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大型強子對撞機設計的是目的是,通過開啟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研究,揭開宇宙誕生之謎。但它能否揭開大多數亞原子粒子有質量——可能標誌著希格斯粒子的存在的原因?這次大規模實驗能否揭開造物主偏愛物質、冷落反物質的原因?它能否顛覆我們對基本粒子和力的現有理解?《每日電訊報》採訪了世界上幾名理論物理學權威,請他們闡述這次對撞結果的預測。
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尼瑪·阿卡尼·哈米德的預測
我用一年的薪水作賭注,我賭他們能找到希格斯粒子。他們也很有可能觀察到構成宇宙中神秘暗物質的粒子。這類暗物質可能與超對稱有關,也可能沒有關係。我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揭示超對稱的概率較大。它能極好解釋引力與其它基本力相比顯得非常微弱的原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還可能告訴我們,我們關於自然組成物質的原有觀念根本不正確。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諾貝爾得主馬丁·維爾特曼的預測
如果這次實驗沒有發現希格斯粒子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我不相信希格斯理論。但是,如果發現了希格斯粒子,檢驗它是否符合理論預測就顯得至關重要。發現超對稱我會感到驚訝。在當初這種理論提出的時候我很支持,但現在,我漸漸對它失去了信心,或許我是錯誤的。當然,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沒有發現支持超對稱的支持證據,它的支持者們仍會製作藉口繼續堅持這一理論。至於弦理論,這種說法無意義,與實驗沒有關係。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伊娃·希維斯坦的預測
要是沒有發現希格斯粒子我會感到非常奇怪,但是,如果他們沒有找到超對稱的證據,這也無所謂。我的某些觀點來自弦理論,弦理論很有希望成為自然界的力統一起來的理論。根據很多弦理論或者是大多數弦理論,超對稱性對大型強子對撞機探究的能量無效。因此,它的發現可能需要進一步解釋這種觀點。另一方面,超對稱與一些現有觀察資料非常符合。它是否存在的最後揭秘將令人期待。
牛津大學的約翰·瑪奇·拉塞爾的預測
與大型強子對撞機結果的普遍預測不同,一些可能的發現甚至可能導致技術變革。例如,有利氣候能量的來源的問題的答案可能與不穩定但是壽命相當長的奇異帶電粒子的形成有關。就像體內促進化學反應的生化酶一樣,這些奇異粒子能有效催化核聚變,而不需要等離子體聚變反應堆和恆星通常所必需的極高溫度。結果還可能發現時空緯度的數目模糊,反而更象兩維和三維同在的普通全息圖。
英國卡拉姆市原子能機構主任,曾擔任1994年到1999年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長裡斯·盧埃林·史密斯的預測
我認為希格斯玻色子和超對稱都能被找到,前者的概率為95%,後者的概率為60%。奇異粒子的新發現概率我認為只有5%。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沒有得出新發現(我認為有5%的概率),我會覺得有一點尷尬,因為我為之耗費了數年的時間。如果什麼也發現不了,那也可能令人驚訝,會導致人們重新思考,但是,如果對撞機能引出進一步的新發現,那就是最令人興奮的結果了。
提出新的超弦理論的物理學家,有「衝浪狂人」之稱的加勒特·裡希的預測
大型強子對撞機最可能的結果是發現一個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要打破電弱力的統一對稱性,進入我們看到的電磁和弱力分離的狀態。很多物理學家還認為這次實驗可能發現超對稱、弦或者新維度,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果真發現了很多新粒子,我猜測那只是幾種不同的希格斯粒子。無論結果如何,能以如此小的尺度揭開大自然的美麗都令人興奮。」(新浪科技 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