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杜鵑花,一般可採用播種、嫁接、高壓和扦插等方法。通常較多用扦描法、嫁接法和高壓法。現分述如下:
一、扦描法
扦插時間:春鵑可在六月上旬黴雨天進行,夏鵑可在七月上旬進行。扦條可用當年生的嫩枝,也可以用去年生的老枝。用老枝的,扦描時間應比上述時間提前一些。另外,扦插如在八月下旬後的秋天進行也可以。
扦插方法:如選用新枝,應取當年生的、生長旺盛的枝條一根,長約五至十釐米,在分叉點上剪下;然後摘去下部葉子,留頂葉三到四片,葉片過大的,每片中再剪去三分之一,以減少水分蒸發。接著將枝條的三分之一插入裝有山泥或黃沙的盆內,噴足水。山泥或黃沙需經過烈日曝曬或高溫消毒。
扦插管理:把扦盆放在通風的陰處,或在盆上面用帘子遮蓋,晴天早晨蓋上,晚上揭開。每天在葉面上噴水一、兩次。下大雨時,要搬到避雨處,防止盆內積水過多或泥漿濺在葉面上,引起爛葉。如果扦插繁殖數量較多,還可採用另一種遮蔭方法:在插枝的地上或盆上面搭一隻塑料薄膜棚,四周圍起來。塑料薄膜棚上面再用帘子全部遮蓋,日照太強時可蓋上雙層帘子,夜間打開塑料薄膜棚兩頭,增加通風,平時注意在葉面上噴水。採用這種方法,能防止暴雨衝濺,增加棚內溼度,提高成活率。
扦插分種:扦插的枝條成活後,需經過冬季,到翌年春天才能分株移植。分株移植時,要用「蛋殼盆」 (即盆口直徑兩寸左右的小盆)。盆不宜過大,過大了,盆土多,溼度高,反而不利生長。
二、嫁接法
嫁接法,一般是為了繁殖名種(如西洋杜鵑)而採取的一種技術難度較高的方法。它的優點是,只要嫁接方法對頭,管養較為精細,一般三年後就成樹形,滿枝繁花,非常美觀。
① 嫁接時間:可在初春或黴雨天進行。秋天也可嫁接。但由於秋天嫩株一般已形成花蕾,接活後就開花,營養消耗比較大,影響以後的生長,所以應先摘除花蕾,再進行嫁接。
② 嫁接方法:用生長二至三年、健壯的毛葉杜鵑作砧木,在離基部上端六至十釐米處進行腹接;也可以在其他分枝上剪去頂枝,作劈接。接穗可選用名貴的西洋杜鵑,如皇冠、四海波、天牛舞等。不論腹接或劈接,都要注意一個關健問題,就是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要對準,然後用塑膠袋或麻片紮緊,外面再套上塑膠袋, 以保持接穗部分的溼度,有利於癒合和成活。嫁接完畢後,盆花放在半陰半陽處,進行日常的養護管理。
③成活:只要嫁接和護養得法,一個月後透過望料袋就能看到接穗長出三、四片新葉了,這說明它已成活,可以拆去塑膠袋,但仍應放在半陰半陽處,平時注意澆水或葉面上噴水。成活後,如毛葉杜鵑枝葉過多,可修去一部分,留一部分。到翌年春天,有的接穗枝已長出分枝,有的已有花蕾,這時應摘去花蕾,再修去上端的所有毛葉杜鵑枝葉。通過上述移花接木的方法,一棵新的西洋杜鵑花就形成了。
三、高壓法
高壓套接法,管理簡便,成活率高,成活後,第二年就能開花。其具體做法是:在梅雨季節,選擇生長旺盛的去年生枝條,在離頂端十釐米左右處,進行環狀剝皮,再包上塑膠袋,袋內填入用水拌溼了的山泥和少許青苔,兩端紮緊,然後把盆花放在半陰半陽處,進行日常的養護管理。澆水時,要在葉面上灑些水,使水漸漸滲入高壓部位的塑膠袋內,以保持山泥的一定溼度,有利於癒合髮根。梅雨季節套接的,秋天生根後就可以剪下分種,第二年就會開花。
看完以後喜歡的請長按點讚!