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聯合國氣候大會產生系列成果

2020-11-27 中國環境報

  

  圖為本屆大會波恩園區內中國展館一角。(資料圖片) 

  圖為本屆大會波恩園區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展區。(資料圖片)

  ◆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張倩

  編者按

  經過兩周的研討和談判,第23屆聯合國氣候大會近日在德國波恩落下帷幕。2017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承前啟後的重要交匯期,波恩氣候大會的召開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各國對履約持何種態度?中國將怎樣積極參與?本版特推出相關報導,以饗讀者。

  1.發展中國家表現搶眼

  波恩聯合國氣候大會順利落幕,大會通過了名為「斐濟實施動力」的一系列成果,就《巴黎協定》實施涉及的各方面問題形成了平衡的談判案文,進一步明確了2018年促進性對話的組織方式,通過了加速2020年前氣候行動的一系列安排。那麼,在每屆氣候大會上,各締約方的立場和表現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若要給締約國的減排決心和實際行動排個表現較佳的「紅榜」,那麼敘利亞應該是位列「紅榜」上的一匹黑馬。

  據悉,敘利亞代表在本屆氣候大會開幕的第二天宣布將加入《巴黎協定》。這一決定也使得敘利亞成為第197個籤字國。

  2015年,195個國家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巴黎協定》,敘利亞和尼加拉瓜尚不是籤字國。兩年後,敘利亞還是搭上了《巴黎協定》的末班車。這對於敘利亞目前所處國情而言,做出這一決定併力行減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敘利亞經過幾次中東戰爭,經濟貿易等早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再加上儘管中俄反對,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仍對敘利亞採取一攬子制裁計劃。這讓敘利亞經濟喘不過氣來,更使其較難實現減排計劃。但敘利亞環境部副部長瓦達·卡特馬維在會議期間表示,儘管壓力大、困難多,敘利亞會儘快籤署加入《巴黎協定》並履行承諾,也呼籲國際社會對其履行承諾予以支持。

  同樣在氣候大會上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斐濟。德國波恩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的駐地。本次大會主席國為太平洋島國斐濟,受其辦會能力所限,所以就回到秘書處所在地舉辦。

  作為島嶼國家,斐濟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比其他國家更顯著,本屆大會也將目光投向氣候變化對脆弱國家的影響上。同時,斐濟宣布將2018年促進性對話稱為Talanoa Dialogue。Talanoa Dialogue將圍繞全球減排差距、長期減排目標和如何彌補差距三大議題展開討論。

  此外,斐濟總理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斐濟將發行一隻規模達5000萬美元的「綠色」債券,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這是發展中國家首次採取這種做法。

  2.發達國家仍需努力

  再將眼光投向發達國家,澳大利亞處境略顯尷尬。在11月13日舉辦的關於「華沙損失損害國際機制」聯席會議談判中,澳大利亞主張刪除對於保護氣候脆弱的國家至關重要的兩項條款。在各國積極都減排的浪潮中,澳大利亞政府卻逆流而行。此前,澳大利亞批准了印度礦業巨頭阿達尼集團在澳大利亞的煤礦項目。參與這個項目的卡爾邁克煤礦緊鄰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一旦開礦,不僅會增加碳排放,更會把生態環境脆弱的大堡礁推向更加危險的邊緣,此舉也給澳大利亞召來質疑聲音。

  除了澳大利亞,「東道主」德國也仍需發力。去年在馬爾喀什氣候大會上,德國提出的氣候保護計劃明顯疲軟。同時,其2017年碳排放量不降反升,這讓各界人士懷疑德國2020年的減排目標能否實現。

  根據德國能源市場研究組織AG Energiebilanzen(AGEB)測算,相比2016年,德國2017的能源消費總量將會小幅上漲1%左右。今年1月~9月,德國能源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9%。按照現在的減排速度,想達到202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40%的既定目標,仍有難度。德國環境部已經意識到目標和現實的差距並警告稱,當前運營的燃煤電廠和交通運輸中產生的碳排放將使德國難以達到2020年的目標。

