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境/臺北陽明山花季

2021-01-08 騰訊網

家與巢

溫暖與自然

各得其所的角色中

建築的美感與精神相得益彰

家,一個互相交織,複雜卻美好的關係,成為這次空間規劃上的設計主軸。利用量體外部與內部巧妙的安排,讓參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純木構建築永續、親民的特徵與獨特的建築空間體驗。在山林間,我們利用這個機會讓鳥兒們居住同一屋簷下,又不相互打擾,如果您仔細端看,七座鳥兒的窩就位於這木屋的不同角落喔!透過這個安排,希望能讓參觀者在花季體驗鳥語花香的感動。

▲ 項目概覽

全球疫情的關係,長時間須待在家生活與工作,讓人們再次對「家」有了更多的關注。家與巢是這次設計圍繞的主軸。木屋木構展示了永續建築的可能性並自然融入國家公園的優美環境。五個造型不同的木屋形同開枝散葉的家族,小家庭間各自發展成形,卻又在家族中飾有獨特的角色,形成複雜而美好的相互聚合。

▲ 鳥瞰

▲ 設計示意圖

▲ 鳥瞰

▲ 木結構小屋融入公園環境

▲ 木結構小屋融入公園環境

不同量體透過堆疊相嵌,在外觀上形成聚合又富變化的意象, 輔以對外牆臺灣杉木材採用不同處理方式達到和諧卻富變化的層次感,觀賞者走動時,在每個角度都可欣賞到建築不同的樣貌。

▲ 五個造型不同的木屋相互堆疊

▲ 外觀局部

▲ 臺灣杉木以不同處理方式帶來變化的層次感

▲ 臺灣杉木以不同處理方式帶來變化的層次感

量體兩個入口分別面對花鐘與後方花園的小徑,有銜接兩處的意涵,量體刻意在兩入口間形成趣味的涵洞,讓小朋友們穿梭體驗建築內外的空間,看似分開的兩個室內空間,在動線體驗下還是一體的。

▲ 小屋與花鐘和小徑的關係

▲ 穿梭體驗內外空間

量體堆疊下所形成的建築內部本是錯綜複雜的型態,但在設計過程我們借布林代數的原理,移除了交集衝突的部分,留下充滿連續性與動態的面和結構。在精確的結構計算下,這些構築元素相互牽引支撐,形成穩定結構,再次呼應前述複雜而美好的關係。

▲ 剖面圖

建築的動線規劃,期許參觀者以遠、近、繞、鑽等方式體驗其內外空間並結合遮陽避風躲雨的機能與民眾互動。另外也透過七座鳥巢的安排,讓鳥兒在不受打擾下,重回廣場棲息,拉近人與鳥的距離,增加花季體驗的樂趣與感動。

▲ 內部空間

▲ 連續性與動態的面和結構

▲ 在舒適的小房間裡享受片刻寧靜

▲ 投影畫面帶來美妙的視覺效果

這次方案的最大挑戰來自建築如何在花季的期間找尋到適得其所的角色,讓建築的美感與精神得以推廣,同時為花季與國家公園的遊人體驗加分。在極有限的預算與上述的期望間努力拔河,工期需三周內完成搭建,設計階段圖面的精準性與預鑄構建的安排都要到位,巢境此次嘗試全木構的構築方式,透過量體的巧妙擺放,將力傳導至各承重牆面,小量體間形成穩固的結構平衡,中間最大懸空量體於施工期間,站立六位師傅並承重鷹架的搭設,結構性優異。

