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強子對撞機,再加上機器學習算法,能否加速破解暗物質之謎?

2020-10-18 博科園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每一次質子碰撞都不同,但只有少數是特殊的。這種特殊的碰撞產生了不尋常的粒子(可能是新粒子、違反物理現象等)或者有助於填補我們對宇宙不完整的認識。發現這些碰撞比眾所周知的大海撈針要困難得多,但改變的革新正在路上。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和其他合作者成功地測試了一種原型機器學習技術,與傳統方法相比,該技術的處理速度提高了30到175倍。

面對每秒4000萬次的碰撞,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們使用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從普通碰撞的巨大靜電中提取寶石——無論是希格斯粒子還是暗物質的跡象。機器學習技術快速瀏覽模擬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碰撞數據,成功地學會了識別一種特定的碰撞後模式,當它以驚人的每秒600幅圖像速度查閱時,傳統的方法每秒處理不到一幅圖像,這項技術甚至可以在外部計算機上提供服務。。

挑戰更多的數據,更強的計算能力

這是對機器學習服務如何支持一個已經有大量數據只會變得更大領域有希望的一瞥。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升級大型強子對撞機,使其能以目前速度的五倍粉碎質子。到2026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27千米環形地下機器將產生比現在多20倍的數據。CMS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粒子探測器之一,CMS合作者們正在對儀器進行一些升級,使這個複雜、有故事那麼高的儀器能夠拍攝LHC粒子碰撞的更複雜照片。

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想要保存,在一年內從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收集到的所有原始碰撞數據,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存儲大約1eb(約1萬億個人外置硬碟驅動器)的數據,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可能揭示出新的現象。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計算機被編程來選擇這一小部分,在瞬間決定哪些數據足夠有價值,可以被發送到下遊進行進一步研究。目前,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計算系統大約每10萬個粒子事件中就有一個發生。

但目前存儲協議將無法跟上未來的數據洪流,未來數據洪流將在數十年的數據採集過程中不斷積累。升級後的CMS探測器拍攝高解析度照片也不會讓這項研究變得更容易。這一切都轉化為對計算資源的需求,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現有計算資源的10倍以上。現在的原型測試表明,隨著機器學習和計算硬體的進步,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在即將到來的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線時,對數據進行篩選。參與CMS實驗的費米實驗室科學家Nhan Tran說:這裡的希望是,你可以用機器學習做非常複雜的事情,而且做得更快,這很重要。

機器學習拯救推理的差異

粒子物理學中的機器學習並不新鮮,在對撞機實驗中,物理學家在數據處理的每個階段都使用機器學習。但是,隨著機器學習技術能夠以比傳統方法快175倍的速度處理大型強子對撞機數據,粒子物理學家正在碰撞計算過程中邁出改變遊戲規則的一步。這種快速的速度要歸功於微軟Azure ML平臺中精心設計的硬體,它加快了一個稱為推理的過程。要理解推理,請考慮一個經過訓練算法,該算法用於識別摩託車的圖像:該對象有兩個輪子和兩個把手,連接到一個更大的金屬體上。該算法足夠聰明,可以知道具有類似屬性的獨輪車不是摩託車。

當系統掃描其他兩輪、兩柄物體的新圖像時,能預測或推斷出這些物體是摩託車。隨著算法預測誤差的修正,它在識別這些誤差方面變得相當熟練,10億次掃描之後,它進入了推理遊戲。大多數機器學習平臺都是為了理解如何對圖像進行分類而構建,但並不是針對特定於物理的圖像。物理學家必須教他們物理部分,比如識別希格斯玻色子所形成的軌跡,或者尋找暗物質的蛛絲馬跡。來自費米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和其他合作者的研究人員訓練Azure ML從模擬CMS數據中識別出頂級夸克。

具體來說,Azure的任務是尋找頂部夸克噴流圖像,這是由單個頂部夸克從碰撞中快速移動而脫離真空的粒子云。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伯特·霍爾茲曼(Burt Holzman)說:我們給它發送圖像,用物理數據訓練它,它展示了最先進的性能。非常快。這意味著可以輸送大量這樣的東西,總的來說,這些技術相當不錯。推理加速背後的技術之一是將傳統處理器與專用處理器結合起來,這是一種稱為異構計算體系結構的結合。不同的平臺使用不同體系結構,傳統處理器是cpu(中央處理單元)。最著名的專用處理器是gpu(圖形處理單元)和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Azure ML結合了cpu和fpga。

