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體中最脆弱的部位。一直以來,眼睛被視為心靈的窗戶,眼睛之於人的重要性,似乎不用多說,根據報導,大腦中約有80%的知識和記憶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可見眼睛是人們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器官。眼睛也是工作量較多的器官之一,它的體積雖然不大,但其精密性和對營養物質、氧氣、血液的需求不比任何器官遜色。因此,專家李勇主任提醒,保護好眼睛,是一件要長期堅持的事情。
李主任表示,很多人覺得,眼前有閃光、畏光、疼痛、視物模糊或紅腫的現象都會自然消退。然而,這些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眼疾信號,如果置之不理,很容易加重眼疾,使視力難以恢復,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後果。
白內障是中老年人視力的首要「殺手」
我們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的物像,是外界的影像發出的光和物影通過晶狀體的屈光調節作用,使其準確地落到視網膜上而成。所以說,晶狀體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介質之一。然而,老化、遺傳、代謝異常、外傷、輻射、中毒或營養不良等因素,可導致晶狀體的蛋白發生變性,形成混濁,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視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白內障,其多發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當混濁較輕時,不會明顯影響視力,不易被察覺;隨著混濁的加重,視力的減退逐漸加重,最後甚至造成失明。李主任告訴我們,對於在白內障的認識中,許多人都存在著多個誤區。
誤區一:視力模糊就是老花眼
隨著年齡增加,晶狀體逐漸硬化,睫狀肌功能衰退,眼的調節能力逐漸衰退而出現視力模糊,並伴有眼脹、頭痛等症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老花眼。而白內障是由於晶狀體的蛋白質變性致使晶狀體混濁,由透明狀態變為不透明,進而影響視力。世界衛生組織從群體防盲、治盲角度出發,定義晶狀體發生變性和混濁,變為不透明,以致影響視力,其矯正視力在0.7或以下者,可診斷為白內障。所以,不是所有的視力模糊都是老花眼。
據李主任介紹,白內障具體症狀為:1、視力減退,無痛感;2、看顏色不鮮豔;3、在太陽下或夜間燈光下會覺得刺眼,光暈眩光;4、視物模糊,眼前好像有一層膜遮蓋似的;5、眼前暗影。如發現以上症狀,需及時進行檢查。
誤區二:眼睛看不見了再進行治療
對於白內障患者來說,如何選擇最佳手術時期至關重要。很多患者認為,白內障的手術時期應該等到眼睛看不見時才行手術。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白內障的病變過程通常有四個關鍵時期,早期(視力輕度下降,可出現霧視)、未成熟期(視力明顯減退,晶狀體急劇膨脹,眼前有黑影飄動)、成熟期(視力進一步下降,只能辨別手動或僅存光感,晶狀體完全混濁呈乳白色),以及過熟期(晶狀體的病變會引起多種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永久失明)。李主任認為,目前,白內障手術時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是,當視力下降到0.5以下時,就應該積極採取手術治療。等到眼睛完全看不見或者視力非常差才手術,不僅大大影響了生活質量,完全沒有必要,實際上還加大了手術的難度和風險,也不利於術後視力的恢復。
誤區三:滴眼藥水即可治癒
電視、報紙上宣傳白內障的藥物的廣告鋪天蓋地,很多廣告聲稱不用開刀就可治療白內障,那麼,滴眼藥水真的能治好白內障嗎?李勇主任對此進行了解釋,目前從世界範圍上來看,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徹底根治白內障,白內障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療法。不少患者和家屬盲目聽信一些白內障治療藥物的虛假宣傳,使用很長一段時間不但不見效果,病情反而日漸加重,還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老年性白內障屬於生理退化現象,每個年齡大的老人,都可能發生。不少朋友由於害怕手術治療會給眼部帶來不良的影響,想通過保守治療來治療白內障,可卻不知道藥物治療白內障,國內外現在還都處於一個研究探索的階段。藥物治療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白內障的症狀,但卻無法達到根治的效果,白內障如要徹底治療,最好採用手術的方法進行,並且及時選擇手術,爭取早日恢復眼睛的健康。
李勇副主任醫師,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從事眼科臨床工作20餘年,對各種常見病、少見病有豐富的診療經驗。擅長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白內障聯合手術、雷射光凝術、微創玻璃體切割術等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黃斑病變,青光眼等複雜眼底病的臨床治療。
門診時間:周一/周二下午1:30—5:00
【健康攻略】秋老虎,毒如虎,小心熱症留下病根!
【深度報導】「自殺式」減肥後,真的瘦了還是離死不遠了?!
【食療養生】《如懿傳》裡的藥方藥膳,真能養生嗎?
【當令節氣】處暑|補氣血解秋乏,許你一季神清氣爽!
轉播到騰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