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中國自己的電機冷卻技術

2020-12-05 環球網

「我要做成一兩件外國沒有的,或者外國人做不到的事。」這是電機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從清華大學畢業一年後,鄭重立下的志願。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58年來,他將一腔熱血傾注到蒸發冷卻事業中,最終讓夢想照進現實。

他研發的常溫無泵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簡稱蒸發冷卻技術)世界領先,已成功應用於三峽電站的全球最大功率水輪發電機中。運行實踐證明,其性能穩定、經濟高效,大大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是其它冷卻方式無法比擬的。

如今,80歲的顧國彪仍帶領團隊奮鬥在蒸發冷卻技術的研發事業上,那份專注,一如當年那個剛剛走出校園的青年。

發明新型冷卻發電機

2011年12月15日對顧國彪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三峽電站首臺70萬千瓦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成功運行。這是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蒸發冷卻發電機組,採用了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定子繞組自循環常溫蒸發冷卻技術」,並由我國自行設計生產。這一天,距離我國蒸發冷卻團隊的成立已經過去了53年。

將蒸發冷卻技術應用在三峽工程中,是顧國彪最大的夢想。為此,1994年,他曾向三峽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提出使用蒸發冷卻技術的建議。

對方半開玩笑地說,「你們的技術我了解過,才搞了一個50兆瓦的發電機,但我們這是700兆瓦的。如果你能在四五年內完成400到500兆瓦的電機,並且兩年之內不出故障,我就一定用」。

顧國彪的鬥志被激起。恰巧,青海李家峽水電站有個400兆瓦的發電機組要上馬。由於此前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獲得了良好聲譽,顧國彪爭取到了這個項目,成為「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的一項。

經過顧國彪及其團隊的努力,1999年,李家峽水電站的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正式投入運行。顧國彪回憶李家峽電站啟動電機時的緊張心情時說:「腿都發軟了。」

50兆瓦及400兆瓦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的研製與運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6年,三峽總公司將兩臺機組交給電工所蒸發冷卻技術研發中心進行冷卻系統優化。

目前,在三峽水電站安裝的32臺發電機組中,有2臺採用了顧國彪等人研發的蒸發冷卻技術。顧國彪介紹說,大型發電機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熱量,需要進行冷卻。目前,國際上主要有空冷、水冷兩種冷卻方式,而蒸發冷卻技術則是利用低沸點的液體通過相變換熱來傳遞熱量,實現對發電設備的冷卻。這種經濟高效的新型冷卻技術,是我們提出並實現的原創技術。

在蒸發冷卻技術工業應用前,我國大型水利工程電力設備領域採用的都是國外技術。無論從裝備容量還是技術指標上,這2臺70萬千瓦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事實證明,我們的技術全面超越了他們。未來,我們的設備完全能在國際市場上和他們競爭。」顧國彪肯定地說。

「從1千瓦到70萬千瓦,走完每一個臺階,我們都花了大約10年的時間。」顧國彪回憶說,項目組先後因故被解散了3次,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第四次重組後,這個團隊更有朝氣、更努力,並取得了現在的成就。

顧國彪表示,「如果水輪發電機的功率提高到百萬千瓦以上,水冷技術因高水壓,安全性難以保證,而我們的蒸發冷卻技術完全沒有問題」。此外,作為一種通用冷卻技術,蒸發冷卻技術已在超級計算機、伺服器上成功應用,還將在新能源配電、抽水蓄能等凡要解決發熱、節能、安全可靠問題等方面有用武之地。

歷經坎坷的創新路

目前,蒸發冷卻技術一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當初做大型電機項目時,顧國彪不但要承受科研攻關的壓力,還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質疑和指責:行業裡的人不了解他在做什麼。但他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並通過多年努力換來了人們的認可。

