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永動機,是一種可以進行永遠運動的機器。但是稍微對永動機有所了解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根據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條件,永動機這種可以進行永遠運動的機器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永動機的存在是不被允許的,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其系統總能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而要想讓一個物體實現永遠的運動,那就需要一個能讓它運動起來的初始能量,此外還需要一種永久的能量來維持這種「永動」狀態。
永動機意味著在物體的運動過程中不會出現能量的損耗,但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能量只會在不同形式之間進行轉化,而不是憑空出現或消失的。但是,即使要實現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間的完全轉化,也是相當困難的。就以太陽為例子,太陽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能量來源,儘管太陽每秒鐘所傳送到地球上的能量只佔其總輻射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但僅僅是這一秒鐘內所傳播到地球上的能量就已經是相當的多了。
只可惜,我們對於太陽能的利用效率較低,僅是憑藉目前的技術手段,我們對於太陽能的利用效率也不過是百分之三左右。雖然我們都認為永動機並不存在,但是在宇宙中還是存在著看似「永動機」般的存在,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為什麼說地球是看似「永動機」般的存在呢?因為地球自從形成以來就一直進行著自轉和公轉運動,已經持續轉動了四十六億年之久了。
地球的公轉運動是由於太陽的引力,但其自轉運動是由於什麼原因呢?我們都知道物體的運動都需要消耗能量,那麼是什麼給地球提供了持續自轉如此之久的能量呢?目前針對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地球的自轉是在其形成初期時就存在的固有現象,因為關於地球的形成有一種說法,那就是由宇宙中的塵埃聚集而成的。不僅僅是地球,八大行星幾乎都是這樣形成的。
這些塵埃在引力源的作用下,宇宙中的塵埃圍繞著引力源進行旋轉並聚集而形成各種天體,所以今日地球的自轉也是由於地球自身引力的緣故。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宇宙是廣闊而複雜的,科學家推測,在地球形成初期,曾經遭受過不少天體的撞擊,天體的撞擊則給予了地球進行旋轉的力,同時又因為宇宙中是真空環境,幾乎沒有阻力來影響地球的轉動,所以地球得以保持著旋轉力自轉至今日。至於哪一種說法更加貼近事實,還是說兩種說法都不符合,還有待科學家們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