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最近想請個阿姨過來家裡幫忙。找到一個阿姨,打掃衛生還挺乾淨的,做飯也比較合口味。
上戶之前朋友想帶阿姨做一個體檢,檢查一下傳染病。本來各方麵條件雙方都已經談妥了,可就是關於體檢的問題,阿姨一直拒絕,總是擔心抽血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阿姨越拒絕,朋友心裡就越有疑問,不會是真的有病才怕檢查吧?
其實,關於體檢抽血的問題,不止這個阿姨會有這方面的擔心,平時也經常有人會問:
「醫生,我一下子抽這麼多血,不會貧血吧?」
「一下子抽我這麼多血,估計要吃兩個月的豬肝才能補回來了!」
「哇,一下子抽我這麼多管血,會不會把我血抽乾了啊?」
為什麼體檢要抽血
在日常體檢中,最普遍的檢查方式就是抽血。其實不光體檢的時候要抽血,當我們生病的時候,醫生要了解我們的身體狀況,或者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往往也需要通過抽血來檢查。
血液遍布我們的全身,血液中也含有多種成分。根據不同成分的變化,除了可以了解我們是否有貧血,還能看到我們身體的基本機能是否正常,甚至還可以發現腫瘤。所以在平時的身體檢查中,抽血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抽血需要抽多少啊
很多人害怕抽血,就是覺得把血抽出去,自己補充的營養就白補了,搞不好還會貧血。
那到底每次抽血需要抽多少,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們每次檢查抽血化驗,每管需要血量基本是2-3ml,而不同的檢查項目,所需要抽取的管數也並不相同。在一般的體檢中,檢查項目少的時候可能抽3、4管血就夠了,但如果是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多的可能需要抽到7、8管血。如果按照多的量來算,每次抽血可能會到20ml左右。下面是一個20ml容積的下瓶子,大家可以看一下大概的量。
不過,有的時候你可能檢查了7個項目,結果卻只抽了4管血,有些人就會問了,「醫生,你們是不是把我項目漏查了?」
其實並不是,我們的檢驗科也分為很多不同部門,有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免疫檢查、細菌實驗室、分子生物實驗室等等。不同的檢查項目屬於不同的實驗室,如果有一些檢查項目剛好在同一個實驗室檢查,比如說肝功能和腎功能,那就可以直接使用一管血就檢查兩個項目了。這樣的情況下,雖然你可能查了7個項目,但是卻並不一定需要抽7管血那麼多。
體檢抽血會讓我們貧血嗎?
說到每次抽血,最多可能需要抽到20ml,聽到這個數字大家可能會覺得太多了。但其實我們每次獻血,最少都要獻200ml。體質比較好的人,一次可以獻到600ml。如果你是女生,你每次來月經的量正常情況下也都在30-60ml之間,比抽一次血多多了。
我們人體的血量大概是4000ml-5000ml左右,即使每次體檢抽10管血,也還不到總量的百分之一,完全不會對我們身體的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我們人體有很好的自我調節機制和代償機制,我們每次抽血或者獻血,主要的成分並不完全是紅細胞,而是血漿。失血之後,身體其他組織中的組織液會快速回到血管之內,補充血漿的丟失。而我們身體內的紅細胞,它的壽命只有120天,即使沒有失血,它也只能存活4個月後就被新的紅細胞所代替了。所以少量丟失的紅細胞也很快會被新的紅細胞所替代。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會逐漸下降。所以在少量失血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反而會對骨髓產生反饋作用,促進血細胞的生成。
而且最重要的是,對於體檢,我們建議普通人群可以每年檢查一次。每年才抽那麼幾毫升或者十幾毫升的血,完全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影響。
可如果你因為害怕抽血而拒絕檢查,那萬一有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可能反而對身體傷害更大哦~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