  面對質疑聲音,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例行視頻採訪中表示,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肩負著推進環境科技、加大技術投資,並使得清潔技術儘快具有市場競爭力等責任。「這些都是發達國家的責任,也是德國的責任。」她表示,德國將加大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特別是在交通和建築領域。

  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為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法國計劃到2021年關閉國內所有燃煤電廠,並從2018年起彌補美國停止資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帶來的資金缺口。此外,馬克龍還表示法國將於今年12月12日在巴黎組織召開國際氣候峰會,動員各方公共與私人資金投入,推動巴黎協定的落實。

  3.各國為中國擔當點讚

  在本屆氣候大會上,「氣候傳播與公眾參與」邊會在中國角舉行。美國耶魯大學環境學院氣候傳播項目主任安東尼教授,介紹了他們最新的美國公眾氣候變化認知狀況調查情況。他認為,調查數據顯示出積極信號。儘管從聯邦政府層面看,美國政府宣布撤出《巴黎協定》,但從民眾層面看,美國公眾仍然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數據顯示,64%的受調查者表示反對美國退岀《巴黎協定》,越來越多的美國公眾相信氣候變化正在發生並對此表示擔憂。

  目前,美國的州、城市和商業界、NGO都積極響應減排的號召。11月11日,美國加州州長布朗和聯合國城市和氣候變化特使、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帶領美國部分州、城市和企業共同發布了《美國承諾:我們仍在參與》報告。這份報告詳細描述了美國各州、城市和商界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相關的行動以及未來的履約計劃,試圖向世界證明,美國還是在完成《巴黎協定》設定的減排目標的跑道上。

  相較於美國多元的立場,中國在這次大會上沉穩發力,發揮大國擔當。各國系列邊會也是本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重頭戲之一,中方的表態和影響力格外引人關注,這一點通過會場內各國邊會的位置分布也可窺探一二。

  「中國角」的周圍分別是德國角、英國角和法國角,因此這一區域的人氣頗高。中國角舉辦邊會時,場內常常連站人的地方都沒有。本次大會的「中國角」計劃組織約30場活動,議題集中在中國有關氣候變化領域取得的成效和經驗,以及即將啟動的全國統一碳市場。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中國建立碳市場,目的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全社會減排,實現氣候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的雙贏。目前,歷史數據核查、能力建設、基礎設施等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全國碳市場進入審批程序,準備啟動。

  歐盟氣候行動與能源委員Miguel Arias Canete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各締約方共同的責任,碳市場必須在推動低碳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這一行動對世界發出了強有力的信號,並將推動其他國家的減排計劃。

  此外,在其他國家角舉辦的邊會上,中國也獲得較高的評價。對中國的減排承諾,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奧特馬爾·埃登霍費爾充滿信心,「儘管制定和推行環保目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但中國向來在國際社會信守承諾,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

  回望這屆大會,中國收穫了不少讚譽,這也意味著:中國不僅需要堅定減排的意志和決心,也需要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總結,從而輸出能造福更多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樣本,和他國攜手共同贏得減排戰役的最終勝利。

  斐濟為什麼成為大會主席國?

  斐濟共和國,簡稱斐濟,是一個太平洋島國,由332個島嶼組成,其中有106個島嶼有人居住。看過電影《楚門的世界》的觀眾肯定會對斐濟這個國家有著難以磨滅的印象。從小活在真人秀攝影棚而不自知的男主角楚門,在離開人工搭建的世界以後,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斐濟。的確,斐濟就是這樣令人神往的旅遊勝地,不過即便如此,處於南太平的這個小島國依然很難承辦將近200個國家近兩萬人參與的國際會議。為此,UNFCCC秘書處所在城市——德國波恩承接了本次會議。在倡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政策方面,斐濟一直走在世界前沿。

  1. 斐濟不僅是第一個批准《巴黎協議》的國家,它還是氣候脆弱論壇(Climate Vulnerable Forum)的43個成員國之一,一直主張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以內。

