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輝瑞新冠疫苗有效性高達90%,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中國...

2020-11-24 前瞻網

德美藥企宣布其聯合研發的mRNA疫苗三期試驗有效率達90%

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和美國輝瑞公司9日宣布,其聯合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該疫苗在預防健康受試者感染新冠病毒上有效率超過90%。獲得上述三期試驗結果的是代號為BNT162b2的候選疫苗,其三期試驗始於7月27日,截至目前共有43538名受試者參與試驗。

新生嬰兒感染嚴重新冠肺炎並不常見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新生嬰兒中出現嚴重感染COVID-19並不常見。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的研究人員領導這項全英國範圍的分析,是第一項對全英國新生兒COVID-19感染情況的研究。在這項研究的66名新生兒中,只有17名嬰兒在出生後的頭7天內疑似從母親那裡感染了COVID-19。

新冠對超重人群毫不手軟:感染風險增大 還影響疫苗有效性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報告,因COVID-19住院的護士中有73%患有肥胖症。此外,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肥胖會干擾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起初,醫生認為肥胖只會增加因新冠肺炎而患病的風險,而不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但就在上半年,有分析警告說肥胖可能會成為新冠肺炎感染更嚴重影響的獨立危險因素。

AI發現常見藥物竟是潛在新冠新藥

美國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褪黑素——一種很多人日常用來治療失眠的激素,可能是治療新冠肺炎的一種可行選擇。勒納研究所(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開發了一個新的人工智慧平臺,用以識別可能可以用於新冠肺炎治療的藥物。該平臺最新的結果即是,褪黑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候選藥物。

一種預防雪貂感染新冠的鼻噴霧劑有望應用於人類身上

一種鼻腔噴霧劑可以阻止新型冠狀病毒在雪貂中的傳播,這可能也有助於防止暴露於病原體的人類生病。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脂肽,一種化合物,阻止了被稱為SARS-CoV-2的病毒進入和感染細胞。

新冠病毒迄今最精確3D模型出爐

科學家們發布了迄今為止新冠病毒的最新圖像,繪製了其外觀和內部結構。該可視化圖像是通過3D模型創建的,並結合了導致Covid-19大流行的SARS-CoV-2病毒結構的最新數據。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專家創建了這個模型,希望它能幫助發現Covid-19的治療方法。

木衛二可能在黑暗中發光

據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研究,歐羅巴(木衛二)的背面可能會明顯發光。木衛二很可能擁有一個被厚冰殼覆蓋的地下海洋,冰殼主要由水冰構成。木衛二的外表面受到來自木星的高水平輻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將鹽漬冰暴露在高能電子下,模擬了這種輻射與木衛二表面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能在太空中採礦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具有獨特的磁性或催化性能,是電子器件中的關鍵成分。在《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國際空間站上三種細菌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條件下,從玄武巖(類似於月球和火星表面的大部分物質)浸出的14種不同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方面。

迷你量子光學探測器能提升量子通訊速度

在發表於《自然·光學》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迷你量子光學探測器,能大大提升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的速度上限。新開發出的光學探測器只有不足1平方毫米,利用兩塊極小的集成矽晶片,既保障了測量精度,也比此前的探測器快了一個數量級,每秒能測量90億個周期(cycles)。

粗壯傍人的種內演化

粗壯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是已經滅絕的人科物種。人們認為它和現代靈長類物種雌雄間體型差異相似,即雄性體型比雌性大得多。然而,一項《自然·生態學與演化》上的研究在南非Drimolen考古工地發現了新的的雄性標本;這些標本比先前在該地區發現的雌性標本體型要大得多,但比在Swartkrans工地發現的雄性標本要小得多。由於當時此地區氣候動蕩,粗壯傍人在此時期進化迅速,粗壯傍人在此期內進行了快速的種內演化。

