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實驗室推演是最燒腦的證明方式,那麼純物理測試便是最震撼的證明方式。2019年12月27日,便發生了這樣一場震撼人心的純物理測試,據了解,有著「安全世家」之稱的吉利為證明自身的造車實力,在台州臨海展開了一場可謂是有恃無恐的「魔鬼試驗」,該試驗不僅讓現場人員生動的理解了震撼一詞的含義,也讓帝豪GL體驗了什麼叫垂直魔鬼碰2.0公開測試。
據中國交通事故研究機構CIDAS數據顯示,在我國,側面碰撞的事故比例達到了25%,且傷亡率高於44.3%,側面碰撞已經成為了當前環境下影響行車安全的首要威脅。想必大家也看過不少車輛被高速行駛的摩託車撞擊B柱導致解體和車輛失控B柱被撞擊後解體的事故。
帝豪GL此次進行的1.5噸擺錘側擊試驗,便是為了論證車輛B柱在被時速為50公裡每小時的物體撞擊後是否會存在安全隱患而展開的試驗。該試驗中使用的撞擊錘實際看似1.5噸,但其在4米的高度落下後的衝擊力早已遠遠超過撞擊錘自身的體重。
從實際角度出發,帝豪GL本次進行的擺錘碰撞的危險程度是要高於實際情況的,因為六邊形鑄鐵撞擊錘從4米高度落下後並不會以整個底面去撞擊車輛,而是會用更小的接觸面積去撞擊車輛,參考「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越大」這一公式便可知道此次試驗的危險程度之高。
好在帝豪GL憑藉「高強度鋼籠式車身」帶來了的強大屬性,安全的通過了本次試驗,最終車輛外部的試驗結果為A、B、C柱基本保持完整,被撞車門無異常開啟,非碰撞側車門可正常開啟。
B柱內飾距離座椅中心面的生存空間為265mm(125mm行業測試標準),側面約束系統正常工作,側氣囊及側氣簾展開正常,乘員艙內門護板、立柱護板、頂棚內飾保持完好,無明顯飛濺,無裸露的鋒利斷口。
面對這一傲人成績,吉利品牌研究院副院長嚴永貴在現場表示:「帝豪GL一直以來都把『安全是第一實力』作為給用戶創造的最大價值,其安全硬實力經過兩次「魔鬼碰」試驗,已得到充分驗證。不管是帝豪GL、帝豪家族,還是吉利汽車都始終堅持將『安全』注入產品及品牌基因,作為打開市場突破口、與合資品牌直面競爭的資本。」
為了讓大家深刻地認識到什麼是「高強度籠式車身」,吉利竟然把白車身塞進了液壓機內!據悉,帝豪GL採用的「高強度籠式車身」,車身高強度鋼材比例高達57%,最高強度可達1500MPa。
據了解,帝豪GL車身結構所能承受的最大側身壓力大約相當於自身重量的14倍,也就是在19噸重物下壓的情況下,帝豪GL仍能保持完整的車身結構,無明顯變形,乘員乘坐空間幾乎沒有減小,完美展現了其側面鋼體結構強,車身安全係數之高。
「高強度籠式車身」使得吉利帝豪GL有了能夠承受更高的側面擠壓承載力的實力。多達10條傳力路徑,會讓車輛在受到側面擠壓時,中央通道首先產生變形(地臺隆起),從而達到潰縮吸能的目的。其餘力量將通過上車體的頂蓋橫梁、天窗、行李廂隔板和下車體的座椅橫梁、前圍中橫梁、前後地板搭接隔板和後地板橫梁等處進行傳力。
生活中不乏抬槓運動員的存在,他們或許會認為,參與測試的車輛都是特別製造的,對此,我想說特別製造真的有必要嗎,為一個測試去花費無數金錢去造一個專為測試存在的車輛生產線?我相信還沒有哪個企業能土豪到這種地步,有那麼多錢什麼樣的技術研發不出來?或者說在這部分人心中能用鋁為原料生產汽車的生產線就一定能用鈦合金生產汽車吧!
據了解,臨海基地焊裝車間配備564臺瑞士ABB機器人,實現一級總成、二級總成100%自動化率,最大程度的保證焊裝精密度,精確程度可達±0.5mm,讓白車身精度符合率達96%,關鍵點100%,更高精度的焊裝為確保車身結構、強度帶來很大價值,也大大提升了產品碰撞安全性能。除此之外,國際化高水準的總裝車間,讓到場媒體切身感受到了吉利汽車在模塊化、智能化、柔性化、自動化方面的造車工藝和技術的應用。整體生產設備多達500臺,以超強智能化實現單日1100臺的高效生產,高精度的電動擰緊工具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還可通過控制器進行實時數據收集,進而實現擰緊數據的可視化與可追溯化,提高裝配效率、精度,確保了每一輛整車的性能及品質。
寫在最後:車這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件兒,安全應該是其最重要的屬性,如果一家車企不去重視用戶的安全問題,那麼其在未來將寸步難行。帝豪GL出色的表現不僅證明了吉利品牌自身的強大科研、製造實力,更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企業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