初的軌下墊板單一產品逐漸發展成嵌絲橡膠道口板、隔離式橡膠減振墊、彈性支承式無砟軌道用橡膠套靴、橡膠彈簧等一系列軌道結構減振產品。據悉,以前的軌道交通,較少採取減振降噪設備,使用的話也是從國外進口。不過,從2010年起,天鐵股份推出的系列產品,改變國內軌道交通行業的減振降噪市場。
  • 12月會議推薦:2020中國交通減振降噪環保材料及創新技術發展論壇
    非常感謝貴司對超評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超評商務服務(煙臺)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中國交通減振降噪環保材料及創新技術高峰論壇」的關注與支持。本屆盛會將於12.16-17日在南京召開。副主任 我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環境噪聲預測與評價 發言嘉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研究員 軌道車輛振動噪聲測試技術研究
  • 電梯驅動主機減振隔振方法的探討
    也有部分學者僅考慮了隔振,缺少了減振的考慮或只考慮了減振,沒有研究隔振的應用。林嘉祥等人進行了電梯曳引機橡膠減振墊分析,設置減振橡膠來緩解振動噪聲的傳播[6];陳宏意進行了電梯主機、轎廂和繩頭三部分垂直振動減振方法的研究[7]。另外,部分學者進行了電梯噪聲降噪的研究[8],沒有涉及振動來源分析。
  • 基於聲學超材料的變壓器新型降噪技術獲突破
    城市變電站的廠界噪聲限值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參數之一,採用低噪聲電力設備和布置減振降噪措施是常用的兩種控制方法。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院)輸變電工程研究所緊密結合電網發展和工程實際需求,長期開展輸變電工程噪聲環境監測及噪聲治理工作。
  • 如何進行發電機降噪處理
    強烈的噪音對周圍的人群以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發電機降噪處理方案是治理髮電機的有效措施,能夠治理髮電機振動引起的低頻噪音,經過治理後噪音值在55分貝以下,滿足周圍業主以及物業的降噪要求。一、發電機降噪處理項目背景杭州某小區內因發電機設備超標,對周圍為居民以及環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汙染。經過測量業主室內噪音值達到了60分貝。
  • 河北工業大學科研人員提出抑制電抗器振動的新方法,減振效果好
    減振降噪是電抗器在製作和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減振方法多集中在被動減振方面,無法從根源上減小電磁振動。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電磁場與電器可靠性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 的研究人員閆榮格、趙文月、陳俊傑、張曉傑,在2020年第16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針對串聯電抗器提出一種基於諧波注入的主動減振方法,仿真與實驗證明該方法對電抗器有很好的減振效果。
  • 最少降低 3dB,我國高鐵減震降噪關鍵技術通過驗收
    9月21日消息,據科技部消息,國家863計劃「高速鐵路減振降噪關鍵技術」近日正式通過技術驗收。目前該技術已在大西客運專線、長昆客運專線上進行了試驗驗證,部分研究成果已得到推廣應用。
  • 工程機械機外噪聲的來源及降噪處理分析
    2.1 改進機械設備內部的燃燒結構結構振動噪音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機械噪音與燃燒噪音。要想合理控制燃燒噪音,可使燃燒壓力得以降低,對油的品質進行改善後,使廢氣再循環得到提升,並對機械設備內部燃燒方法進行改進。
  • 泵房隔音降噪方案
    【杭州漢克斯】小區泵房內的水泵設備多,水泵設備震動噪聲對於周邊的空間影響很大,震動噪聲直接通過地面和牆壁進行傳遞,這類噪聲存在傳遞影響距離遠,不易減弱等問題,對於附近的住戶生活作息影響比較嚴重,我們針對泵房噪聲特點,確定了一下兩種泵房隔音降噪方案。
  • 減振升級 乘風破浪——蘇通大橋拉索減振措施的研究、更換與啟示
    斜拉索為空間雙索麵扇形結構,每塔兩側各布置34對平行鋼絲斜拉索,最大索長為577米。蘇通大橋自2008年通車至今已運營十餘年,拉索阻尼器出現了性能退化問題。為了替換原有阻尼器、解決長索出現的高頻振動和未安裝阻尼器的短索的日常振動問題,2018年11月,蘇通大橋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和委託多家科研單位,全面系統地開展了拉索減振措施相關的理論、試驗和實測研究(表1)。
  • 全國英才資料庫:軍界英才——潛艇降噪技術專家何琳院士
    近年來,組織開展了「主被動混合隔振技術」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和進展。 自主研發的系列抗高壓平衡式撓性接管,具有突出的管路振動隔離性能,解決了部分重要應用的管路減振降噪難題,獲得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11月27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社旗吊式減震器廠家技術創新
    先進的生產質量體系 本公司有40多名中高級技術人員,技術力量雄厚,減震彈簧的設計採用大直徑,大中徑,高徑比的彈簧,具有應力小,抗疲勞強度高,使用壽命長等優點,並且設備安裝後運行能更穩定。勝輝減震器所有零部件全部經過鍍鉻,鍍鋅,靜電噴塗等防鏽工藝處理,以保證使用壽命更長。
  • 不用戴降噪耳機的「降噪耳機」
    被動降噪耳機,即通過耳機上的隔音材料或者是特殊的結構儘量隔絕噪聲,主要是入耳式耳塞和全罩耳式耳機,長期佩戴的話會使得耳朵脹疼,過大的聲壓甚至還會對聽力造成影響。 主動降噪耳機,即在耳機中設置了專門的降噪電路。
  • 一塊減振墊走天下:天鐵股份毛利率高於同行令人生疑
    (二)主打產品  公司的主打產品是隔離式減振墊,其次還有彈性支承式無砟軌道用橡膠套靴和其他軌道結構減振產品。這些產品主要應用於軌道交通領域,涵蓋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重載鐵路和普通鐵路。  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新),天鐵股份所處行業為「橡膠和塑料製品業」。
  • 降噪耳機是怎麼降噪的?
    1降噪的實現降噪耳機是利用技術手段達到降低噪聲的耳機產品,其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耳罩對耳朵的良好包圍結構形成封閉空間阻隔外界噪音的被動降噪技術;另一類是通過電子技術來抵消噪聲的主動降噪技術。被動降噪技術對高頻信號隔絕效果很好,對中低頻噪聲降噪效果不好,而我們生活中的噪聲大多是中低頻段,因此被動降噪效果非常有限。目前降噪效果好的耳機一般都是混合型降噪,即同時利用主動降噪技術和被動降噪技術。
  • 2020年航空結構動力學研究進展
    航空航天飛行器的結構動力學特性對其飛行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2020年,結構動力學技術委員會繼續推進對航空飛行器結構動力學特性的研究與應用。NASA計劃通過對X-57提出不同構型修改使巡航能效提高五倍,並對電動飛機結構性能進行試驗驗證,X-57麥克斯韋全電動飛機的地面振動測試在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進行。
  • 外防反射、內降噪聲,了不起的「隱身衣」——潛艇消聲瓦面面觀
    為此人們嘗試了各種方式,如更安靜的發動機,減振浮閥,核反應堆自然循環等技術。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重要方法就是敷設消聲瓦,為潛艇穿上一件「超級隱身衣」,使敵人難以發現。消聲瓦是由橡膠或合成聚合物製成的,內部有上千個微小孔腔,在潛艇、軍艦上起到吸聲、透聲、反射、隔振、減阻、防汙等多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