  2. 2017年,斐濟成為第一個加入 Under2 Coalition的發展中島嶼國家。 Under2 Coalition成立於2015年,目標是將全球氣溫控制在2℃以內。同時,致力於通過減少各自在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基礎上的80%~95%,或者到2050年達到人均年排放量少於兩噸的目標,來遏制全球變暖。

  3. 2017年10月17日,斐濟更成為首個發行綠色主權債券的發展中國家,計劃籌集5000萬美元用於減緩氣候變化。此次,斐濟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召開前發行綠色主權債券,對於其他國家實現各自氣候目標和增強氣候韌性以應對氣候變化也起到了很好的鼓勵作用。

相關焦點

  • 波恩氣候大會打響「承諾保衛戰」
    中新社波恩11月15日電 (記者 李曉喻 彭大偉)「基礎四國」(巴西、中國、南非、印度)14日對外公布聯合聲明,強調波恩氣候大會應加速實施2020年前承諾和行動,包括在締約方會議下設置一個解決相關問題的專門議題。
  • 鄭保衛:在波恩第23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氣候傳播邊會上的演講
    很高興來到波恩參加今年的氣候大會。我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也是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的主任,這是我自2010年墨西哥坎昆會議起第八次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並在氣候傳播邊會上發言。 在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主席在政治報告中談到「中國在過去的五年中,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 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中國特色「全電廚房」倍受矚目
    德國當地時間11月9日上午9:30(北京時間11月9日下午4:30),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中國角「衣•食•住•行商業創享減排時代」企業日邊會(以下簡稱「企業日邊會」)正式召開。
  • 中國企業在波恩氣候大會展現環保行動力
    中國企業在波恩氣候大會展現環保行動力 2017-11-12 06:11月11日電 (記者 彭大偉)在辯論激烈的談判場外,近年來頻頻亮相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中國企業,正在本屆波恩氣候大會上更多地展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環保行動力。
  • 波恩氣候大會過半 各方敦促發達國家拿出誠意打破僵局
    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會程到13日已過半,中新社記者在會場注意到,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談判代表和國際組織紛紛呼籲發達國家應拿出誠意,率先打破目前關於2020年前氣候行動的僵局。綠色和平全球總幹事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2020年前行動的妥善處理將有助於增進各國互信,為順利解決其他問題,形成波恩一攬子決議打下基礎。」  而本次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主辦國德國,也因其是否能如期兌現其減排目標而備受關注。  「德國實現減排目標只有靠完全淘汰煤電才可以完成。」
  • 中國代表:波恩氣候大會有四方面特點 中方將力促會議取得成功
    原標題:中國代表:波恩氣候大會有四方面特點 中方將力促會議取得成功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苟海波(右)和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司副司長陸新明(左)。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中新社波恩11月6日電 (記者 彭大偉)出席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的中國代表團負責人6日對媒體表示,本屆波恩大會是在《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進入到承上啟下關鍵期時舉行的,呈現出四方面特點。中方將積極和富有建設性地參與此次波恩氣候大會並支持大會主席國斐濟的工作,確保大會取得成功。  波恩氣候大會於6日開幕。
  • 【盤點】歷屆氣候變化大會成果(組圖)
    今年2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13日發表新聞公報指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4個締約國經過7天的談判,在日內瓦就全球氣候變化協議正式談判文本成功達成一致,為巴黎大會上達成最後成果文件打下基礎。
  • 西班牙表示將接替智利舉辦聯合國氣候大會
    中新社柏林10月31日電 (記者 彭大偉)在智利日前宣布放棄主辦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後,西班牙政府31日表示願意接過主辦權,並按照原定日期舉辦本屆氣候大會。  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原定於12月2日至13日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舉行。
  • 聯合國氣候大會確認移師西班牙馬德裡 智利任主席國
    中新社柏林11月1日電 (記者 彭大偉)位於德國波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1日表示,聯合國氣候大會主席團已同意將本屆大會改至西班牙馬德裡舉行,會期則仍為12月2至13日。儘管智利不再主辦本屆大會,但大會主席國仍將由智利擔任。
  • 《聯合國氣候變化公框架公約》(COP)簡介
    1994年3月2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正式生效。  1995年4月7日,在柏林舉行了UNFCCC締約方第一次大會(COP1)。因為UNFCCC只是一個框架性的公約,其有效的實施需要更具體的機制。
