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學家首次解析出大腦門冬氨酸受體精細化結構

2020-11-26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5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和珍妮莉婭法姆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對一種重要類型的大腦細胞受體的激活進行了記錄,該受體的功能障礙會引發一系列神經學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氏症、帕金森疾病、抑鬱症等。這種受體名為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NMDA受體激活的機制,對於設計新型治療性藥物或提供新的思路。

NMDA受體可以嵌入到大腦許多神經細胞的膜中,而且也會參與維持基本大腦功能的細胞間的信號轉導,比如學習和記憶力的形成;從結構上來講,NMDA受體由多個蛋白結構域組成,這些結構域組成一種類似熱氣球樣的結構,而底下則是由N端結構域(ATD)組成。

NMDA受體的激活需要結合配體結合域(LBD)特殊位點上的神經遞質。

為了研究NMDA受體激活的動力學改變情況,研究人員利用了兩種分子成像技術:X射線晶體學技術和單粒電子冷凍顯微鏡技術,來觀察在三種特殊的形態下NMDA受體的結構,三種形態包括激活狀態、非激活狀態及抑制狀態。每一種結構形態都是通過結合不同的分子來完成的,比如激活狀態需要結合神經遞質甘氨酸和穀氨酸鹽,而結合化合物艾芬地爾則會導致抑制狀態的發生。

在三種不同的功能性狀態下揭示NMDA受體的晶體學結構都可以幫助闡明其組分的運動方式,研究者Furukawa說道,研究激活和非激活狀態下NMDA受體的組分運動機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繪製出多種計算機模擬方式,進而來預測多種藥物分子的結構影響NMDA受體運動的機制,我們希望本文研究可以幫助藥理學家更好地設計出副作用較低的高效藥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Activation of NMDA recept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inhibition by ifenprodil

Nami Tajima, Erkan Karakas, Timothy Grant, Noriko Simorowski, Ruben Diaz-Avalos, Nikolaus Grigorieff & Hiro Furukawa

The physiology of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s is fundamental to brain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NMDA receptors are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that function as heterotetramers composed mainly of GluN1 and GluN2 subunits. Activation of NMDA receptors requires binding of neurotransmitter agonists to a ligand-binding domain (LBD) and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 of an amino-terminal domain (ATD). Recent crystal structures of GluN1–GluN2B NMDA receptors bound to agonists and an allosteric inhibitor, ifenprodil, represent the allosterically inhibited state. However, how the ATD and LBD move to activate the NMDA receptor ion channel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applied X-ray crystallography, single-particle electron cryomicroscopy and electrophysiology to rat NMDA receptors to show that, in the absence of ifenprodil, the bi-lobed structure of GluN2 ATD adopts an open conformation accompanied by rearrangement of the GluN1–GluN2 ATD heterodimeric interface, altering subunit orientation in the ATD and LBD and forming an active receptor conformation that gates the ion channel.

