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是自然水體中的初級生產者,藻類對漁業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是濾食性魚類的餌料來源,也上水體溶氧的主要來源。浮遊植物量的多少是水體生產力的高低的標誌之一。但另一方面,某些藻類也會對漁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在實際生產中往往被人們忽視。下面就簡介幾種對漁業生產產生危害的藻類及防治方法:
1、青泥苔
青泥苔是絲狀綠藻(水綿、雙星藻和轉板藻)的總稱。青泥苔在春季隨水溫逐漸上升,在池塘淺水處開始萌發,早期像毛髮一般附著在池底,顏色深綠,逐漸繁殖成絲網一樣,附著在池底或漂浮於水中,衰老時變成棉絮狀,漂浮水面,顏色為黃綠色。
池塘中生長大量青泥苔,會消耗水中營養鹽,使池水變瘦,魚苗魚種所需的浮遊生物不能大量繁殖,嚴重影響魚苗魚種生長。另外,魚苗或魚種往往遊進青泥苔中出不來,易造成死亡。主要危害草魚、鰱魚、鱅魚等苗種,危害季節主要集中在5—9月份。
青泥苔可用生石灰幹法清塘,或用毎畝50kg草木灰撒於青泥苔上,使其見不到陽光而死亡。已放養池塘用0.7mg/L硫酸銅全池遍灑,可有效地殺滅青泥苔。
2、水網藻
水網藻是一種綠藻,屬水網藻科。它的集結體像網袋,因此稱水網藻。喜生長在淺水處,在含有機質多的肥水中繁殖最快,春季較常見。水網藻大量繁殖時,象魚網一樣張在水中,對魚苗危害比青泥苔更為嚴重。
水網藻在我國較常見,特別是用茶粕清塘後的池塘能助長水網藻大量繁殖。防治方法同青泥苔。
3、藍藻
藍藻又稱湖靛和銅鏽水,由藍藻中銅綠微囊藻和水花藻微囊藻大量繁殖而形成。在盛夏天氣炎熱時,由於大量繁殖可以池塘水面形成銅綠色水華。這種藻類在鹼性水體(PH8—9.5),水溫28—32℃最快。由於微囊藻外面包著一層膠質,一般魚類均不能消化,過度繁殖衰老死亡後,蛋白質易分解,並產生有毒羥氨(NH2OH)和硫化氫(H2S),這些毒物濃度大時,會影響魚類生長,嚴重時能使魚類中毒死亡。
藍藻大量繁殖時,在晚上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氣,容易造成缺氧泛池,當藍藻進行強烈光合作用時,會使水體PH值急劇上升,致使魚體硫胺活性增加,使魚體內維生素B1減少,導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系統失靈,興奮性增加,活性加劇、痙攣,魚體失去平衡。
防治方法:可定期施用生石灰調節PH值,定期換水,不使水中有機質含量過高。大量繁殖時可遍灑硫酸銅(0.7mg/L)施藥後應注意及時開增氧機,或儘快加注新水。
4、甲藻
甲藻是水體中常見的單細胞浮遊植物,在池塘中對魚類產生危害的有多甲藻我裸甲藻。
多甲藻為黃褐色,大量繁殖時,在陽光照射下呈紅棕色,也稱「紅水」和「鐵鏽水」。魚吃了以後在消化道中出現許多氣泡。甲藻死亡後產生可致魚死亡的有毒甲藻素。
多甲藻和裸甲藻喜歡生長在含有機質多,硬度大,水呈微鹼性的池塘中。它們對環境改變敏感,水溫、PH值突然變化會引起藻類大量死亡。魚類是否因甲藻引起死亡,應仔細計算消化道內的甲藻數量,少量甲藻對魚類是沒有危害的。該藻類主要危害魚苗魚種,成魚養殖較少見。
防治方法:經常加注新水,定期施放生石灰,或用0.7mg/L硫酸銅全池潑灑。
5、卵甲藻
卵甲藻屬裸甲藻目胚溝藻科卵甲藻屬。因它只生活在微酸性(PH5—6.5)的淡水水體中,故也稱嗜酸性卵甲藻,是寄生性藻類,群眾也稱之為打粉病。
卵甲藻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形成動孢子,也稱裸甲子,裸甲子在水中迅速地遊動,遇到魚類,只要可能,就附著上去,然後丟掉鞭毛,靜止下來,開始其寄生生活,逐步形成嗜酸性卵甲藻。裸甲子附著魚體後,一方面吸收寄主的養料而長大,一方面刺激魚體,使體表增生大量粘液細胞,將自己包圍覆蓋,在魚體表逐步形成一層層白色粉狀結構,故稱打粉病。粉塊脫落後發炎潰爛,往往引起膚黴病繼發,最後病魚瘦弱,大批死亡。
嗜酸性卵甲藻對其所在的水體所有魚類圴能寄生,其危害性魚種比成魚在,家魚比野雜魚來烈,其中草魚種為甚。
防治方法:可用生石灰徹底清塘,發病季節用生石灰全池潑灑,但切記用硫酸銅治療,否則會加速其發病。
6、金藻
主要是由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小三毛金藻分泌容血素我魚毒素,從而引起魚類中毒死亡。
當水中小三毛金藻密度超過3000萬個/升時,水呈黃褐色,魚類即會中毒開始死亡,在每升1500萬個左右時也會引起輕度中毒,魚類中毒一般發生在清晨,呈現浮頭狀態。魚類對小三毛金藻毒素的忍耐力和對缺氧狀態忍耐力基本一致,但病魚狀態和缺氧時浮頭現象迥然不同。對小三毛金藻的毒素以鰱、鏞魚為最敏感,其次為草魚、鯉魚、鯽魚。
小三毛金藻生活在鹽度和硬度較高的水中,鹽度4‰以上,氯化物含量2000mg/L,硬度40度以上,PH值7.2—9.6時生長繁殖最快,多發病在距海近或在鹽鹼地邊上建的池塘中。
防治方法:主要採用換池或加注新水以減輕病情發展,用硫酸銅(0.7mg/L)治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其它一些藻類
如底棲藻類,適當存在,對漁業生產有利,但當池塘水體過肥,藻類急劇繁殖並發生大量死亡,池水由原來高度肥水一變成為嚴重缺氧甚至有毒壞水,發生水變,從而導致泛池死魚。
防治方法:適當施肥,定期注水,發生水變身時可開增氧機,或採用其它藥物治療。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