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近日,在一項發表於《控制釋放雜誌》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聚乳酸(PLA)製造了相對安全的納米顆粒,並以斑馬魚為對象,實時觀察納米顆粒在其體內的分布。結果發現,包裹著藥物的納米顆粒可以跨越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這一突破性的發現將有助於治療如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描述核子運動的新模型

據一項發表於《自然·物理》的新研究,科學家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氦、鈣等多種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行為,並繪製出了相應的分布圖。他們發現,在不同的元素中的原子核內,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在1飛米距離以內的核子對,且它們的成對形式幾乎相同。研究表明,相較於距離較遠的核子對,相距1飛米以內的質子或中子,具有獨立於更大尺度環境的相互作用形式。

競爭信號分子控制細菌生長和行為

瑞士巴塞爾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作為新陳代謝控制的「競爭」分子決定了細菌的生活方式。學家們現在發現,細菌使用兩種化學信號分子改變生活方式以適應當前的生活條件。研究人員在11月10日的《自然—微生物學》上發表了該研究結果。這兩種分子體現了兩種控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的相反力量。

瑪雅人發明了最早的水過濾系統

瑪雅城市蒂卡爾以其高聳的宮殿和廟宇而聞名。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稱,他們在蒂卡爾最大的水庫中發現了一種能捕獲微生物和重金屬的火山礦物。由於附近環境中沒有發現這種物質,因此這一發現表明瑪雅人是在有意對水進行過濾。

糧食生產系統排放可能阻礙1.5℃溫控目標實現

一項日前發表於《科學》的新研究顯示,即便能源、交通和製造業完全實現「綠色」,糧食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會使全球變暖超過1.5攝氏度,研究者建議,為防止氣候變化帶來的重大傷害,糧食生產的各環節急需快速而重大的改革。

禮來中和抗體藥物獲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 用於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

11月9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禮來製藥(Eli Lilly)單克隆抗體藥物bamlanivimab (LY-CoV555)的緊急使用授權(EUA),用於輕中度 COVID-19成人和兒童患者。這些患者年齡在12歲及以上,體重至少40公斤,並且有進展為嚴重COVID-19和/或住院的高風險。這些患者還包括年齡在65歲或以上,或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患者。但此前數據顯示,該藥物「不太可能幫助患者從重症中恢復」。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10日成立

11月10日,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揭牌,正式成立大灣區分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提供直接的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個已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學裝置,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內的這些大科學裝置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同時需要高性能的數據管理和數據處理服務。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

教育部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時間點

日前,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印發《關於公布的通知》,決定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近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印發《第五輪學科評估邀請函》,邀請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自願申請參評。第五輪學科評估時間區間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世衛大會續會開幕 呼籲全球團結一致科學抗疫

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續會9日開幕,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呼籲全球團結一致、科學抗疫。此次會議為期6天,是5月世衛大會的延續。譚德塞在會上致開幕辭,再次呼籲全球團結一致、科學抗疫。

阿雷西博望遠鏡又一根鋼纜斷裂

11月7日,大型射電天文望遠鏡阿雷西博(Arecibo)再次發生損毀:12根主要支撐鋼纜中,有1根斷裂並損毀瞭望遠鏡的主反射面。阿雷西博在8月已經發生過一次輔助鋼纜斷裂,研究人員擔心其餘鋼纜所受的壓力日益增加會導致一系列故障,甚至使懸掛在主反射面上方的天線平臺掉落。

中科院深理工將在高交會首次全面對外展出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將在第22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上,首次全面對外展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中科院深理工」)的各項進展,包括辦學特色、學院設置、學科介紹,以及重點科研成果和人才隊伍等。

德州A&M推出Grace超級計算機 速度提高20倍

德州農工大學正在使用搭載NVIDIA A100 Tensor Core GPU的新型超級計算機,加速其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研究工作。Grace超級計算機(以編程先驅Grace Hopper的名字命名)處理的處理能力是其前身Ada的近20倍。自2016年以來,德克薩斯A&M的Grace超級計算集群就在其高性能研究計算部門的用戶需求翻了一番之際。如今,它擁有2,600多名研究人員在尋求運行工作負載。