回顧往昔,顧國彪的圓夢之旅充滿坎坷曲折。對於這位熱愛體育運動的老院士而言,他的創新之路堪稱一場「人生馬拉松」。

1936年,顧國彪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3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動力類電機系。回憶清華時光,他說,「最大的收穫,是培養出了敢闖敢幹的性格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958年從清華畢業後,顧國彪被分配到剛籌建起來的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工作。當年正是各界熱議三峽工程之時,電工所接到了為三峽工程研製新型冷卻系統的任務。工作沒幾天,顧國彪就受命進入該課題組。課題組通過後續研究分析,用模型試驗證明了常溫下自循環蒸發冷卻方案的可行性。

期間,相關蒸發冷卻電機項目上馬失敗。當初因對此提出異議而被迫離開的顧國彪被重新安排到蒸發冷卻研究組工作,開始建立發電機內兩相流的模擬試驗裝置,進行設計理論研究及有關參數與數據的獲取。1963年,他們與其他團隊一起,成功研製了天津發電設備廠的650千瓦水輪發電機。經過半年的成功運行,證明了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在水輪發電機上應用的可行性。

為全面研究分析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團隊成員們改行搞起了熱力學、兩相流體力學以及電介質化學等研究。顧國彪事後總結道,蒸發冷卻技術研究實際上是電工學、電機學和熱力學等的交叉學科,只有交叉學科才能形成新的學科方向,成長出創新技術。

然而好景不長,課題組被迫解散。

顧國彪心有不甘,四處奔走尋找合作廠家及電站用戶。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顧國彪團隊與四川東方電機廠合作,研製了兩臺10兆瓦自循環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在雲南大寨水電站。經雲南方面的密切配合、改進完善,發電機組一直運行至今,成為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的歷史性轉折點。

憑藉大寨水電站安全運行的基礎,顧國彪又爭取到陝西安康的50兆瓦水輪發電機和上海電機廠上海輸變電公司合作的50兆瓦汽輪發電機項目,實現了長期安全運行。每每談到這些,顧國彪都笑著說,「每到關鍵時刻,就有人幫我,你看我的運氣好吧」。

健康工作50年

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當天,正好是顧國彪80歲生日。採訪持續了近3個小時,他思維敏捷、談吐清晰,一點不像上了年紀的人。

顧國彪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有積極鍛鍊身體的習慣,這也得益於他的清華歲月,當時的清華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曾提出「每天鍛鍊一小時,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

年輕時,他喜歡打籃球、跑步……雨雪風霜都不曾間斷。他說,「太陽越大我們打球越來勁,一打就是兩三個小時」。

體育鍛鍊伴隨顧國彪的科研生活,給了他良好的體力、毅力和持久力。他也鼓勵實驗室的學生要堅持體育鍛鍊,注意手腦並用,強調動手能力。他認為,工程科學非常注重手腦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顧國彪還記得,在陝西安康建設50兆瓦發電機時,他對每個環節都不敢疏忽,在工地上一幹就是12個小時不停歇。吃飯沒有地方坐,顧國彪和同事就靠在牆上吃。他說,「如果沒有好的身體,根本不可能堅持高強度的工作」。

「重大電氣裝備的研製,一般需經歷基礎研究、原理樣機、中試樣機、擴大中試、工業樣機經濟分析、市場產品共六大步驟。從開始研究到推向市場,要用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顧國彪坦言,「由於項目組解散了三次,現在的團隊是第四組,成員普遍比較年輕。我想用親身經歷啟發年輕的工程科技工作者,應當如何做出創新性的工作」。他給研究生開講座,寄希望於他們能夠振興電氣工程學科和製造業。

顧國彪直言,當前的中國企業患上了「仿製病」,他憂慮於「何時走出山寨」的問題。通過科技創新走上強國富民之路,是青年科技人員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他用蒸發冷卻技術的創新為例,現身說法,指出青年科技人員培養創新精神需要豐富的知識、實際的訓練和健全的身心,還要有精誠合作的優秀團隊。