▲ 全木構的建築

▲ 春意盎然

▲ 平面圖

本文資料來源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儘快處理。

聯絡、投稿、投訴

相關焦點

  • 臺北陽明山花季『巢境』
    巢境為今年臺北陽明山花季的建築公共藝術項目。家,一個互相交織,複雜卻美好的關係,為這次空間規劃上的設計主軸。利用量體外部與內部巧妙的安排,讓參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純木構建築永續、親民的的特徵與獨特的建築空間體驗。
  • 陽明山公園
    陽明山並非一座獨立的山峰,而是海拔約443公尺的天然峽谷,位於臺北盆地北方的七星山山腰,原名草山,1950年為紀念明儒王陽明,改稱陽明山,以其天然景觀為主體規劃成一山林公園。陽明山公園是個集公園、花卉、瀑布、山泉、遊憩於一體的大花園,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風情。公園分為前山公園和後山公園(陽明公園)兩部分,而一般所指的陽明山公園則以後山公園為主。
  • 臺當局擬批准親日團體在陽明山立日本天皇碑,臺北市政府阻擋拒絕
    一個由臺日兩地人士組成的親日團體「櫻花返鄉會」,日前以陽明山公園管理處今年曾贈送緋寒櫻苗赴日本皇室為由,向臺灣當局表達希望在陽明山立起一座所謂「昭和天皇櫻之緣」的紀念碑,希望在明年花季前完工,以便與日本皇居附近同款碑遙相呼應。
  • 陽明山下的——臺北
    到了臺灣,一問臺北,有些找不著北。咦,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這兒的街道複雜,容易迷路,使人分不清方向?不是的,問題出在臺北這個名字身上。說了老半天,好心的指路人會反問:「這裡有好幾個臺北,你問的是哪個臺北?」這樣的回答更加使人暈了腦袋。心裡想,莫非臺北有分身法,這兒竟有好幾個臺北城不成?這話對,也不對。這裡有臺北市,簡稱為北市。
  • 陽明山公園——歷經250萬年還依然可看到火山活動殘留的痕跡
    陽明山公園有非常完整的火山地形,歷經250萬年還依然可看到火山活動殘留的痕跡。園內滿山遍野種植各種櫻花、杜鵑、茶花、桃花等,有「臺北後花園」的美稱,是臺北市民最喜歡的節假日出遊地點。陽明山公園是臺灣離都會區最近的一座國家公園,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所構成的山區,範圍相當廣大,包括臺北市士林區、北投部分山區以及臺北縣淡水、三芝等鄉鎮山區。陽明山公園原名草山,因盛產茅草得名,後為紀念王陽明先生而改名。公園採用中國式庭園布局,小橋流水、亭閣假山,是全臺最大、景色最美的郊野公園。陽明山公園的遊玩之處可概括為:賞花、賞熒、泡溫泉。
  •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主要特色之一,大屯火山群為主的火山地形景觀!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臺灣地區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前身為日本侵略時期成立的"大屯國立公園"。位於臺北市近郊,行政區域包括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的萬裡區、金山區、三芝區、淡水鎮一帶;地理上則屬於大屯火山匯區域,1985年9月1日公告計劃,1985年9月16日成立管理處。
  • 由臺灣,這裡一定不能錯過——陽明山國家公園!
    臺灣陽明山以溫泉火山和花季而聞名這裡有陽明公園小油坑遊憩區二子坪遊憩區大屯自然公園冷水坑擎天崗、龍鳳谷臺灣陽明山也是臺北著名的夜景勝地這裡有許多獨特的景觀咖啡館臺灣陽明山原名草山位於大屯火山群最高峰七星山南側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旅遊景點也是臺灣最大最美麗的郊野公園臺灣陽明山國家公園是繼墾丁玉山國家公園之後的第三個國家公園它是中國唯一具有完整火山特徵的地區值得一看在這臺北座城市工作很多人習慣於帶著咖啡和書籍去餐館成為
  • 臺北陽明山怎麼玩?超詳細攻略請收好~
    臺北陽明山怎麼玩?超詳細攻略請收好~ 遊客從小油坑步道上可以俯瞰到地熱蒸氣不斷冒出,空氣中布滿著濃濃的硫磺味,繼續往上走,兩側是高聳的山壁,布滿綠油油的青草,夾著小油坑不段冒出的蒸氣,也是許多遊客打卡的好地點!
  • 臺灣最大最美的公園,臺北最負盛名的火山,陽明山旅遊攻略!
    在竹湖開花芋頭馬來西亞歌手彭尼·戴曾經演唱《我想獨自去看陽明山的芋頭》。開花的芋頭,也被稱為馬蹄蓮,是陽明山的重要標誌之一。3月至5月是臺灣馬蹄蓮盛開的季節。當時,陽明山的竹湖是鮮花盛開的季節。除了看到白色和綠色的大芋頭,您還可以自己摘花。