  •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將於2021年11月舉行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將於2021年11月舉行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徽。中新社柏林5月28日消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28日宣布,原定於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此前因新冠疫情宣布延期後,現已定於2021年11月1-12日舉行。COP26即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位於德國波恩的公約秘書處當天公布了上述決定。
  • 外媒:西班牙有意接手舉辦氣候大會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外媒稱,西班牙領導人表示,願意讓馬德裡主辦原定12月份在智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據美聯社10月31日報導,智利總統皮涅拉10月30日取消了主辦12月2日至13日的氣候變化大會的計劃,以便將精力集中於恢復國內的安全。該國的騷亂已經導致至少十幾人喪生。
  • 聯合國氣候大會從智利移師西班牙 氣候少女困半路
    原定於12月2日在智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臨時改至西班牙馬德裡舉行
  • 智利放棄後,西班牙願接手氣候大會
    (觀察者網訊)智利不得不放棄舉辦氣候大會後,西班牙提議馬德裡接手。然而分析人士表示,改變地點在準備時間、資金和議題上都將帶來一系列問題。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1日報導,在昨天智利政府表示由於國內日益嚴重的暴力示威,不能舉辦APEC峰會與第2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後,西班牙政府立即表示可以在馬德裡舉行會議。西班牙代理總理桑切斯發表聲明,表示將以「任何可能需要的方式」幫助智利,自願將馬德裡作為大會的備選地點,智利將依舊擔任會議主席國,智利政府已接受此提議並將其提交聯合國等待批准。
  •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_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是什麼意思-天氣網...
    官方「草案文本」192個締約國家認同 2009年12月11日上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產生了官方草案文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長期合作行動計劃的「主席草案文本」,以及《京都議定書》修正案的「主席草案文本」。《公約》長期合作行動計劃的主席草案只有7頁,《京都議定書》修正案的主席草案為27頁。
  • 綜述:中美氣候合作仍有潛力
    然而來自美國國內的各方聲音表明,美國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在氣候合作方面仍有潛力。  在日前結束的聯合國波恩氣候變化大會上,美國代表團團長、代理助理國務卿朱迪思·加伯表示,雖然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但對此後重新加入一個條款更有利於美國民眾的氣候協定持開放態度。
  • 歷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都做了啥?了解一下!
    歷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國都做了啥?了解一下!當地時間12月15日深夜,聯合國氣候變化卡託維茲大會順利閉幕。大會如期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取得了一攬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成果。本次波蘭卡託維茲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定規則,以便各個國家落實執行在《巴黎協定》當中做出的承諾。談判過程曲折 中國堅持積極斡旋京都1992年,中國籤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3年批准了這一公約。1998年,中國籤署《京都議定書》,2002年核准了這一議定書。
  • 2017年度氣候報告發布,我國近十年減排41億噸二氧化碳
    10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邀請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並對即將舉行的波恩氣候大會提出了中國代表團的期望。發布會上,解振華透露,我國採取一系列行動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結果也是我們經濟在平穩、健康地發展,並一直在實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最近這十年,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了41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確實也是做到了氣候行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實現了雙贏。」 解振華稱。
  • 聯合國贊中國氣候戰略 認為發達國家減排是關鍵
    公布擬訂中的新協議核心內容,《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強調——  哥本哈根只有行動的計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稱讚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明確制定的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認為發達國家明確減排承諾是大會達成新協議的關鍵。
  • 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企業日在西班牙順利舉辦
    2019年12月3-13日,第二十五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5)在西班牙馬德裡召開。每年COP的中國角系列邊會都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成果。他本人創立的氣候現實項目在全球培訓了眾多氣候變化領域的行動者和領袖。他在致辭中說「氣候危機對中美兩國和全世界人民的嚴重程度,超出了我們的道德想像。但是,我們要理解,我們的決定將對人類物種的未來和人類文明的繼續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必須不斷地重新審視美國、中國以及所有國家的政策,包括企業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