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缸在養殖過程中,由於水體中營養成分不平衡,光照的強弱、時長等影響都會導致藻類的滋生,「草缸的養殖就是不斷和藻類鬥爭的過程」。藻類就像莊稼地裡的野草,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影響水草的生長。爆藻是令很多玩家頭疼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常見的藻類成因及預防和治理方法。
1、褐藻。又稱硅藻,是草缸最常見的藻類,一般出現在新開缸7-15天左右。呈現棕色或褐色附著在石頭、草葉、缸壁和底床上。褐藻一旦生長在草葉上,將會很大程度影響植物的採光效果,導致植株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褐藻出現的原因是開缸初期硝化系統不成熟,換水不規律。我們可以用刮藻刀配合廢舊牙刷把玻璃上、石頭上的褐藻清除。葉片褐藻比較嚴重的直接剪掉,並及時換一部分水。為了防止褐藻爆發可以在開缸7天左右按100升水100隻投放黑殼蝦,實驗證明黑殼蝦大軍絕對是褐藻的剋星。

2、剛毛藻。剛毛藻主要出現在燈光直射的底床、木頭、石頭上或絲狀水草邊緣,長度1-10釐米左右經常呈簇狀或氈狀。這種藻比較硬挺,目前還沒有發現哪種生物能對付,只能手動清除。水族歌曾經無意間發現局部噴射2%戊二醛可以有效去除剛毛藻。

3、絲藻。絲藻一般出現在開缸兩個月以後比較成熟的草缸中,這種藻細如髮絲,長度可達幾十釐米。絲藻的出現說明硝化系統已經成熟,水體穩定、水質良好,不會再出現魚蝦無緣無故死亡的現象。
絲藻主要生長在莫斯或葉形較小長勢比較密集的水草中(比如珍珠草),究其原因應該是透水性不好導致養分堆積造成的。大量的絲藻可用牙刷纏繞後清除,少量的絲藻可用生物治理。秀麗白蝦、玫瑰鯽、鰟鮍都能有效去除絲藻。

4、黑毛藻。黑毛藻在養殖時間比較長的草缸中經常出現,主要長在沉木、石頭、葉片邊緣和器材上,非常細密柔軟呈簇狀。這種藻蔓延速度很快並且附著能力很強,手動去除比較困難。黑毛藻主要是由於水體硬度大,過濾能力差、長時間不換水導致磷酸鹽超標造成的。黑毛藻需要用化學方法去除,戊二醛是黑毛藻的剋星,2%的戊二醛局部噴射2-3次後,藻體就會變紅轉白慢慢消失。使用戊二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10-20 ML /100升水),戊二醛能和水中的氧氣反應生成CO2,使用過量會導致生物缺氧危及生命,這也是很多草友拿來當液態二氧化碳的原因。

5、鹿角藻。這種藻主要生長在沉木或葉片邊緣,形狀分叉像鹿的角。乍一看和黑毛藻相似,比黑毛藻略粗且長,頂端分叉。鹿角藻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水體偏鹼性和氨氮含量超標。所以要通過調節水質和通過換水減少氨氮含量來防治。

6、藍綠藻。藍綠藻一般出現在老缸中,像地衣一樣覆蓋在底床、水草上,有惡臭。這種藻最先會出現在底床與玻璃的接縫處,如果不加治理蔓延很快。主要是水質硬度偏高造成的,可以在早期用換水管吸走,另外配合羅紅黴素或戊二醛來徹底根除。

7、綠水。綠水是由於綠藻過度繁殖造成的,魚缸在燈光久照、陽光直射或有散光的環境中都會導致綠藻泛濫形成綠水,所以魚缸最好放置在背陰避光的位置。如果發生綠水首先要避光、然後大量換水,殺菌燈能徹底消滅水中的綠藻孢子,如果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

8、絨毛藻。經常出現在水草枯葉老葉邊緣,細小且密集,主要是植物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及修剪水草老葉殘葉,添加微量元素可減少絨毛藻的出現。

在多年的水草養殖過程了積累了很多與藻類鬥爭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日常維護做好,只有良性的環境、健康的水草才不容易滋生藻類。
下一篇我們來講魚缸油膜的產生及防治,喜歡的就關注水族歌。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