電力系統僵化有了應對之策

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國家承諾,就需要從規劃和機制的更高層面對電力系統的多種靈活性資源進行調配。對此,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華北電力大學教授袁家海團隊共同發布了一項有關中國低碳能源轉型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電力系統靈活性的多元提升路徑研究》報告(簡稱《報告》)。

鹽鹼地治理 專家在香山科學會議上提出新模式

11月6日,以「旱區鹽鹼地多學科綜合治理的核心科學與技術問題」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684次學術討論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執行主席之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王飛在會議報告中提出了「減少區域水損失,低耗水充分洗鹽,集約化水鹽分離,水土資源高效利用」29字旱區鹽鹼地治理新模式 。

首個多作物參考面板資料庫發布

11月2日,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生物信息團隊在《核酸研究》發表研究成果,通過收集包括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和棉花等12個重要農作物的遺傳變異信息,構建了植物中首個多物種的高質量遺傳參考變異庫,為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源。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

11月9日,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本次發布的十個問題以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聚焦人類可持續發展中最迫切、最基本、最具挑戰性的需求,內容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 根據嫦娥四號的科學數據,科學家團隊認為嫦娥四號著陸區物質主要來自撞擊熔融體的重結晶,這為深入認識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鎂鐵質異常區的成因提供了科學依據。
  • 嫦娥四號迎第24月晝
    來源標題:嫦娥四號迎第24月晝 月球背面,「玉兔二號」月球車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分別於11月9日10時17分和10日3時12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
  • 有效性超90%?科學界謹慎看待輝瑞新冠疫苗
    日,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在其官網發表消息稱,其與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合作研製的新冠疫苗Ⅲ期試驗首次中期分析顯示,該疫苗有效性超過90%。目前,輝瑞公司發布的信息中,並沒有回答該疫苗以及其他類似疫苗能否預防重症新冠病例或平息新冠疫情。有效性達90%?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1/2) "← →"翻頁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基於第23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玄武巖方向和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前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西北方。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性超90%?科學界持謹慎樂觀態度
    BioNTech合作研製的新冠疫苗Ⅲ期試驗首次中期分析顯示,該疫苗有效性超過90%。目前,輝瑞公司發布的信息中,並沒有回答該疫苗以及其他類似疫苗能否預防重症新冠病例或平息新冠疫情。對此,陳剛表示,從突變情況看,流感病毒變異太快,而目前新冠病毒變異速度較慢,其持續性比流感長一些。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嚴景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由於全球新冠疫苗研發時間仍太短,判斷其保護性能夠持續多久為時尚早。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月球最大撞擊坑被解密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月球車將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目標為玄武巖方向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 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1月22日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玉兔二號」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 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迎來第24月晝。隨著「玉兔二號」月球車向西北方向不斷前行,嫦娥四號核心團隊科學家利用傳回的第一手數據,持續產出科學成果。科學團隊近期發表在SCI期刊《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南極-艾特肯盆地形成時的撞擊很可能穿透月殼,撞擊出月球深部物質。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基於第23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玄武巖方向和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前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西北方。