「志不堅者智不達」,顧國彪一直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在他看來,要實現理想和抱負,就要有不懈的堅持,這和堅持體育鍛鍊是一樣的道理。他還說,智者的成功,除了堅持,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步一步往前走。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三峽發電機組蒸發冷卻技術超越國外水平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三峽發電機組蒸發冷卻技術超越國外水平   12月13日,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在衡陽正式拉開帷幕。
  • 對於永磁直流電機,常見的冷卻方式有哪幾種形式
    打開APP 對於永磁直流電機,常見的冷卻方式有哪幾種形式 Honlite電機 發表於 2020-11-24 11:26:39
  • Model 3 為什麼放棄特斯拉發明的感應電機
    除了吸收通用 EV1 的電機經驗以外,特斯拉還申請了自己的核心專利,比如感應電機上的銅芯轉子技術,成功解決了鑄銅工藝難,焊接成本高的問題。如今,偶像的名字還在,但是偶像發明的感應電機卻不在了,不太對勁。我往前追蹤了一下新聞,還是有跡可循的。去年 10 月份,中科三環就發公告,宣布與特斯拉合作,並籤署了《特斯拉零部件採購通用條款》。
  • Model 3為什麼放棄特斯拉發明的感應電機?
    除了吸收通用 EV1 的電機經驗以外,特斯拉還申請了自己的核心專利,比如感應電機上的銅芯轉子技術,成功解決了鑄銅工藝難,焊接成本高的問題。如今,偶像的名字還在,但是偶像發明的感應電機卻不在了,不太對勁。我往前追蹤了一下新聞,還是有跡可循的。
  • 技術|四款不同類型的驅動電機對比與介紹
    法拉第及其發明的直流電機 特斯拉及其發明的感應電機
  • 雷射冷卻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雷射冷卻技術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雷射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減速原子運動以獲得超低溫原子的高新技術。這一技術早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精確測量各種原子參數,用於高解析度雷射光譜和超高精度的量子頻標(原子鐘),後來成為實現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關鍵實驗方法。
  • 多種控制方式的直流無刷電機(BLDC)汽車冷卻風扇方案
    因此發動機冷卻系統在此起到了保障發動機正常工作的左右,而在發動機冷卻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冷卻風扇(Cooling Fan)的控制技術。B0cesmc應用在發動機冷卻上的風扇控制方案,需要做到高可靠性,高效率,低噪音。B0cesmc所以,我們採用BEMF控制方式來實現冷卻風扇的控制方案。
  • 全新HET電機技術大幅提升扭矩和效率 降低成本
    (圖源:Linear Labs官網)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初創公司Linear Labs開發全新電機技術。該公司聲稱,其設計可以大幅簡化電機結構和尺寸,同時顯著提升效率,將扭矩提高一倍,並增加續航裡程。
  • 高速電機的應用和關鍵技術
    下圖所示是某大小開發的25000rpm225kw的感應電機,外徑290mm 疊高230mm,最大扭矩358Nm,採用的是水冷的結構。為了提高功率密度,Integral Powertrain公司開發的 2萬轉450kw的永磁電機系統,最大扭矩900Nm,其重量僅有28kg,採用了先進的繞組噴油冷卻,定子徑向冷卻、轉子軸向冷卻等一系列技術。
  • 驅動電機技術發展趨勢:集成一體化、永磁高效化、數字智能化
    近年來,我國驅動電機在功率密度、系統集成度、電機最高效率和轉速、繞組製造工藝、冷卻散熱技術等方面持續進步,與國外先進水平並駕齊驅;同時,我國驅動電機研究開始延伸至振動噪音和鐵磁材料層面,進一步提升驅動電機的設計精度、工藝製造水平以及產品質量。
  • 時速400公裡等級「永磁高鐵」電機發布,助力中國高鐵新速度
    中國高鐵,再次跑出「新速度」。9月下旬,中國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向世界發布了時速400公裡的高速動車組用TQ-800永磁同步牽引電機。 這標誌著我國高鐵動力首次搭建起時速400公裡速度等級的永磁牽引電機產品技術平臺,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為我國軌道交通牽引傳動技術升級換代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也是中國高鐵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 三種電機技術的結合出現了