這些過程需要加速的原因是這些計算量很,比如250億次。把它安裝到FPGA上,映射到FPGA上,並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這是一項真正的成就。它也開始作為一種服務提供,該測試是第一次有人演示了如何將這種異構的as-a-service體系結構用於基礎物理。在計算機世界中,使用「作為服務」具有特定的含義。外部組織提供資源(機器學習或硬體)作為服務,用戶(科學家)在需要時利用這些資源。這類似於視頻流媒體公司提供數小時的狂看電視服務,而不需要擁有自己的DVD和DVD播放器,而是使用它們的庫和接口。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數據通常存儲在CERN和費米實驗室等合作機構的計算機伺服器上並進行處理。

這為實驗室提供了額外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從而增強了它們的能力,同時使它們不必自己提供伺服器。加速計算的想法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但傳統模式是購買一個帶有gpu的計算機集群,並將其安裝在實驗室本地。伊利諾斯州芝加哥附近費米實驗室的計算機只需100毫秒就能將粒子事件的圖像發送到Azure雲上,對其進行處理並返回。作為一種工具,機器學習繼續為粒子物理學提供了解宇宙的新方法,它本身也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可以用一些訓練有素的東西來區分動物和人的照片,做一些適度的計算,讓它告訴我們頂夸克射流和背景之間的區別。