相關焦點

  •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解析出人突觸GABAA受體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
    2018年7月4日/生物谷BIOON/---許多藥物---不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作用於大腦中最為豐富和最為重要的神經遞質受體之一:A型GABA受體(type A GABA receptor, GABAA受體)。特別著名的是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它們用於外科手術期間的麻醉,並用於治療癲癇、焦慮和失眠。
  • 中國科學家Nature發文,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該研究首次解析了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TCR-CD3)複合物(包含全部8個亞基)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通過對結構分析,揭示了TCR和CD3亞基在膜外側以及膜內識別、組裝成功能複合物的分子機制,從而回答了免疫領域關於T細胞受體結構的基礎科學問題,對解析T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同時也為開發基於T細胞受體的免疫療法提供關鍵結構基礎。
  •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
    吳教授團隊與來自中國上海科技大學、鄭州大學和復旦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斯克裡普斯研究所、GPCR聯盟;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的幾個研究團隊合作解析出這種全長人胰高血糖素受體與一種調節分子(NNC0640)和一種抗原結合抗體片段(mAb1)結合在一起時的詳細分子結構圖。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他們首次解析出這些致幻劑與腦細胞表面上的5-HT2A血清素受體(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
    為了解析大腦複雜的結構組織,中心 「兵分兩路」,一路主攻全腦尺度上對大腦進行亞微米分辨的三維成像,重構完整的腦圖譜;一路主攻微觀上對腦神經突觸在分子乃至原子水平的超微結構解析。腦圖譜解析是神經科學研究十分重要的領域,是世界各國「腦計劃」的重點研究方向。對於神經科學中重要的模型動物斑馬魚以及小鼠的腦圖譜解析,中國的科學家做出了世界前列的工作。以目前的技術,完成一隻鼠腦的成像通常需要幾天的時間。
  • Nature: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北京時間7月18日,《自然》在線發表了由美國Scripps研究所和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解析的人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七次跨膜區域的三維結構,從而改變了長期以來在B型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結構研究方面所遭遇的困境。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為了解析大腦複雜的結構組織,中心 「兵分兩路」,一路主攻全腦尺度上對大腦進行亞微米分辨的三維成像,重構完整的腦圖譜;一路主攻微觀上對腦神經突觸在分子乃至原子水平的超微結構解析。「這樣我們就能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還見樹葉』。」 中心執行主任孫堅原說。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這項研究是首次解析出這種被稱作包膜糖蛋白三聚體(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以下稱Env三聚體)的HIV蛋白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結構圖。這些也包括詳細地繪製這種蛋白底部的脆弱位點圖,以及能夠中和HIV的抗體結合位點圖。
  •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12:29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Christopher G.
  • Nature:揭示人類甲狀腺球蛋白的精細化結構 助力理解甲狀腺激素的...
    2020年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The structure of human thyroglobuli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人類甲狀腺球蛋白(TG,thyroglobulin)的結構。
  • 科學家首次鑑定出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科學家首次鑑定出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5:04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Michael S. Diamond研究小組發現,LDLRAD3是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這項研究是首次解析出這種被稱作包膜糖蛋白三聚體(envelope glycoprotein trimer,以下稱Env三聚體)的HIV蛋白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結構圖。這些也包括詳細地繪製這種蛋白底部的脆弱位點圖,以及能夠中和HIV的抗體結合位點圖。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科學》雜誌今晨發表中國科學家團隊研究成果: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助力疫苗研發過去一年以來,非洲豬瘟已經被人所熟知,儘管它不會直接傳染人,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清華大學在世界上首次解析NAT家族蛋白結構
    (中國網3月24日訊)3月2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生命學院兼職教授顏寧和生命學院王佳偉副研究員合作領導的科研小組,在《自然》(Nature)發表了名為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uracil transporter UraA(尿嘧啶轉運蛋白UraA的結構和機制)的科研論文,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NAT(Nucleobase/Ascorbate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此前一天,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在Nature上聯合發表了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
  • Nature:解析出血清素轉運體三維結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Voll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出大腦中最為重要的蛋白轉運體之一的血清素轉運體(serotonin transporter , 也譯作5-羥色胺轉運體)非常詳細的三維結構圖。
  • 神經降壓素受體1與β-arrestin1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神經降壓素受體1與β-arrestin1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 13:31:43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Brian K.
  • Nature:科學家們首次繪製出大腦「詞彙圖譜」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4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你也許知道人類的大腦可以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區域,包括大腦、小腦、邊緣系統以及腦幹,這些區域可以因功能的不同再劃分為許多小型的區間
  • 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獲解析
    抑制性突觸中受體等蛋白分子與細胞器組織分布的三維可視化圖。深圳先進院供圖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合作,通過發展前沿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技術,解析了首個完整腦神經突觸在分子水平的高精度三維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 ...發表長文報導首個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channel at near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長文,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以下簡稱「鈉通道」)的3.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結構,為理解其作用機制和相關疾病致病機理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