  • 嫦娥四號完成第 24 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IT之家11月23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器和 「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 11 月 22 日 12 時和 3 時 10 分完成第 24 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 690 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 589.6 米。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性超90%,霍普金斯的專家是怎麼看的?
    宣布了一個鼓舞人心的消息 – 其與德國製藥公司 BioNTech SE 合作開放的候選疫苗在III期臨床試驗中有效率超過90%。科學家們普遍對此消息持樂觀態度,但是也希望警示公眾,疫苗不可能立刻全面消滅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
  • 輝瑞第一批新冠疫苗抵芝加哥,Moderna確認疫苗有效性尋緊急授權
    輝瑞第一批新冠疫苗抵達芝加哥 航司為廣泛分發做準備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經表示正在為新冠疫苗的「首次大規模空運」提供支持,製藥公司和航空公司都在為廣泛分發疫苗做準備。與BioNTech合作開發疫苗的輝瑞公司和Moderna公司都表示,最近的試驗表明,它們的疫苗在預防感染方面均具有90%以上的有效率。輝瑞發言人金·本克爾此前曾表示,在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之前,該公司不會發貨。輝瑞已於11月20日提交了緊急使用申請,預計FDA將在12月10日該機構的疫苗和相關生物產品諮詢委員會的會議中公開討論該申請。
  • 嫦娥四號迎來第24月晝,研究成果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質成因
    在遙遠的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月球車將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西北方向行駛,目標為玄武巖方向或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迎來第24個月晝:月球最大撞擊坑被解密
    11月10日,據@中國探月工程 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嫦娥四號巡視路徑圖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度過677個地球日,將前蘇聯月球車1號保持了長達49年的歷史記錄(321天)翻了一番還要多。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達90%,是「人類希望」嗎?怎麼理解?
    輝瑞和BioNTech兩家聯合研發的新冠候選疫苗在III期臨床試驗中取得重大進展,在第二次注射後7天,疫苗有效率超過90%。而輝瑞的mRNA疫苗則可以達到90%,這是否意味著人類抗擊新冠病毒有望迎來重大勝利?
  • Moderna疫苗有效性超輝瑞,高達94.5%,改變遊戲規則
    Moderna公司周一(11月16日)說,其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效率高達94.5%。超過不久前發布的輝瑞(Pfizer)同類產品。甚至可望「改變遊戲規則」。一周前,輝瑞和BioNTech表示他們的疫苗有效率超過90%。對這些疫苗的有效性報告均來自對大型臨床研究的中期分析。
  • 輝瑞新冠疫苗有90%以上的有效性
    CNN報導,Anthony Fauci福西博士11月9日周一說,關於輝瑞公司冠狀病毒疫苗能有效保護人們免受感染的消息,對於正在開發的其他新冠疫苗來說是個好消息。90%以上的有效性。假設得到數據的支持,那麼這不僅代表了輝瑞BioNTech的潛在突破,而且也代表了整個疫苗的潛在突破,」 Shattock補充說:「這也證明了RNA疫苗技術的速度和實用性。這一宣布無疑會促進我們自己的自擴增RNA疫苗計劃。這還不是最終的戰局,而是希望開始全球控制這種流行病的努力。隧道盡頭的重大曙光。」
  • 救星來了: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90%,人們真能靠它告別口罩?
    | 三期試驗,預防有效性超90%輝瑞從今年7月正式啟動三期臨床試驗,其疫苗名稱為BNT162b2,基於BioNTech公司專有的而今天發布的消息,是由外部獨立的數據監測委員會(DMC)對輝瑞疫苗第一階段中期分析的結果,該分析稱,在對接種疫苗和接種安慰劑的人群進行分層分析後發現,接種第2劑BNT162b2疫苗7天後的保護率達到90%以上。也就是說,志願者在接種BNT162b2疫苗後的28天即可獲得有效保護,目前並沒有發現嚴重的安全隱患。
  • 有效性超90%!輝瑞和BioNtech公布新冠疫苗臨床三期首次中期結果
    輝瑞和BioNTech的新冠疫苗又有新進展了,該疫苗也是復星醫藥持有相關權益的疫苗。11月9日,輝瑞和BioNTech SE宣布針對COVID-19的候選疫苗在第三階段研究的首次中期分析中獲得成功。該分析基於其候選疫苗BNT162b2,基於外部獨立的數據監測委員會(DMC)在2020年11月8日進行的第一階段中期功效分析,該研究來自3期臨床研究。在這第一次中期療效分析中,沒有任何先前SARS-CoV-2感染證據的情況下,候選疫苗在預防參與者COVID-19上的有效性超過90%,分析評估了試驗參與者中94例確診的COVID-19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