    三種電機技術的結合出現了 電機技術及應用 發表於 2020-11-26 10:24:03 現今電動機設計所面臨的挑戰,通常包括對電動機/發電機的轉矩、功率、效率、尺寸
  • 2020年度中國直驅電機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公司現有員工1800餘人,工程技術人員320餘名,佔地面積41萬平方米,年生產能力2000萬kW,是中國中小型電機行業最具規模和實力的生產企業之一,系中國機械工業500強、中國電機工業20強。公司還被授予「全國質量誠信示範企業」、「全國用戶滿意服務企業」、「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獎」等稱號。主導產品曾先後獲得「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皖南電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CNAS認證試驗室、安徽省汽車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 「牛車實驗室」技術解讀電動車輪轂電機原理 潛力巨大但難以普及
    將電機布置在輪轂當中,這一想法在100多年前卻已經成為了現實。而現在在馬路上跑的汽車中幾乎看不到這項技術的應用。簡單來說,由於汽車速度比電動自行車快太多,需要更大功率的電機來驅動。在輪轂裡相對狹小的空間裡,電機的散熱也是一個大問題。散熱不良會嚴重影響輪轂電機的使用壽命,主要是退磁現象太嚴重,現階段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 中車電機發布時速400公裡永磁高鐵電機
    中國日報9月24日長沙電(記者 馮志偉)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日前發布了時速400公裡高速動車組用TQ-800永磁同步牽引電機。這標誌著中國高鐵動力首次搭建起時速400公裡速度等級的永磁牽引電機產品技術平臺,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為我國軌道交通牽引傳動技術升級換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 先進的直接驅動轉矩電機技術,助力現代工具機設備高精度化
    轉矩電機具有巨大的加速和減速值,動態穩定好和剛性強,可以達到定義的最佳精度位置,最高動態和旋轉速度,高峰值扭矩,效率高,運行平穩,兩臺電機無故障並聯運行,適用於所有通用控制系統。直接驅動轉矩電機技術機械工程中的直接驅動技術是指在沒有傳動比的情況下,將動力直接傳遞到被驅動的結構件上。
  • 電機技術爭奪戰已打響,日電產帶來挑戰
    (c)在輪外(輪胎的車輛側)接收動力的輪內電機的原型。(d)接收車輪動力的輪轂電機的模型。(照片:日經電子)圖3:輪轂電機開發的進展注)電機為無齒輪直驅型。使用永磁體。原型輸出為20kW。用水冷卻。使用SiC功率半導體將逆變器容納在車輪中。從逆變器模塊的一側冷卻。
  • 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成功研製全國功率最大的高功密雙冷電機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侯津剛 通訊員 盧麗麗 範瑞芳)近日,全國功率最大的高功密雙冷電機在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研製成功,這臺特殊「裝置」是晉能控股裝備製造集團精誠電機公司專門為上海水務局打造的「私人訂製」產品,現已進入最後測試環節。
  • 220KV變壓器冷卻系統技術改進
    一、 220KV 1號變壓器冷卻系統運行概況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010.htm我省花山變電站220KV變壓站1號主變是90年代的產品,至今己運行了20多年。2003年,該主變經過技術改進從無載調壓改為有載調壓。
  • 永磁電機造就新能源汽車「強大內心」
    兩年來,該公司等17家單位在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專項中,帶動上遊產業鏈突破技術瓶頸、填補了多項國家技術和產品空白。21世紀初,知名電機專家蔡蔚,就曾發明「發卡式繞組」電機,後被應用於通用汽車雪弗蘭Tahoe混合動力車,這是全球第一個「發卡式繞組」電機在汽車電驅動領域的應用。自2017年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來,蔡蔚作為專項負責人帶領精進電動等單位,完成了功率密度4.2kW/kg的第一代圓股線繞組電機的技術創新、批量生產與裝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