博科園|研究/來自: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大型強子對撞機接下來會發現什麼?或解宇宙之謎
    自2015年重啟以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行能量已升級至原來的2倍,因此它的每一次實驗都令世人倍加關注。物理學家希望利用該設備取得物理學領域乃至宇宙範圍內的更多未解之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之類的新粒子等。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將來究竟會有哪些可能的發現呢?
  • 揭開宇宙誕生之謎 預測大型強子對撞機試驗結果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型強子對撞機設計的是目的是,通過開啟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研究,揭開宇宙誕生之謎。但它能否揭開大多數亞原子粒子有質量——可能標誌著希格斯粒子的存在的原因?這次大規模實驗能否揭開造物主偏愛物質、冷落反物質的原因?它能否顛覆我們對基本粒子和力的現有理解?《每日電訊報》採訪了世界上幾名理論物理學權威,請他們闡述這次對撞結果的預測。
  • 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反氘核反物質,或將能發現「暗物質」信號
    基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迄今提供最高碰撞能量下收集的數據,Alice的合作研究提出了關於反氘產生率的新結果。反氘核由一個反質子和一個反中子組成。新的測量很重要,因為宇宙中有反氘的存在,是暗物質候選者一個有希望的間接信號,這一結果標誌著在尋找暗物質方面向前邁進了一步。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研究結果表明,暗物質是宇宙中物質的主要形式,約佔所有物質的85%。
  • 科學家:解開暗物質之謎就靠它了-暗物質,希格斯玻色子,大型強子...
    它的發現,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最令人矚目的成就,也是對這座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的最好認可。近日有科學家稱,我們完全有足夠的理由期待,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在未來幾年內帶來更加偉大的發現,或許能解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謎題。
  • 暗物質?額外維度?大型強子對撞機來探索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在中斷後,重新啟動。2012年首次運行期間,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探測到希格斯玻色子的新聞成為了頭條,新升級的粒子加速器有潛力通過研究反物質來提供新的發現,探索暗物質的奧秘,甚至揭示額外維度的存在。
  • 大型強子對撞機創造物質
    E = mc2,將物質轉化為能量,然後再轉化為不同形式的物質。去年,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ATLAS實驗觀測到兩個光子(光的粒子)相互反彈並產生兩個新的光子。今年,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發現光子合併並轉化為更有趣的東西:W玻色子,這種粒子攜帶著支配核衰變的弱力。這項研究不僅闡明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控制過程的核心概念:能量和物質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接下來會發現什麼?
    位於法國與瑞士邊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實驗設備。自2015年重啟以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行能量已升級至原來的2倍,因此它的每一次實驗都令世人倍加關注。物理學家希望利用該設備取得物理學領域乃至宇宙範圍內的更多未解之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之類的新粒子等。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將來究竟會有哪些可能的發現呢?
  • 大型強子對撞機還有什麼用?上帝粒子都發現了
    物理學家希望利用該設備取得物理學領域乃至宇宙範圍內的更多未解之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之類的新粒子等。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將來究竟會有哪些可能的發現呢?未來可能的發現自2013年關閉後,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了為期2年的維護和升級。到2015年重啟時,這臺粒子加速器運行能量已兩倍於關閉前的能量。
  • 科技點評:大型強子對撞機有望撞出「金蘋果」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 科技點評:大型強子對撞機有望撞出「金蘋果」  新華社記者潘治  砸在牛頓頭上的那個蘋果開啟了一位科學偉人的思想寶庫,也開啟了一個人類認知自然的嶄新時代。10日正式啟動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有望在電光石火的粒子碰撞中,撞出若干啟發人類攀上認知自然新高峰的「金蘋果」。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路在何方?
    這種碰撞比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質子-質子碰撞更精準,因為後者會產生影響測量精度的碎片。鑑於粒子對撞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運行起來,粒子物理學家對此素有遠見,已在著手制定一個電子-正電子對撞機的計劃,一旦大型強子對撞機在本世紀30年代中期被最終關閉,新的對撞機將立刻啟動。其中一個領先設計方案是國際線性對撞機(ILC)計劃,日本粒子物理學界最初表達了對該項目的興趣。
  • 大型強子對撞機再破紀錄 實現每秒萬次對撞
  • 歐洲將地下粒子對撞機與大型強子對撞機相連
    雖然大型強子對撞機在最終關閉之前還將運行幾十年,但30多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進行線性對撞機的研發工作,而這種對撞機有朝一日可能成為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接班人。國際直線對撞機(ILC)是一項領先的設計成果,它將利用超導腔加速電子和正電子。由於電子和正電子是基本粒子,它們的碰撞比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質子-質子碰撞乾淨,因此是研究粒子細節的理想對象。
  • 大型強子對撞機:或可窺探「黑暗世界」的物理學
    這裡的黑暗世界是指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在宇宙中的比重達到95%。暗物質對正常物質產生引力拖拽,暗能量據信導致宇宙膨脹速度加快。不過,科學家從未對它們進行直接觀測。為了窺探這個黑暗世界,科學家需要調整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探測器。
  • 大型強子對撞機撞出「新火花」
    原標題:大型強子對撞機撞出「新火花」 近日,大型強子對撞機又火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用它加速了帶有單個電子的「鉛原子」,這是該大型設備首次用於加速這類「鉛原子」。
  • 造價30億歐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成功運行Grover算法!
    光子盒研究院出品在上個月,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報導了一篇關於量子搜索算法在造價30億歐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高能物理數據中的應用。科學家們展示了Grover量子搜索算法的一種新應用,在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13 TeV開放數據下,搜索質子-質子碰撞中的罕見情況。
  • 研究高能物理的方法不止一種,為什麼中國還要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
    而大型強子對撞機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加速粒子,從而得到高速粒子;二是可以完成高速粒子和原子核的碰撞。因此,大型強子對撞機對高能物理的作用不言而喻,相當於殺豬匠的殺豬刀,不可或缺,有了大型強子對撞機,才是研究高能物理,沒有大型強子對撞機,只能說是對高能物理的學習和猜想,意義截然不同。
  • 大型強子對撞機如何撞出「大爆炸」?這是一份使用手冊,簡單粗暴
    我們需要藉助一臺人類史上最強大的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今天就聊下這臺機器是怎樣研究宇宙的基本成分的?以及它目前在尋找什麼?當我們涉及到揭示宇宙本身是由什麼構成的時候,在基本的層面上,我們一貫的思想都是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直接了當、簡單粗暴的把物質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
  • 為什麼物理學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外的粒子對撞機?科學家這樣說
    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質子以299,792,455米/秒的速度通過,僅比光速慢3米/秒。高能物理領域存在一個問題,一方面,我們有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描述宇宙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從核反應堆到放射性衰變,再到宇宙粒子,再到高能加速器,標準模型已經通過了所有設計出來的實驗測試。另一方面,標準模型並沒有解釋一切。
  • 揭秘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波士頓全球報》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於7日宣布將於9月10日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希望藉助這臺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  大型強子對撞機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機器。
  • 大型強子對撞機或發現四維空間之外額外維度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物理學家表示,作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科研項目,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成功表明,有關宇宙的一些難解之謎或許能比以前預想的提前解 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