  • 有人想在陽明山給日本天皇立碑,臺北有關部門拒絕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臺灣光復75周年在即,島內有親日團體想在陽明山設置天皇紀念碑,結果遭臺北市有關部門拒絕。據臺灣《中國時報》19日報導,今年年初,「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簡稱「陽管處」)把已故日本昭和天皇1923年來臺時在陽明山種下的緋寒櫻花分株,由「內政部營建署」代表送回日本栽種,以此祝賀日本天皇德仁登基。日方為表達感謝,決定在東京皇居北之丸公園設立「緣之櫻紀念碑」園區,預計明年3月揭碑。
  • 到陽明山來看海芋,到陽明山來泡溫泉,臺北最出名的度假勝地
    「我要一個人去陽明山看海芋,拍偶像劇」戴佩妮的歌輕輕地唱著,仿佛是一種魔力,吸引著我來到陽明山,雖知過了時節,但還是忍不住要上來看上一眼。陽明山,位於臺北北面,也算是火山的一部分,所以此處的溫泉資源也非常的豐富。
  • 昨日降雪 臺北陽明山出現有紀錄第六次十二月雪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三十一日電(記者黃少華劉舒凌)在二00四年最後一天的近中午時分,海拔略高於一千米的臺北陽明山出現了降雪,成為有史以來第六次該山在十二月下雪的紀錄。  此外,今年一月陽明山曾經出現降雪,如今又出現飄雪,成為陽明山繼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七年後的第三次一年內出現兩回降雪現象,也是近三十七年來第一次。
  • 臺北陽明山迎來蝴蝶季 草山賞蝶最美的饗宴(圖)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每年初夏,臺北陽明山的南國薊、野當歸、島田氏澤蘭等蜜源植物盛開,吸引大量蝴蝶聚集吸蜜,形成彩蝶飛舞的美麗景致,陽明山管理處也展開一系列的陽明山蝴蝶季-蝶舞草山系列活動,還有專業蝴蝶生態解說員,帶領遊客漫步於大屯山,認識蝴蝶的生態奧秘。
  • 【交通服務】M旅遊臺灣服務專區-臺北市簡介:臺灣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的中心!
    臺北市是臺灣最大的都市。也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臺北的整體發展相當活潑多元,充滿朝氣。建築形式相當豐富,現代的、古代的都有。
  • 臺北陽明山罕見飄雪 民眾賞雪熱情似火
    記者24日來到陽明山,山裡罕見地下了雪,這讓許多當地民眾有了首次與雪親密接觸的契機。  據臺灣媒體報導,陽明山上次下雪要追溯到2005年。記者中午出發,搭載我們的計程車師傅鬢角已有些斑白,他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從沒見過下雪,但自己的心態很淡定,沒有專程去看雪的打算,「看雪適合小夥子帶著小姑娘去啦,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還是隨緣啦!」
  • 臺親日團體想立「天皇碑」的陽明山有何來頭?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島內有親日團體想在陽明山為日本天皇立碑,結果遭臺北方面拒絕。這也讓陽明山這個景點引發關注。陽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這一帶山區。日本殖民時期的1927年,臺灣舉辦民眾投票選出「八景十二勝」,草山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日本人稱草山為「臺灣的箱根」。
  • 陽明山風景區 - 中國臺灣網
    陽明山風景區位於臺北盆地的東北方,於1985年正式成立,為臺灣第三座公園,面積廣達11,455公頃,東起磺嘴山、五指山東側,西至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抵竹子山,南迄紗帽山南麓,海拔高度涵蓋200~1120公尺不等;整個公園主要以大屯山和七星山火山群為中心,因此各種特殊的火山地形景觀及地質構造,便成為本區的一大特色。
  • 臺灣陽明山風景區發生火災 (圖文)
    華夏經緯網7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陽明山小油坑地區昨晚火燒山,臺北市消防局據報派出人車搶救,因風助火勢,火舌向外延燒,燎原約兩百坪範圍,消防人員拉出防火線阻絕延燒,截至深夜十一時卅分,向下延燒的火勢才獲控制。但是山頂竄燒的火舌仍在搶救中。
  • 【科學爸爸微學遊】神秘的陽明山
    今天科學爸爸學遊團的任務是——探秘陽明山!陽明山到底都有哪些秘密呢?
  • 遊臺灣,這裡一定不能錯過——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因陽明山而聞名,位於臺北郊外,在臺灣家喻戶曉,蜚聲東南亞,許多海內外遊客到臺灣必到陽明山。陽明山原來叫草山,在臺灣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的山區,而非單指某座山。在清朝時,官府為防止流民賊寇藏匿密林中,盜挖硫磺,定期放火燒山,致使整個山區只能長出"五節芒"這一類的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